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觉醒吧 关注:15贴子:1,216
  • 17回复贴,共1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有时间概念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5-05 08:01回复
    【经】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解】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祴,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2楼2017-05-05 08:01
    回复
      好,请看下面经文。“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好,这一段是“天乐雨华”。极乐世界的众生,他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都能有胜妙的受用。他的受用就对微妙的五尘:色、声、香、味、触。这五尘都是清净的。极乐世界的众生里面有很多都是我们娑婆世界往生的。娑婆世界往生者的耳根最利,所以这里特别提出耳根,对应声尘,谈它的受用。佛告诉长老舍利弗:极乐世界的虚空当中常常有种种胜妙、自然生起的音乐。这音乐呢,有一个比较——世间帝王的音乐跟转轮圣王相比,远远不如;转轮圣王跟忉利天王相比,远远不如;次第地跟他化自在天王的音乐比,远远不如;那么他化自在天王的音乐跟极乐世界宝树发出的一种音声相比,百千万亿倍不及其一。这种自然法尔显现的音乐非常胜妙。所以我们常常说极乐世界是法界的音乐之都,每天像海潮一样的演奏。而且它还不是一般的音声,是法音——法性的音声、实相的音声,具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内在超越格调。它的地面是“黄金为地”——选择一种,实际上有时候是琉璃为地,有时候是白银为地,乃至于无量众宝合成为地。“昼夜六时”——夜三时、昼三时,虚空当中有种种曼陀罗华来庄严。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清旦”的时候——夜气清明之际,“各以衣裓”盛着众多微妙的花供养他方无量无边刹土的诸佛。这里谈“十万亿佛”,表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之后,很轻易地能够回到本土,就在一顿饭的时间之内,很快又回到了极乐本国,“饭食经行”。这是经文的大概意思。
      具体来看这个音乐,它是声尘作用于耳根;“黄金为地”是色尘作用于眼根;这种“天雨曼陀罗华”是色、香二尘作用于眼、鼻根;这个“饭食经行”,饭食是味尘,经行是触尘。所以往生者五根对五尘这种胜妙的享受就可想而知了。“常作天乐”就是指不间断地演奏音乐,但没有演奏者,也没有乐谱,都是无作妙用的显现。也是由往生者随心回转:你想听音乐就有音乐,不想听也寂尔无声。“黄金为地”,表明西方极乐世界地面所庄严的都是一宝、二宝乃至七宝,乃至无量众宝所庄严,它的体性是珍宝。


      3楼2017-05-05 08:01
      回复
        “昼夜六时”这是按照印度的昼三时、夜三时来表达。实际上极乐世界没有昼夜之分,也没有四季的更迭。我们一般到夜晚就很黑,那西方极乐世界的每一个构件都能放光——依报能放光,正报能放光,整个是光明的世界,它就没有夜晚黑暗的情况,甚至也不需要日月的照明。所以只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的一些观念来叙说一下而已。什么叫“昼夜”呢?莲华闭合就意味着它是“夜”,如果莲华绽放就叫它的“昼”——白天,一种习性的反映。
        那么“天雨曼陀罗华”,这个“华”在《法华经》里讲,有四种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它是表法,表四种“因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种菩萨的因位。供养他方诸佛是“表真因”:由你因地的行来庄严佛果,这个果德遍一切处。所以就得要供养十方诸佛了。
        那么谈“十万亿佛”,在此意思是表:我们从这个世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回娑婆本土供养释迦牟尼佛,或者供养未来的弥勒佛都是很容易的。但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人去供佛,不仅仅是十万亿佛土。因为阿弥陀佛威神力量所加持,那是可以供养到无量无边微尘数刹土的佛,都能供养到。“何远不到”?所以他不止十万亿。“食时”就是指清旦。“清旦”就是:一般孟子也讲夜气清明,正好是睡觉之后,心很清净。用清净的心表达恭敬,然后就以神足通拿着华去供养十方诸佛。这就是神足通了。这往生者的神足通,不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神足通,乃是以阿弥陀如来的神足通作自己的神足通。


