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文《金注《推背图》第十象新解,“河图洛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uj2.html)一文中,偶然发现有陈抟的信息在这一象。依据是:
1) 该象图文中有“河图洛书”的信息,而陈抟是“河图洛书”的研究者,并著有《易龙图》。《易龙图》是陈抟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2) 第十象“朱温篡唐”,发生的时间,正是陈抟的活动年代。陈抟一生,跨越唐末、五代,直至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
3) 前代袁天罡、李淳风在创作《推背图》时,在此象中加入“河图洛书”的信息,并非不可能,但到了有如此多而真的信息,匪夷所思。
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金注《推背图》有伪造嫌疑,尤其是涉及五代时期的几个象(第十象到第十五象),以及北宋初的第十六象。原因很简单,第十象到第十五象,内容太接近真实历史,而且信息量过大。笔者也深有同感,并有一些分析文章在新浪博客发布,例如《巧合:金注《推背图》第十五象新解,解“陈桥兵变”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s4u.html,等文章。
笔者还认为,涉及北宋初的第十六象,过度拔高宋太祖赵匡胤,因为用了“无今无古”一词。还有,在第十一象中,用孔圣人的名字“尼丘”来隐含赵匡胤的出世(见笔者之前的博文《戏说:金注《推背图》第十一象新解,解“李存勗转世赵匡胤”》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tor.html。笔者推测,金注《推背图》中的这些象,是为迎合赵匡胤而进行这种篡改,或者说有意为之。
五代至宋初那几象,被怀疑篡改并不奇怪,因为与赵匡胤的时代太近。另外,篡改工作,实为受赵匡胤的指使。相传在宋初,赵匡胤将百种伪《推背图》推向民间,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阻止民间收藏正版《推背图》,欲使正版《推背图》逐渐退出民间。
陈抟晚年,正经历了赵匡胤主使的这一重大事件。百种伪本的工作量很大,并且一些伪本需要达到“真伪难辨”的目的,所以,易学大师的参与,是必要的。进而可以推测,陈抟极可能参与到创作伪本的工作中。当然,陈抟本人年事已高,其继承人或者弟子、崇拜者,以陈抟的名义进行创作,并私自加入了陈抟的信息,也是有可能。
陈抟(或者陈抟的弟子等),在篡改,或者说“创作”金注《推背图》时,可能有意让后人研究时可以发现线索。笔者认为,“陈抟”名字的线索是有的,第一象中颂的第一句“自从盘古迄希夷”。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在第一象和最后一象中,容易发现作者有意添加的个人信息。苗元一在对第六十象的研究时,首先发现隐含“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名字、二人在推背时所处方位,以及“推背图”三字等重要信息。笔者发现第一象中,环(環)字,隐含作者袁天罡的名字信息(见笔者之前的博文《金注《推背图》第一象新解,解“环字有元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tkm.html)。这一小技巧,被篡改者采用,所以“陈抟”的信息被加入到第一象。
金注《推背图》,是众多伪本之一。伪本中,卦序更改,图文更改等方式都可能,而且不同的象,存在大改动、略修改、不改动的不同情况。这就需要众多易学大师的鉴别了。至于正本《推背图》,笔者觉得到了第四十七象时可能会出现吧。
不得不说,即使篡改一事属实,金注《推背图》这本书,按苗元一的结论,也是易学大作,或者说也是出自易学大师之手。金注《推背图》,第一作者袁天罡,第二作者李淳风,至于第三作者,就算是陈抟吧。
原文发表在新浪博客中。
陈抟,篡改《推背图》的嫌疑人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uju.html
1) 该象图文中有“河图洛书”的信息,而陈抟是“河图洛书”的研究者,并著有《易龙图》。《易龙图》是陈抟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2) 第十象“朱温篡唐”,发生的时间,正是陈抟的活动年代。陈抟一生,跨越唐末、五代,直至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
3) 前代袁天罡、李淳风在创作《推背图》时,在此象中加入“河图洛书”的信息,并非不可能,但到了有如此多而真的信息,匪夷所思。
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金注《推背图》有伪造嫌疑,尤其是涉及五代时期的几个象(第十象到第十五象),以及北宋初的第十六象。原因很简单,第十象到第十五象,内容太接近真实历史,而且信息量过大。笔者也深有同感,并有一些分析文章在新浪博客发布,例如《巧合:金注《推背图》第十五象新解,解“陈桥兵变”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s4u.html,等文章。
笔者还认为,涉及北宋初的第十六象,过度拔高宋太祖赵匡胤,因为用了“无今无古”一词。还有,在第十一象中,用孔圣人的名字“尼丘”来隐含赵匡胤的出世(见笔者之前的博文《戏说:金注《推背图》第十一象新解,解“李存勗转世赵匡胤”》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tor.html。笔者推测,金注《推背图》中的这些象,是为迎合赵匡胤而进行这种篡改,或者说有意为之。
五代至宋初那几象,被怀疑篡改并不奇怪,因为与赵匡胤的时代太近。另外,篡改工作,实为受赵匡胤的指使。相传在宋初,赵匡胤将百种伪《推背图》推向民间,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阻止民间收藏正版《推背图》,欲使正版《推背图》逐渐退出民间。
陈抟晚年,正经历了赵匡胤主使的这一重大事件。百种伪本的工作量很大,并且一些伪本需要达到“真伪难辨”的目的,所以,易学大师的参与,是必要的。进而可以推测,陈抟极可能参与到创作伪本的工作中。当然,陈抟本人年事已高,其继承人或者弟子、崇拜者,以陈抟的名义进行创作,并私自加入了陈抟的信息,也是有可能。
陈抟(或者陈抟的弟子等),在篡改,或者说“创作”金注《推背图》时,可能有意让后人研究时可以发现线索。笔者认为,“陈抟”名字的线索是有的,第一象中颂的第一句“自从盘古迄希夷”。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在第一象和最后一象中,容易发现作者有意添加的个人信息。苗元一在对第六十象的研究时,首先发现隐含“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名字、二人在推背时所处方位,以及“推背图”三字等重要信息。笔者发现第一象中,环(環)字,隐含作者袁天罡的名字信息(见笔者之前的博文《金注《推背图》第一象新解,解“环字有元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tkm.html)。这一小技巧,被篡改者采用,所以“陈抟”的信息被加入到第一象。
金注《推背图》,是众多伪本之一。伪本中,卦序更改,图文更改等方式都可能,而且不同的象,存在大改动、略修改、不改动的不同情况。这就需要众多易学大师的鉴别了。至于正本《推背图》,笔者觉得到了第四十七象时可能会出现吧。
不得不说,即使篡改一事属实,金注《推背图》这本书,按苗元一的结论,也是易学大作,或者说也是出自易学大师之手。金注《推背图》,第一作者袁天罡,第二作者李淳风,至于第三作者,就算是陈抟吧。
原文发表在新浪博客中。
陈抟,篡改《推背图》的嫌疑人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60ee620102wu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