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美国对广岛和长崎使用核武器。按以前的说法呢,美国对日本使用核武器,是想通过对日本的威慑,促使二战的加速结束,同时减少美军的伤亡。这些目的都达到了,日本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很快就下了投降诏书。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还有另外一重意思。在二战结束前的时期,美苏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大家都在布局谋划战后瓜分世界的问题。波茨坦会议作为安排战后事宜的会议起了重大作用。
在安排会议前,为了减少分歧,美英让苏联来挑选会议地点,斯大林挑选了德国柏林南郊的波茨坦。而在会议时间上分歧却很严重。英国想在6月份开会,因为这年是英国的大选年,丘吉尔的保守党在国内支持率不高,而丘吉尔不想错过这一次重要的会议。而美国强烈要求在7月15日开会,后来因为罗斯福突发脑溢血去世,换成杜鲁门参加会议,又延后了2天,定在17日。而16日,美国的核武器试验成功了。
在会上,杜鲁门语气轻松的跟斯大林说,我们刚试验成功了一种新式武器,就是指的原子弹。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斯大林并没有特别多的表示,这令杜鲁门失望不已。回去之后,斯大林对身边人说,我们必须要加快我们的新式武器的研发。1949年前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其实在波茨坦会议上,前苏联已经决定对日作战,日本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对广岛和长崎使用原子弹,显然美国是不想苏联的军队占领东亚的。有了核武器的撑腰,美国在东亚可以说有恃无恐,苏联一方面是需要与美国有战略缓冲,另一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苏联没有在东亚保留军队,仅仅扶持了朝鲜政权。作为代价,中国承认蒙古独立,当时中国是亲美的。
而当前苏联有了核武器以后,美国就表现的比较克制了。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曾建议美国对中国使用三枚核武器,然后杜鲁门接着把麦克阿瑟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