        4楼2017-05-05 08:02
        回复
          这些实际上都在诠释着“全他即自”。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一切神通、妙用、智慧、光明、寿命、相好都恩赐给众生,所以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一去就有六种神通,而且不是一般的神通,是如来的神通。我们一去再也不是我们狰狞、可恶的面相,而有紫磨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佛相。那么这样的一些功德都是诠释“全他即自”。我们看《无量寿经》,看《阿弥陀经》,实际上它们所诠释这种本质的要领——“全他即自”。无论是果上的功德受用,还是因地的修行,都贯穿着“全他即自”。所以理解了“全他即自”,把握准了,就把握了净土宗的本质要点。你忘记了“全他即自”,不了解“全他即自”,你就对净土法门很难产生信心。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本国”就有点本心的意思、本地风光的意思,这就是表法的意思了。“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表明不是过时,很及时地还到了本国。所以这个经文就彰显极乐世界“一声、一尘、一刹那”,随拈一法都是真如法性。“乃至跨步、弹指”,他都能够跟十方三宝“贯彻无碍”。这种真如法性是诸法的空性。诸法空性,它是平等一相,它是没有分别的。既然是没有分别的,它就跟其他的法能够融为一体。那么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三宝,也是真如法性,也是自性无分别,所以它就能够贯彻无碍——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就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他弹指之间就能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供养诸佛,下化众生。这也表明极乐世界这样的法性土跟十方的土一体的关系。这种一体关系常常会有一些比喻。比如说,会比喻这是因陀罗网一个珠子,那么十方三世一切的信息都能够影现在这个珠子里面。自己的这个身像一个摩尼珠,自己这颗“摩尼珠”也能显现在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三宝之前。就像普贤的“礼敬诸佛”,他分身无量无边,在每一尊佛那里都能够恭敬顶礼。这就是因陀罗网显现的重重无尽的不可思议的事事无碍法界,在极乐世界处处显示。这就是一个大自在的境界了。


          5楼2017-05-05 08:02
          回复
            那么我们在这娑婆世界就不行,想到他方世界去,我们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就在当下,由于我们的恶业深重而不见。与极乐世界本来是不隔开的,但由于我们的业障,隔开了十万亿刹土之遥远。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你是信愿称名去往生的,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作为自己的功德——如来的功德甚深,所以跟娑婆世界不隔。站在你烦恼的角度好像隔开了,站在佛功德的加持来看,是“不隔”的。所以弹指间,你就能回到这个世间供养释迦牟尼佛,供养弥勒佛。这叫“隔而不隔”。
            “饭食经行”,极乐世界资生用具,本身也不需要饮食,但是他有习气,觉得到了午间需要吃饭。有这个习气,只要念头一动,就会显现七宝钵器现前,百味饮食盈满,还有放饮食的案几,还有坐在上面用餐的坐具。但是一般这时候不会想狼吞虎咽,他只是见色闻香,意念上领略领略一下,就感到身上的气力充盈。觉得受饮食完毕,然后七宝钵器、饮食自然就消失了。到了第二天你动了念头,又现前了。现前了,你又动个念头。又消失了。不仅饮食是这个样子,衣服也是这个样子。念头一动,你想要什么样的衣服就什么样的衣服。而且这个衣服都是七宝的衣服。想要什么款式就什么款式,想要什么色彩就什么色彩,也是无作妙用,“不假安排”。宫殿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看到这些,好像觉得讲神话哟!这是不是真的呀?但是要知道,这是非常符合科学道理的。
            原来我曾经谈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质能互变公式,揭开了物理世界的一个奥妙。但是这个天机泄漏之后,也给我们这个地球带来了巨大、潜在的灾难:就是核武器的产生。质能互变公式:E=MC2。E代表能量,能量等于M——质量——乘上光速的平方。质量是什么?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比如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电子构成——乃至夸克、中微子这些。那么基本粒子——这个质量——在高速运行状态进行一种碰撞、一种裂变,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制造的原理。所以能量是什么?能量就是释放了的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闭锁了的能量。两者是能转化的。那么现在我们科技能做到质量释放为能量——已经实现。但实际上这个公式的等价就是:能量也能变成物质。


