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有很多种。
有形单影只的孤独,有不被理解的孤独,有心灵的孤独……
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感受到的孤独大多是形单影只的孤独,用孤单来描述或许更确切。这种时候只要有人陪伴就可以缓解或完全消除。人们通过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子,来驱逐形体的孤独。
当人们身边不乏有人陪伴时,人们感到的孤独多是心灵上的孤独。这是没有知心人的孤独,缓解这种孤独的要求又更高一些。寻找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当需要心理安慰时,便可解心灵孤独。
当心灵的孤独解决后,更高层次的孤独是精神孤独。这种孤独不需要缓解,这种孤独是思想境界的体现。
三种孤独有所区别,也相互联系。
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形体的孤独。这大概是一种本能,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就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同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人一起玩,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不局限于陪伴,我们有了更多情感需求,于是我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但这并非易事,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遇到那么一个人。
同时,心灵的孤独会伴随形体的孤独出现,当一个人形单影只,又深感无人理解自己时,他所感受到的孤独是加倍的。
至于精神上的孤独,这更像一种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被世俗的价值观影响。这种孤独是需要一定境界才能体验到的。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迫切的需求是摆脱形体孤独,避免形单影只。朋友,亲人,恋人,解决了这些最基本的需求。
所以有的时候,我对人的感情是悲观的。亲密的表象之下,是孤独的灵魂,乞求一丝温暖。老人家渴望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大概也就是因为人多的热闹,掩盖了内心的孤独。人们结婚生子,孩子填补了空虚的生活,使自己有了生活的重心,如果他们没有这些,就什么都没了。所以,哪怕那么多夫妻同床异梦,他们选择在一起磕磕绊绊的生活。
孤独如何解?就我尚浅的阅历来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人相处,其次是培养兴趣爱好等。总之,还是脱离不了社会关系。
有形单影只的孤独,有不被理解的孤独,有心灵的孤独……
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感受到的孤独大多是形单影只的孤独,用孤单来描述或许更确切。这种时候只要有人陪伴就可以缓解或完全消除。人们通过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子,来驱逐形体的孤独。
当人们身边不乏有人陪伴时,人们感到的孤独多是心灵上的孤独。这是没有知心人的孤独,缓解这种孤独的要求又更高一些。寻找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当需要心理安慰时,便可解心灵孤独。
当心灵的孤独解决后,更高层次的孤独是精神孤独。这种孤独不需要缓解,这种孤独是思想境界的体现。
三种孤独有所区别,也相互联系。
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形体的孤独。这大概是一种本能,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就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同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人一起玩,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不局限于陪伴,我们有了更多情感需求,于是我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但这并非易事,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遇到那么一个人。
同时,心灵的孤独会伴随形体的孤独出现,当一个人形单影只,又深感无人理解自己时,他所感受到的孤独是加倍的。
至于精神上的孤独,这更像一种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被世俗的价值观影响。这种孤独是需要一定境界才能体验到的。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迫切的需求是摆脱形体孤独,避免形单影只。朋友,亲人,恋人,解决了这些最基本的需求。
所以有的时候,我对人的感情是悲观的。亲密的表象之下,是孤独的灵魂,乞求一丝温暖。老人家渴望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大概也就是因为人多的热闹,掩盖了内心的孤独。人们结婚生子,孩子填补了空虚的生活,使自己有了生活的重心,如果他们没有这些,就什么都没了。所以,哪怕那么多夫妻同床异梦,他们选择在一起磕磕绊绊的生活。
孤独如何解?就我尚浅的阅历来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人相处,其次是培养兴趣爱好等。总之,还是脱离不了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