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谱 原序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夫家之有谱,所以明世次,别尊卑,辩疏戚也。豈以之示誇祤,侈榮贵,而於族纇之奇哉。每见世人不察作谱本旨,故加文饰。见太始公之自叙,推本黄農,遂尤而效之,務援古昔。動则曰:吾某帝王之苗裔也。吾某圣贤之後昆也。呜呼,何甚謬妄哉!亦大異於狄枢密之不祖梁公者矣。余生长淮楚。缘冯夷肆虐,稽天襄陵者,十有数年。物产湮沉,生计断绝。难籍明经,而铨無期。不得已。流离
1。 转徙,浪跡东国。因得纳交於栱翁桥抒○
2,以孝友传家者也。少负雄才,抱大志,博览群书,栱翁世居沂郡之东潘○
尤好孙吴之言,慕衞霍之烈。杨誉黌序间数十年,数奇不偶,未遂厥志。年逾古稀。乃退守先人之遗業,而楽意田园焉。燕閒晤聚,握手言心,興余竟成莫逆。
余極羡其族姓繁衍,人文蔚起。因询及所徙来。栱翁出一帙相示,乃其籑修之家谱也。余捧览之餘,见其世次分明,尊卑疏戚,秩然不紊。固云善矣,且又直叙本支,绝不攀援古昔聖贤帝王枝叶以为光榮,真得作谱本旨,而有狄枢密不受梁公告身之高义者也。爰極叹服之,谓其逺出世俗之见,不啻萬萬。因僭書数行於谱端,以志景慕之私焉尔。
宗谱弁言
吾宗李氏,明代之先,世系无考。兹欲追续,其请自有明代始乎。常闻建文
3。曾興修皇極殿○4。後缘靖难兵起○5,隐居沂郡时,有祖居燕京西华门大木厂○
6之阳庙前村○7,8。苍山○传及四世。正德间,復罹刘六刘七之乱○由北直寇山东,流毒郡邑,巢穴苍山,庙前一带蹂躏殆尽。四世祖兄弟五人,各寻生地。继而贼平,长祖復归庙前。
二祖北往居河北安新县三台村——今三台镇。顺治间,有庠生静。一公名曰衷繍者,乃其苗裔也。常一晤叙,因識其宗派焉。
三祖南行居江南之桃园县——即今江苏泗阳县。
9,即余之高祖。是为东潘之始祖也。 四祖创居东潘○
五祖卜居日照县马庄——今涛雒,亦尚有遗踪可考。但诸祖睽隔,音问久疏。世次名讳,多不可稽。所可稽者,惟有东潘一脉耳。蓋比盧聚處,相延難及九世,皆可考而知之也。
近因树大枝蕃,流逺派别,且有离群散處者。余恐日久人玩事逺易忘,或失先世之遗传,或紊後来之名分。乃录所见闻,述而谱之,令後人識祖德之绵逺,世代之源流,而罔敢陨越焉。但愧陋劣。故存此以俟有大通明者,文而广之,庶不失李氏之宗谱云。
始祖五世孙煋 记
夫家之有谱,所以明世次,别尊卑,辩疏戚也。豈以之示誇祤,侈榮贵,而於族纇之奇哉。每见世人不察作谱本旨,故加文饰。见太始公之自叙,推本黄農,遂尤而效之,務援古昔。動则曰:吾某帝王之苗裔也。吾某圣贤之後昆也。呜呼,何甚謬妄哉!亦大異於狄枢密之不祖梁公者矣。余生长淮楚。缘冯夷肆虐,稽天襄陵者,十有数年。物产湮沉,生计断绝。难籍明经,而铨無期。不得已。流离
1。 转徙,浪跡东国。因得纳交於栱翁桥抒○
2,以孝友传家者也。少负雄才,抱大志,博览群书,栱翁世居沂郡之东潘○
尤好孙吴之言,慕衞霍之烈。杨誉黌序间数十年,数奇不偶,未遂厥志。年逾古稀。乃退守先人之遗業,而楽意田园焉。燕閒晤聚,握手言心,興余竟成莫逆。
余極羡其族姓繁衍,人文蔚起。因询及所徙来。栱翁出一帙相示,乃其籑修之家谱也。余捧览之餘,见其世次分明,尊卑疏戚,秩然不紊。固云善矣,且又直叙本支,绝不攀援古昔聖贤帝王枝叶以为光榮,真得作谱本旨,而有狄枢密不受梁公告身之高义者也。爰極叹服之,谓其逺出世俗之见,不啻萬萬。因僭書数行於谱端,以志景慕之私焉尔。
宗谱弁言
吾宗李氏,明代之先,世系无考。兹欲追续,其请自有明代始乎。常闻建文
3。曾興修皇極殿○4。後缘靖难兵起○5,隐居沂郡时,有祖居燕京西华门大木厂○
6之阳庙前村○7,8。苍山○传及四世。正德间,復罹刘六刘七之乱○由北直寇山东,流毒郡邑,巢穴苍山,庙前一带蹂躏殆尽。四世祖兄弟五人,各寻生地。继而贼平,长祖復归庙前。
二祖北往居河北安新县三台村——今三台镇。顺治间,有庠生静。一公名曰衷繍者,乃其苗裔也。常一晤叙,因識其宗派焉。
三祖南行居江南之桃园县——即今江苏泗阳县。
9,即余之高祖。是为东潘之始祖也。 四祖创居东潘○
五祖卜居日照县马庄——今涛雒,亦尚有遗踪可考。但诸祖睽隔,音问久疏。世次名讳,多不可稽。所可稽者,惟有东潘一脉耳。蓋比盧聚處,相延難及九世,皆可考而知之也。
近因树大枝蕃,流逺派别,且有离群散處者。余恐日久人玩事逺易忘,或失先世之遗传,或紊後来之名分。乃录所见闻,述而谱之,令後人識祖德之绵逺,世代之源流,而罔敢陨越焉。但愧陋劣。故存此以俟有大通明者,文而广之,庶不失李氏之宗谱云。
始祖五世孙煋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