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吧 关注:354贴子:1,171
  • 1回复贴,共1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引导秸秆利用方向
  第一,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秸秆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价值,政府应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寻找高效利用秸秆的科技出路,使得企业及农民“有利可图”,实现秸秆从“垃圾、废弃物”到“宝贵资源”的转变。
  第二,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方向,优化产业链。秸秆利用由传统化、低附加值向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转变,形成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是未来秸秆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治本之策。整合不同的秸秆利用方式以发挥秸秆资源所能带来的最大效益,诸如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乙醇的废渣再生产沼气等。
  (二)统筹规划,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秸秆工业化利用政策支持力度
  第一,设立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发布和技术指导,统筹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秸秆利用项目。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筹集,可以由国家专项拨款设立,也可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控制秸秆焚烧,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为秸秆利用提供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体系、模式平台及技术指南。各地应做好秸秆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根据秸秆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秸秆利用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地址和规模,延长秸秆梯级利用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
  第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策合力。环保、农业、财政、能源、交通等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合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不仅只是在禁烧上联动,在综合利用政策的制定、推行、落实上更需进行沟通和协作。
  第三,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对秸秆利用政策支持不应局限在项目前期,同时应延伸至中后期运行及监督阶段。大力扶持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秸秆利用小型企业,鼓励就地消化秸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构建包括资金扶持、财税优惠、交通运输保障等措施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第四,强化秸秆工业化、规模化利用方式的政策支持体系。因地制宜优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政策。对于大型秸秆发电、工业沼气等规模化项目,可整合资源,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其他能源化的利用方式则可根据企业处理能力、效果等,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优势,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增加秸秆原料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需进一步推进财政补贴政策及引导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出台针对秸秆原料化利用的更广泛的税收优惠政策,将这些企业定位为资源综合利用类企业,对此类企业的增值税给予与秸秆能源化利用一致的即征即退增值税优惠。对秸秆工业化利用的生产设备建议纳入农机补贴政策范围,予以一次性补贴。
  (三)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第一,落实秸秆农区普惠性扶持政策。补贴要能够弥补农民的人工成本及企业的运输成本,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实行不同的补贴和奖励标准,用梯级补贴制度使农民得到激励,引导秸秆资源向工业化、规模化、高附加值利用方式转移。通过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使当地农户真正得到实惠。
  第二,针对收储运环节分别予以政策支持。研究推广高效秸秆田间处理、收集、打捆及储运的装备和技术。建立秸秆运输的“绿色通道”,以降低收购成本。根据各地秸秆总量、分布情况及覆盖范围,布局秸秆造纸厂、发电厂、大型沼气等项目。
  (四)提高秸秆利用科技含量,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利用
  第一,对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对现有的秸秆利用技术进行评估,寻找秸秆高效利用的技术突破口,科学定位各种技术方案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从功能、用途、产品升级上加强秸秆利用的新方法、新工艺的研发,扩大应用领域,降低劳动强度。加强秸秆利用加工设备的研发,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挖掘秸秆资源的利用潜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10 08:07回复
    写的真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18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