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于周口市商水县固墙镇,原国家泰拳队队员,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年荣获全国泰拳锦标赛冠军;2009年,荣获中国珠海自由搏击冠军;2…
张德政,1990年出生于周口市商水县固墙镇,原国家泰拳队队员,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年荣获全国泰拳锦标赛冠军;2009年,荣获中国珠海自由搏击冠军;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武博大会;2011年,获得世界泰拳锦标赛第三名;2011年,武林风中国勇士;2012年,武林风中德对抗赛冠军;2013年,在迪拜战胜印度选手萨米。
少时离家学散打
作为90后,张德政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已获得不少荣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习武之路?张德政坦言完全是受自己父亲的影响。张德政的父亲是名小学教师,却十分喜爱武术。“那时,父亲常与村里的武术爱好者在一起交流、学习,练习拳脚。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每天5时就起床,跟着父亲跑步,慢慢地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德政说,“由于一年四季都坚持训练,我身体健壮的特点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大家在一起玩摔跤
时,比我大两三岁的小伙伴也会败在我的手下。”
张德政10岁那年,父亲看到了他在武术方面的潜质,就把他送到了项城学习散打。“学校完全是封闭式的,我们在学校里一半时间学习文化,一半时间练习武术。练习武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战。”张德政说,“实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对打。而对打时,双方都会拼尽全力,互不相让。比赛过后,败者往往被打得鼻青脸肿,很是残酷。”
为了能够战胜对手,生性不服输的张德政,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训练。有次为了练臂力,他独自一人到器械场拉单杠。不料他摔了下来,胳膊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顿时血流不止。但伤口刚结疤,张德政又主动投入到训练中。苦练加巧练,张德政的武艺进步很快。“他能吃苦,训练上从来不偷懒、不服输。”教练评价他时这样说。2005年,张德政被选送到吉林体院接受专业训练。
蝉联三届泰拳锦标赛冠军
专业队是从各地选过来的专业选手,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刚开始与专业选手对决时,张德政多以失败收场,他有点灰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父亲鼓励张德政“直面困难”。
经过短暂的心理斗争,张德政感悟到,成功就是将别人放弃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而成功很多情况下是逼出来的。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他像注入了兴奋剂,时刻不忘逼着自己去奋斗。于是,他练习散打的劲头更足了。张德政的打法硬朗、快速敏捷,深受教练和同行的青睐。他的技术特点,果然给他带来了新的机遇。2006年,国家在珠海成立国家泰拳队。国家队从省队遴选练习泰拳的种子选手时,张德政有幸被选中。
进入国家泰拳队,张德政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踌躇满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经过两年的苦练,2008年,张德政代表内地到香港参加铁拳群英会。此次比赛由香港泰拳理事会组织,泰国、乌克兰、俄罗斯等7个国家各自派出了国内顶尖高手参赛。
张德政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由于经验不足,在与香港选手吴景聪对决时,他很快败下阵来。“技术上我俩没差别,主要是赛场上我的技术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心理素质不过硬。”他说。
张德政回队后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厚积薄发,他很快迎来了新的机会,并创下了业内少有的辉煌成绩: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年在全国泰拳锦标赛中夺得冠军。鉴于张德政取得的不俗成绩,2010年他被武汉体育学院破格录取。
在世界征战中续写新辉煌
蝉联三届泰拳锦标赛冠军,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学习的张德政,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相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用泰拳与世界高手“对话”,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2010年,首届世界武术博览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项新式的综合性体育比赛,由世界体育总会创办,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项目由世界体育总会认定的武术和格斗类体育项目组成,包括武术、合气道、拳击、柔道、柔术、空手道、剑道、搏击、泰拳、桑搏、相扑、跆拳道、摔跤13个比赛项目,每项比赛都会吸引全世界顶尖的武术搏击高手参加。
由于比赛规格高,大赛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张德政作为国内泰拳领域的一流选手,被选派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但他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2011年,世界泰拳锦标赛如期举行。30多个国家派出队员参赛,大赛云集了世界各地的泰拳高手。面对各路强手,张德政一路拼杀,一举夺得了铜牌,创下了国际大赛个人最好成绩。
2013年6月,张德政随武林风栏目组到迪拜参加纯泰拳式比赛。此时,迪拜气温非常高,且室内室外温差比较大,加上时差的变化,容易引起人体生物钟的混乱,不少选手很不适应。而张德政参赛经验丰富,他很快把自己调整到最佳应战状态。他的对手来自印度,名叫萨米,今年28岁,身高1.81米。无论年龄还是体重,张德政都不占优势。通过第一局的比赛,他了解到对方的实力。在第二局时,张德政就把肘技、膝技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三局比赛中,张德政一个飞膝动作,把对方击倒,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最终,张德政战胜了印度选手萨米。
力创“中国氏泰拳”光大中华武术
“习武,对国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强身健体。”张德政说,“这样武术才会有群众基础,发展才会更有生命力。任何拳种都可以健身,泰拳和散打也不例外。”
张德政说,泰拳作为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主要运用人体的拳、腿、膝、肘四肢八体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分,攻击力强。在武学里有文练、武练、横练,泰拳属横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而散打则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目前在比赛之余,张德政经常与原国家泰拳队教练党明华等高手一起切磋技艺,尽力找到泰拳与散打的结合点。谈及以后的打算,张德政说:“我从练习散打起步,在泰拳上得到发展,结合实践经验,我准备将把泰拳的狠与散打的灵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创造出一种‘中国式泰拳’,以光大武术事业。”
