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3,758贴子:8,761,506
  • 3回复贴,共1

【活动】每日读书,2017一起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人终有适合你的书可以读,读懂你的心


IP属地:浙江1楼2017-05-10 10:14回复
    2017年5月10日 晴
    大家好,一斛书屋今天分享的是节选阿城先生《常识与通识》里的一篇短文
    《思乡与蛋白酶》 语音版详见http://lizhi.fm/1903893/2591184992260585478
    小的时候,长辈总是告诫不要挑食,其中的道理会影响人一辈子。
      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的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解构开始形成以至固定。这也是例如小时侯没有喝过牛奶,大了以后凡喝牛奶就拉稀泻肚。我是从来都拿牛奶当泻药的。亚洲人,例如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到了牛奶多的地方,例如美国,绝大多数都出现喝牛奶即泻肚的问题,这是因为亚洲人小时侯牛奶喝的少或根本没有的喝,因此缺乏某种蛋白酶而造成的。
      牛奶在美国简直就是凉水,便宜,新鲜,管够。望奶兴叹很久以后,我找到一个办法,将可口可乐搀入牛奶,喝了不泻。美国专门出一种供缺乏分解牛奶的蛋白酶的人喝的牛奶,其中掺了一种酶。这种牛奶不太好找,名称长得像药名,总是记不住,算了,还是喝自己调的牛奶吧。
      不过,“起士”或译成“起司”的这种奶制品我倒可以吃。不少中国人不但不能吃,连闻都不能闻,食即呕吐,说它有一种腐败的恶臭。腐败,即是发酵,动物蛋白质和动物脂肪发酵,就是动物的尸体腐败发酵,臭起来真是昏天黑地,我居然甘之如饴,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我是不吃臭豆腐的,一直没有过这一关。臭豆腐是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的腐败发酵,差了一个等级,我居然喜欢最臭的而不喜欢次臭的,是第二个自己的不可思议。
      分析起来,我从小就不吃臭豆腐,所以小肠里没有能分解它的蛋白酶。我十几岁时去内蒙古插队,开始吃奶皮子,吃出味道来,所以成年以后吃发酵得更完全的起士,没有问题。
      陕西凤翔人出门到外,带一种白土,俗称“观音土”,水土不服的时候食之,就舒畅了。这白土是碱性的,可见凤翔人在本乡是胃酸过多的,饮本地的碱性水,正好中和。
      所以长辈“不要挑食”的告诫会影响小孩子的将来,道理就在于你要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吃各种食物,使你的蛋白酶的形成尽可能的完整,于是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吃得,什么都能消化,也就有了幸福生活的一半了。
      于是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我注意到一些会写东西的人到外洋走了一圈,回到中国之后发表一些文字,常常就提到饮食的不适应。有的说,西餐有什么好吃?真想喝碗粥,就咸菜啊。
      这看起来真是朴素,真是本色,读者也很感动。其实呢?真是挑剔。
      我就是这样一种挑剔的人。有一次我从亚历桑纳州开车回洛杉矶。我的旅行经验是,路上带一袋四川榨菜,不管吃过什么洋餐,嚼过一根榨菜,味道就回来了,你说我挑剔不挑剔?
      话说我沿着十号州际高速公路往西开,早上三明治,中午麦当劳,天近傍晚,路边忽然闪出一块广告牌,上写中文“金龙大酒家”,我毫不犹豫就从下一出口拐下高速公路。
      我其实对世界各国的中国餐馆相当谨慎。威尼斯的一家温州人开的小馆,我进去要了个炒鸡蛋,手艺再不好,一个炒蛋总是坏不到哪里去吧?结果端上来的炒鸡蛋炒得比盐还咸。我到厨房间去请教,温州话我是不懂的,但掌勺儿表明“忘了放盐”我还是懂了。其实,是我忘了浙江人是不怕咸的,不过不怕到这个地步倒是头一次领教。
      在巴黎则是要了个麻婆豆腐,可是什么婆豆腐都可以是,就不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家常菜呀!炝油,炸盐,煎少许猪肉末加冬菜、再煎一下郫县豆瓣,油红了之后,放豆腐下去,勾兑高汤,盖锅。待豆腐腾的涨起来,起锅,撒生花椒面,青蒜末,葱末,姜末,就上桌了,吃时拌一下,一头汗马上吃出来。
      看来问题就出在家常菜上。家常菜原来最难。什么“龙风承祥”,什么“松鼠桂鱼”,场面菜不常吃,吃也是为吃个场面,吃个气氛,吃个客气,不好吃也不必说,难得吃嘛。家常菜天天吃,好象画牛,场面菜不常吃,类似画鬼,“画鬼容易画牛难”。
      好,转回来说美国西部蛮荒之地的这个“金龙大酒店”。我推门进去,站柜的一个妇人迎上来,笑容标准,英语开口,“几位?”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从她肩上望过去,座上都是牛仔的后代们,我对他们毫无成见,只是,“您这里是中国餐馆吗?”