            6楼2017-05-05 08:02
            收起回复
              能量变成物质,我们这个世间的科技还达不到,但恰恰在西方极乐世界现量的展示了。比如这个念头就是个能量。他想吃饭,这个念头一动,七宝钵器自然现前,这就是质量——物质现前。它怎么现前的?来无所来,但是它有这个现象。你再动一个念头,这个七宝钵器、茶几、桌案又消失了。消失到什么地方?去无所去,但是这种事相宛然。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显现不了?我们动个念头,心想不一定事成。我想要个香蕉,不一定香蕉就能现前。本来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念头太散乱了,能量到达不了那个转化的临界点。极乐世界的这些天人、这些往生者,他的念头非常清净,他的能量能够到达转化为质量的那个临界点。所以他就心想事成,什么东西都应念而至。这不是很科学吗?它一点都不神话。这样就很自在了。资生用具,一切随你的念头就能显现,随你的念头就能够没有——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好像从实相空性能量海里面借助一种能量中介显现,你再一回转,又回到空性能量海。它有一个转化,这个转化不需要仪器,不需要什么……就是念头,由心回转。所以念头不可思议。“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来就有这个于一切法得大自在的境界,随心转换。那么这样的一种功德——能量的转化、心性的回转,是如来境界上的。但是我们往生者一去就能获得,这也是“全他即自”,是阿弥陀佛的恩赐。


              7楼2017-05-05 08:03
              回复
                用完餐之后,就“饭食经行”,走在那个地面上非常的愉悦。那地面不仅黄金为地,还有微风吹来种种的华铺在这个地面上。华非常柔软。各种光色的华自然的铺在地面,是微妙的图案。这个图案都是你心性的表达。你看到这个图案能寂静,销归自性——都能让你开悟。你看这些年谈神秘现象,像英国麦田的图案。那个麦田的图案不知道怎么来的,但是它的图案非常的美妙,好像跟天文学的天象都有关系。所以就有一种说法,大概是外星飞碟留下的一种信息传达。那些我们现在看不懂,但或者是外星文明借助这些图案给我们一些启示,或者传达他一种跟我们想要接触的信息。就好像我们的太空探测器到外星球去,我们也要画上我们人类的人体,画上我们的分子结构、方程式,我们数学的一些信息,我们DNA的一些分子结构,传达给外星文明,看看他能不能读得懂。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图案,它不仅仅是审美的,它一定是对心性有巨大加持力的。就好像曼陀罗——坛城的加持。而且这个图案是会转化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华的图案有一点枯萎,马上风把它吹干净,大地又变得清净;风又吹华,又遍满了地面,地面上又有不同的图案。踩在像地毯般的地面上,能够陷下去四寸,非常柔软;然后脚一抬起来又平复如初。你看,在这个地面上经行念佛,多么逍遥自在,多么快乐!
                而且这种修道,它是以一种娱乐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不一定要修苦行。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是一种安乐行,快乐的行持。他就自然而然的“任运进修”而已。“任运进修”就是:自然而然这些微妙的五尘——这种环境、这种音乐,作用于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破烦恼,破无明,显佛性,开智慧。
                总结一下,“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如是功德庄严”要从佛的那一边去理解,和从我们众生这个层面去理解,去理解“全佛即生、全他即自”的深刻的净土道理。
                (大安法师讲解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于温州太平寺)


                8楼2017-05-05 08:03
                回复
                  【附】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曼陀罗华。此云白华。亦云适意。然彼国光明常照。不假日月。则无昼夜。准大本经。以华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常和调适。
                  幽溪传灯大师《圆中钞》:白华适意。乃四华中。略举其一。具足应如法华。天雨四华。一、曼陀罗华。此云白华。二、摩诃曼陀罗华。此云大白华。曼殊沙花。此云小赤花。摩诃曼殊沙华。此云大赤花。大本又云。有天优钵罗华。钵头摩花。拘物头华。芬陀利花。皆天花也。以彼佛国土。主伴依正。皆有光明。故无日月阴阳。寒暑四时。然而以花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窃恐犹是凡圣同居净土气分。与秽土将忘未忘之间。以众生生者。多带业往生故。若上之三土。则无此相也。