张德政,1990年出生于周口市商水县固墙镇,原国家泰拳队队员,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年荣获全国泰拳锦标赛冠军;2009年,荣获中国珠海自由搏击冠军;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武博大会;2011年,获得世界泰拳锦标赛第三名;2011年,武林风中国勇士;2012年,武林风中德对抗赛冠军;2013年,在迪拜战胜印度选手萨米。
少时离家学散打
作为90后,张德政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已获得不少荣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习武之路?张德政坦言完全是受自己父亲的影响。张德政的父亲是名小学教师,却十分喜爱武术。“那时,父亲常与村里的武术爱好者在一起交流、学习,练习拳脚。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每天5时就起床,跟着父亲跑步,慢慢地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德政说,“由于一年四季都坚持训练,我身体健壮的特点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大家在一起玩摔跤
时,比我大两三岁的小伙伴也会败在我的手下。”
张德政10岁那年,父亲看到了他在武术方面的潜质,就把他送到了项城学习散打。“学校完全是封闭式的,我们在学校里一半时间学习文化,一半时间练习武术。练习武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战。”张德政说,“实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对打。而对打时,双方都会拼尽全力,互不相让。比赛过后,败者往往被打得鼻青脸肿,很是残酷。”
为了能够战胜对手,生性不服输的张德政,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训练。有次为了练臂力,他独自一人到器械场拉单杠。不料他摔了下来,胳膊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顿时血流不止。但伤口刚结疤,张德政又主动投入到训练中。苦练加巧练,张德政的武艺进步很快。“他能吃苦,训练上从来不偷懒、不服输。”教练评价他时这样说。2005年,张德政被选送到吉林体院接受专业训练。
蝉联三届泰拳锦标赛冠军
专业队是从各地选过来的专业选手,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刚开始与专业选手对决时,张德政多以失败收场,他有点灰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父亲鼓励张德政“直面困难”。
经过短暂的心理斗争,张德政感悟到,成功就是将别人放弃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而成功很多情况下是逼出来的。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他像注入了兴奋剂,时刻不忘逼着自己去奋斗。于是,他练习散打的劲头更足了。张德政的打法硬朗、快速敏捷,深受教练和同行的青睐。他的技术特点,果然给他带来了新的机遇。2006年,国家在珠海成立国家泰拳队。国家队从省队遴选练习泰拳的种子选手时,张德政有幸被选中。
进入国家泰拳队,张德政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踌躇满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经过两年的苦练,2008年,张德政代表内地到香港参加铁拳群英会。此次比赛由香港泰拳理事会组织,泰国、乌克兰、俄罗斯等7个国家各自派出了国内顶尖高手参赛。
张德政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由于经验不足,在与香港选手吴景聪对决时,他很快败下阵来。“技术上我俩没差别,主要是赛场上我的技术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心理素质不过硬。”他说。
张德政回队后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厚积薄发,他很快迎来了新的机会,并创下了业内少有的辉煌成绩:2008年、2009年、2010年,他连续3年在全国泰拳锦标赛中夺得冠军。鉴于张德政取得的不俗成绩,2010年他被武汉体育学院破格录取。
在世界征战中续写新辉煌
蝉联三届泰拳锦标赛冠军,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学习的张德政,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相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用泰拳与世界高手“对话”,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2010年,首届世界武术博览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项新式的综合性体育比赛,由世界体育总会创办,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项目由世界体育总会认定的武术和格斗类体育项目组成,包括武术、合气道、拳击、柔道、柔术、空手道、剑道、搏击、泰拳、桑搏、相扑、跆拳道、摔跤13个比赛项目,每项比赛都会吸引全世界顶尖的武术搏击高手参加。
由于比赛规格高,大赛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张德政作为国内泰拳领域的一流选手,被选派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但他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2011年,世界泰拳锦标赛如期举行。30多个国家派出队员参赛,大赛云集了世界各地的泰拳高手。面对各路强手,张德政一路拼杀,一举夺得了铜牌,创下了国际大赛个人最好成绩。
2013年6月,张德政随武林风栏目组到迪拜参加纯泰拳式比赛。此时,迪拜气温非常高,且室内室外温差比较大,加上时差的变化,容易引起人体生物钟的混乱,不少选手很不适应。而张德政参赛经验丰富,他很快把自己调整到最佳应战状态。他的对手来自印度,名叫萨米,今年28岁,身高1.81米。无论年龄还是体重,张德政都不占优势。通过第一局的比赛,他了解到对方的实力。在第二局时,张德政就把肘技、膝技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三局比赛中,张德政一个飞膝动作,把对方击倒,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最终,张德政战胜了印度选手萨米。
力创“中国氏泰拳”光大中华武术
“习武,对国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强身健体。”张德政说,“这样武术才会有群众基础,发展才会更有生命力。任何拳种都可以健身,泰拳和散打也不例外。”
张德政说,泰拳作为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主要运用人体的拳、腿、膝、肘四肢八体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分,攻击力强。在武学里有文练、武练、横练,泰拳属横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而散打则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目前在比赛之余,张德政经常与原国家泰拳队教练党明华等高手一起切磋技艺,尽力找到泰拳与散打的结合点。谈及以后的打算,张德政说:“我从练习散打起步,在泰拳上得到发展,结合实践经验,我准备将把泰拳的狠与散打的灵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创造出一种‘中国式泰拳’,以光大武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