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至今,跟了12集,看到不少人开贴喷屈原人设被毁,忍不住来说上几句。我也是文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青年时期的屈原是没有历史可鉴的,老年也只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屈子行吟图》中垂垂老矣的形象来定格这一代名人在现代人心中的印象,没有原型做参考,所以自然无论怎样塑造别人都会有话要说,因为喜欢反对和否定的人原本就多,这里是指真正有分析,用心看剧,真正为讨论而讨论的,跟风黑,闭眼黑,恶意黑,为黑而黑的不在此列,你们还没有资格“讨论”。
《思美人》中的屈原是借鉴了他自己的《楚辞》去揣摩,塑造的。在这里插一句,其实剧方把国人的文化水平想的太高了,楚辞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两句以外,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熟悉,每集开头那些楚辞,说实话看着逼格真高,文化氛围浓,但我不懂,12集看下来,只有两句眼熟。所以,能指望观众去理解你们是以什么为基准来塑造屈原的么?大家觉得你不过是胡乱编造一个年轻的屈原,所以喷人设不是理所当然?
但稍微了解一点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设定青年屈原。有人说这个屈原太狂,太傲,太不知进退,太直,太耿,太个性。但屈原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屈原,我并没有说他一定是这样,因为历史上青年的屈原什么样没人知道,但有这种可能,有这种尝试,有这种填补有什么不好?
《楚辞》中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不懂别的,上过学的这句话也应该知道了,不狂写的出这样的句子么?
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世人不懂我就罢了,只要我自己的情志高洁芳郁。所以他并不在乎世人眼光,怎样看待他,特立独行的气质也不难理解。
屈原朝堂辩论,改楚律,求变法,废除贵族与农奴,要求同等对待,楚怀王说他是涤荡昏沉朝堂一股清流,他的意识在现在看来让人觉得荡气回肠,心情澎湃,但当时能有这样的眼界和认知已经是屈原难能可贵之处,毕竟他也是贵族出身,但他“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所以要“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体会到农奴疾苦的他立誓做官,卷入这混水之中,或许他性格过于耿直,脚步过于急切,没有考虑到盘根错节的混乱关系,但请问他之前只是个诗人,即便他再有盖世才华,也只是诗人,况且他身为贵族,却为了百姓带头挑战贵族权力地位和财富,你怎能再要求他有八面玲珑的为官之道?屈原是神么?十全十美么?品行纯粹的他不懂曲道而行的他有什么错?这种设定又有什么错?真的把他设置成十全十美的全能,你确定不会被骂的更惨么?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本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美人,不然李白也不会倾慕他的风范,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两座高峰,李白也曾写下“屈平词赋悬日月”表达对屈原的仰慕。
屈原对美有个性和极致的追求,或许在当世人眼中太过特别,但一生挚爱兰草的人,其高洁品行可见一斑。我们在有理可据的条件下去揣摩和诠释这样一个名人,这本身难道不是对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敬畏与尊重吗?即使一部剧有他的缺陷和不够周全完美的地方,但因此而忽略很多美好的尝试和初衷,难道就是正确吗?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上述引用的楚辞虽然没有几句,但都是我看剧后有体会,能默写的句子,也算观剧收获了。
另补充观点,莫愁和屈原不是只有表达情爱的作用吧,莫愁是梦中的山鬼,是屈原无能为力的现实与梦中世界的寄托,莫愁和屈原也是农奴和贵族的冲突代表。屈原夫人的高义已在小说中有所体会,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他们其实都没有错,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何苦要在到底爱谁,应不应该生孩子上多做纠结?这部剧也不纯是言情剧。
青年时期的屈原是没有历史可鉴的,老年也只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屈子行吟图》中垂垂老矣的形象来定格这一代名人在现代人心中的印象,没有原型做参考,所以自然无论怎样塑造别人都会有话要说,因为喜欢反对和否定的人原本就多,这里是指真正有分析,用心看剧,真正为讨论而讨论的,跟风黑,闭眼黑,恶意黑,为黑而黑的不在此列,你们还没有资格“讨论”。
《思美人》中的屈原是借鉴了他自己的《楚辞》去揣摩,塑造的。在这里插一句,其实剧方把国人的文化水平想的太高了,楚辞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两句以外,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熟悉,每集开头那些楚辞,说实话看着逼格真高,文化氛围浓,但我不懂,12集看下来,只有两句眼熟。所以,能指望观众去理解你们是以什么为基准来塑造屈原的么?大家觉得你不过是胡乱编造一个年轻的屈原,所以喷人设不是理所当然?
但稍微了解一点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设定青年屈原。有人说这个屈原太狂,太傲,太不知进退,太直,太耿,太个性。但屈原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屈原,我并没有说他一定是这样,因为历史上青年的屈原什么样没人知道,但有这种可能,有这种尝试,有这种填补有什么不好?
《楚辞》中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不懂别的,上过学的这句话也应该知道了,不狂写的出这样的句子么?
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世人不懂我就罢了,只要我自己的情志高洁芳郁。所以他并不在乎世人眼光,怎样看待他,特立独行的气质也不难理解。
屈原朝堂辩论,改楚律,求变法,废除贵族与农奴,要求同等对待,楚怀王说他是涤荡昏沉朝堂一股清流,他的意识在现在看来让人觉得荡气回肠,心情澎湃,但当时能有这样的眼界和认知已经是屈原难能可贵之处,毕竟他也是贵族出身,但他“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所以要“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体会到农奴疾苦的他立誓做官,卷入这混水之中,或许他性格过于耿直,脚步过于急切,没有考虑到盘根错节的混乱关系,但请问他之前只是个诗人,即便他再有盖世才华,也只是诗人,况且他身为贵族,却为了百姓带头挑战贵族权力地位和财富,你怎能再要求他有八面玲珑的为官之道?屈原是神么?十全十美么?品行纯粹的他不懂曲道而行的他有什么错?这种设定又有什么错?真的把他设置成十全十美的全能,你确定不会被骂的更惨么?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本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美人,不然李白也不会倾慕他的风范,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两座高峰,李白也曾写下“屈平词赋悬日月”表达对屈原的仰慕。
屈原对美有个性和极致的追求,或许在当世人眼中太过特别,但一生挚爱兰草的人,其高洁品行可见一斑。我们在有理可据的条件下去揣摩和诠释这样一个名人,这本身难道不是对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敬畏与尊重吗?即使一部剧有他的缺陷和不够周全完美的地方,但因此而忽略很多美好的尝试和初衷,难道就是正确吗?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上述引用的楚辞虽然没有几句,但都是我看剧后有体会,能默写的句子,也算观剧收获了。
另补充观点,莫愁和屈原不是只有表达情爱的作用吧,莫愁是梦中的山鬼,是屈原无能为力的现实与梦中世界的寄托,莫愁和屈原也是农奴和贵族的冲突代表。屈原夫人的高义已在小说中有所体会,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他们其实都没有错,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何苦要在到底爱谁,应不应该生孩子上多做纠结?这部剧也不纯是言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