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谢曹公雪芹未尽红楼书
2017年是87版《红楼梦》开播30周年,也是林黛玉角色扮演者陈晓旭女士去世十周年!以此文怀念陈晓旭女士,和向红楼剧组全体致敬!
1.不一样的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与宝钗判词。林黛玉,姿容绝代,才压群芳,同时多愁善感,心地纯洁,曹公笔下的绛珠仙子。
红楼学者及无数男女,凭着曹公原著及其他本抒发对林黛玉的看法,或爱情脱世俗,或只知哭啼,“贾宝玉应娶宝姐姐,贤淑明达,宽厚待人,好过小心眼的病怏子”,“林黛玉适合恋爱,不适合成老婆”等。正如欧阳奋强对陈晓旭说的:我不喜欢林黛玉,小心眼,哭哭啼啼,没主见。这事还造成了俩人当时互不顺眼,成了一时笑料。
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留下了全国招演员、1年系统学习以及三年拍摄的传说,留下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令人怜惜的林黛玉,进贾府手抚轿帘的小心翼翼,娟打呆宝玉的调皮,元妃省亲暗助宝玉的欣喜,葬花对尘世生命的尊重,奏琴瞪宝玉的灼热痴怨,林黛玉被赋予“生命”的气息,不再只有眼泪,还泪的“命”成了追爱的“梦”。
林黛玉的人生不止于原著和戏剧。陈晓旭刚走出三年的“梦”,却踏入最后二十年。洗尽铅华,心中的林黛玉成为商业巨子,孝顺家人,心存佛旨,低调做公益事业。这还是我们自认为熟知的林妹妹吗?我想是的。脱离贾府大染缸的林黛玉会幸福吗?我想是的。现代社会有林黛玉生存的土壤吗?我确信是,因为陈晓旭的人生,因为1987~2007,也因我们内心的林黛玉,从未离开。
2.心中的陈晓旭
现已是2017年5月,从接触到红楼梦那天算起,近20载。读懂了绛珠情,而仙子离去10年。这是我第一篇刊登的纪念文,或许我是最迟钝的红楼迷,也或许只是为00、10后的读者打个前站。寻找各网站关于回忆红楼梦与陈晓旭的影视、期报,多成了无页面。在有限的画质中,看了《艺术人生红楼20年聚首》、《回忆录》、《陈晓旭北大演讲》等。从20风华,30知性,到40从容,陈晓旭历经伯乐,爱,商业,信仰。如自己的墓志铭:这里埋着一位伟大的女性!《红楼梦》第33集“惊噩耗黛玉魂归”,寄居贾府的林黛玉最终还尽了眼泪,看了数次,次次流泪。大家一样的,不细述。经典的87版《红楼梦》,林黛玉成就了陈晓旭,陈晓旭同样成就了林黛玉。如原著一般的弱柳扶风,聪明清秀让陈晓旭梦成真;陈晓旭的精致淘气,执着勇敢给林黛玉“生”的气息,戏内外透着刁蛮可爱。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别了尘世。学者词念,红迷洒花,世间再无葬花人。苍天本欲早早带走完成使命的可怜人儿,却不忍心。1965到2007,陈晓旭从幼时的迷恋红楼到演活了林黛玉,最后将林黛玉的美好活到现代。影视中林妹妹泪尽离去,带着孤独、纯真与骨子里的骄傲;尘世里陈晓旭,学会了宽容,生命的热情,孝顺父母,做慈善,创过亿资产,清净脱俗。
1996年陈晓旭(与刘心武等)做客《半边天》时说:觉得林黛玉肯定会成功的,因为林黛玉所有的行为都很有创造性,比如说葬花。做广告也会成功的。87年后,陈晓旭用低调的20年为全球红楼迷和柳絮做全林黛玉的往生梦,用自己的生命为永恒的《红楼》献上一份清供。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心中的红楼梦在2007年剧终,多情的黛玉走了,宝黛钗的纷争以黛玉的离去终结。一朝入红楼,终生梦不醒,却看到《艺术人生:红楼20年再聚首》的观后感:再也聚不齐了……
3.谢曹公雪芹未尽红楼书
多数人都对高鹗的序本并不满意,其他本说服力不足。曹公对人物的描述笔法细腻,耐人寻味。既已写好判词了,为何不写完?或曰影射太多,或曰后人遗失。在我梦幻的看来:曹雪芹未写完红楼,或许入梦,或许入痴,亲眼见到了红楼剧组,看到了20年续写的黛玉别样人生,看到平淡知足的袭人她们,看到相夫教子不己出的熙凤,看到尽职尽责获奖无数的好导演宝玉,看到憨笑对苦难的湘云……好人命多舛,现实中红楼演员们的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让曹公如何落笔?不由想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公的“梦”,让单纯的人只愿看大观园的其乐融融,让争斗的批判家们心存敬畏,让87版《红楼梦》的全部演职人员因自己的人生续写终结。
谢曹公雪芹未写尽红楼书,留住了团圆的幻想及演员们雕琢的多样人生;敬陈晓旭的拼搏和信仰,让红楼梦的读者看到黛玉生命的生生不息!
陈晓旭阿姨走好,苍茫10年可孤苦,但诉与花听,待到花落时,吾等仔细听。
笔者:王尧
2017.5.12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