      “当然,我们这里请的是真正的波兰师傅。”
      到洛杉矶的一路上我都在骂自己挑剔。波兰师傅怎么了?波兰师傅也是师傅。我又想起来贵州小镇上的小饭馆,进去,师傅迎出来,“你炒还是我炒?”中国人谁不会自己炒两个菜?“我炒。”
      所有佐料都在灶台上,拣拣菜,抓抓码,叮当五四,两菜一汤,吃得头上冒汗。师傅蹲在门口抽烟,看街上女人走路,蒜瓣儿一样的屁股扭过来扭过去。
      所以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白酶在作怪。
      老华侨叶落归根,直奔想了半辈子的餐馆、路边摊,张口要的吃食让亲戚不以为然。终于是做好了,端上来了,颤巍巍伸筷子夹了,入口,“味道不如当年的啦。”其实呢,是老了,味蕾退化了。
      老了的标志,就是想吃小时侯吃过的东西,因为蛋白酶退化到了最初的程度。另一个就是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了,因为味蕾也退化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对食品的评价,儿孙们不必当真。我老了的话,会三缄吾口,日日喝粥就咸菜,能不下厨就不下厨,因为儿孙们吃我炒的蛋,可能比盐还咸。
      与我的蛋白酶相反,我因为十多岁离开北京,去的又多是语言不通的地方,所以我在文化上没有太多的“蛋白酶”的问题。在内蒙,在云南,没有人问过我“离开北京的根以后,你怎么办?你感觉如何?你会有什么新的计划?现在倒是常常被问到“离开你的根以后,你怎么办?你感觉如何?你适应吗?”我的根?还不是这里扎一下,那里扎一下,早就是老盲流了,或者用个更朴素的词,是个老“流氓”了。
      你如果尽早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你就不太会大惊小怪。不过我总觉得,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语,制约着我这个老盲流。


    IP属地:浙江2楼2017-05-10 10:21
    回复
      2017年5月13日 晴
      大家好,一斛书屋今天分享的是节选阿城先生《常识与通识》里的一篇短文
      《爱情与化学》语音版详见http://lizhi.fm/1903893/2591292415837582342
      我们的历代文化没有指责“食”的,至多是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不公平,而不是“食”本身有何不妥。不过酒有例外,因为酒类似药,可以麻
      痹主司压抑的前额叶区。酒是殷的亡国原因之一,我们很难想象现在的河南商丘地
      区,当年满朝醉鬼,《礼记》上形容殷是“荡而不静,胜而无耻”,情况严重到周
      灭殷之后明令禁酒。
      麻烦的是一直是“色”,因为色本来是求生殖的事,但基因所安排的生理化学
      周期并没有料到人类会有一个因财产而来的理性的婚姻制度,它只考虑“非理性”
      的基因组合的优化。人类发明的对偶婚姻制度,还不到两万年吧,且不说废止了还
      不到一百年的中国的妻妾制,这个制度还不可能影响人类基因的构成,既然改变不
      了,人类就只有往前额叶区输入不断严密化的文化软件来压抑基因的安排,于是矛
      盾大矣,悲剧喜剧悲喜剧多矣。
      说实在的,你我不觉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终有觉悟
      到人非世界的中心,也就是提出环保的一天,而“与人斗,其乐无穷” “八亿人,
      不斗行吗”同样荒诞,但是与基因斗,是不是有点悲壮呢?