                  9楼2017-05-05 08:03
                  回复
                    时间隧道,念劫圆融
                    时间问题是人类心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问题或习焉不察,或打上括号存而不论,或予以常识性的诠释。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上打开一个缺口,作出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揭开了时间研究的新篇章。
                    相对论昭示:时间不是实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释世界的工具,换言之——时间是人的错觉。时间描述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观察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对时间的感受随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相互渗透与转换。尽管爱因斯坦对时间问题的阐释有独到的见地。然而,就时间本质问题,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未曾把握:“关于现在(The Now)有某种本质上的东西,恰恰是在科学领域之外。”意谓关于“现在”的本质性问题,不是科学探究所能解决的,应诉诸超常识的直觉把握。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时间研究的风潮。在时间走向上(或谓时间箭头),前卫科学者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而不是单一方向直线性的延伸(从现在流向未来)。时间序列同时多向共存,时间既可指向未来,也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量子场论的数学表达昭示:对时间线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电子顺时针往上运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负电子逆时针往下运动。这两种解释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一个反粒子从过去走向未来,也就是一个粒子从未来走向过去。粒子互动的相对性表明时间方向的对称性。因而,今天进行的一项观测可以影响到遥远过去的实在建构;人亦能预知未来。时间因果关系在量子物理层面,具有超常识的神妙。
                    相对论阐释时间与速度的相关——速度增加,时间延缓。对于以最大极速运动的光子来说,永恒只是一瞬间。这个理念为太空探索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接近光速可使时间变慢,超过光速即可使时间倒流。假使乘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飞行,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种事情发出的光线,因此就像观看反向的电影一样。依次见到近代、古代所发生的事。时间相对性原理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七十年代以来,时间隧道、黑洞白洞等创说,即是在时间相对性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10楼2017-05-05 08:04
                    收起回复
                      上述在常人不免惊奇的观念,在西方净土则是日常经验的一部分。时间无自性、时间的变化不仅与物质速率相关,更与心念相关。一念净心,坐断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即可超越时间,任运掌握时间——或无量劫浓缩为一念,或一念延宕为无量劫;或过去劫入未来,或现在劫入过去,或未来劫入现在,三际一如,延促同时。
                      净土经典对超情离见的时间解脱功德,多有记载。《 无量寿经》中,释尊为令与会大众起信首唱自己功德:“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表明释尊具有超越时间羁束、念劫圆融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悉具超时间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之事。十方众生何时佛缘成熟,何时度脱,何时成就往生,都能预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即可分身前往,经须臾间,回到极乐世界,足证极乐菩萨圣众超越时空间距,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亦是超时空的妙土,既无岁月劫数之名,更无四时寒暑的迁变。彼土不受时间的剥蚀,无衰无变。彼土诸往生者亦不受时间的制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极乐世界天人圣众在时间上的解脱,为其修因证果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11楼2017-05-05 08:04
                      回复
                        时间的相对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证。西方极乐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念佛人于临命终时,得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弹指间(或一念顷)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可见在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愿力交感状况中,时空界限不复存在。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弥陀佛本愿性海,又何有时间长短延促的分别呢?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时间的功德。《观经》下品下生章云:“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现在世,罪因是过去世,罪报是未来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际一如,净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了解现代自然科学的时间理论,有助于对西方净土玄门的领悟;而西方净土的超时间解脱境界,对当代时间论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启迪。凡夫众生的迷惑颠倒,大多由时空羁束所致。以生灭心研究时间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举起椅子一样。所以,当代前卫科学家欲走出时间研究的怪圈,应求助于净宗念佛悟境。净业行人欲超脱时间缠缚,亦应精进持名念佛,契证念佛三昧。
                        (节录自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12楼2017-05-05 0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