云深峰留客吧 关注:4贴子:1,150
  • 3回复贴,共1

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5-04 08:27回复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2楼2017-05-04 08:28
    回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3楼2017-05-04 08:29
      回复
        生活告诉我们,
        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
        过于完美的感情,
        只发生在童话和想象中,
        现实的常态,除了平淡,
        就是千疮百孔与劫后重生。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
        一切才真正开始[图片]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5-10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