      有分教,海誓山盟,刀光剑影,红杏出墙,猫儿偷腥,醋海波涛,白头偕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包龙图义铡陈世美,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璜与唐吉诃德,乔太
      守乱点鸳鸯谱,汪大尹火烧红莲寺,卡门善别恋,简爱变复杂,地狱魔鬼贞操带,
      贞节牌坊守宫砂,十八年寒窑苦守,第三者第六感觉,俱往矣俱往矣又继往开来。
      清朝的采蘅子在《虫鸣漫录》里记了一件事,说河南有个大户人家的仆人辞职
      不干了,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是主人家有件差事做不来。原来每天晚上都有一个老
      妇领他进内室,床上帐子遮蔽,有女人的下体伸出帐外,老妇要他与之交合,事后
      给不少钱。他因为始终看不到女人的颜面,终于支持不了,才辞职不做了。
      事情似乎不堪,却有一个文化人类学所说的“生 食”与“熟食”的问题。这个
      仆人是“熟食”的,不是“关了灯都一样”,他不打“生食”的工,钱多也不打。
      人被迫创造了文化,结果人又被文化异化,说得难听点,人若不被文化异化,
      就不是人了。爱情也是如此。古往今来的爱情叙说中, “美丽”、 “漂亮”几乎
      是必提的迷狂主旋律,似乎属于本能的判断,其实, “美丽”等等是半本能半文化
      的判断。美丽漂亮之类,常常由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 “焦大绝不会爱林妹
      妹”,话说得太绝对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后,文化 大革命之中,焦大爱林妹妹或者
      林妹妹爱焦大,见得还少吗?
      文化是积累的,所以是复杂的,爱情被文化异化,也因此是复杂的。相较之下
      ,初恋,因为前额叶区里压抑软件还不够,于是阳光灿烂;暗恋,是将本能欲望藏
      在压抑软件背后,也还可以保持“纯度”。追星族是初恋暗恋混在一起,迷狂得不
      得了,青春就是这样,像小兽一样疯疯癫癫的,祝他们和她们青春快乐。
      这两年风靡过的美国小说《廊桥遗梦》,是一本严格按照脑生理常识和文化抑
      制机制制作的小说。首先是迷狂,女主角的血统定为拉丁,这个血统几乎是西方文
      化中迷狂的符号(电影改编中女主角用斯持里普,效果弱了);迷狂的环境选在美国
      中部(直到现在美国中部还是以保守著称,总统选举的初选一直就在小说里的爱荷华
      州,看看美国最基础的价值观大概会支持哪位竞选者),这里有占主流的婚姻家庭传
      统价值观。小说的构造是压抑机制成功,造成巨大的痛苦。你还记得前面介绍过的
      脑袋里的那个邻里关系吗?于是结尾造成享受痛苦,不要轻视商业小说,它们努力要
      完成的正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俄文以前错将“性格”译成“人物”,中文
      也就跟着错了),再运用科普常识和想象力,成品绝不伪劣假冒,当然会将我国的中
      年知识分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说起文化的复杂,王安忆最近的小说《长恨歌》里透露出上梅的文化软件中有
      一个指令是“笑贫不笑娼”。姿色是一种资本,投资得好,利润很大的,而贫,毫
      无疑义是没有资本。其实古来即如此,不过上海开埠早,一般的中国人又多是移民
      ,前额叶区里的旧压抑软件的不少指令容易改变,于是近代商业资本 意识更纯粹一
      些,于是上海也是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何需下海?当年多少文化人就是拥到海里以文
      化做投资,张爱玲一句“出名要早”点出投资效益。王琦瑶初恋之后,晓得权力是
      男人的这个文化指令,于是性投资于李主任,不久即红颜薄命,之后的四十多年,
      难能保住了李主任留下的金子,可红颜到老还是薄命。
      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提示我们,如果爱情消失了,我们还会有亲情和友情,只要
      有足够的智慧,不愁“白头偕老”。
      生物学家的非洲动物观察报告说,群居的黑猩猩中,有时候会有一只雄黑猩猩
      叱退群雄,带着一只自己迷恋上的雌黑猩猩,隐没到丛林深处讨生活。


      IP属地:浙江3楼2017-05-13 09:00
      回复
        多读书
        读好书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5-13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