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峰普惠吧 关注:45,874贴子:2,406
  • 0回复贴,共1

作为“最灵活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为何仍要靠“团队作战”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尔街日报》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私募基金作为“金融圈中最灵活的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仍要靠“团队作战”取胜?
在外界看来,私募基金似乎就是一两个“投资界的牛人”帮助更多人打理财富。而事实上,投资的复杂性远超人们的一般理解,没有哪个“牛人”能够代替专业投研团队的作用。

曾经,有几个知名人士想仅靠自己那套路子,就完全战胜金融市场。他们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他们遵循“金融工程”的思想,创立了长期资本基金,没几年就破产了。默顿曾为此痛心疾首:“我们的模型没有错,是世界错了。”
那些经济学大师一开始就相信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一种模式,就像数理模型那样,是科学而行之有效的,一旦研究出这种模式(或者创造出这个数理模型),就一定能在金融市场中赚大钱。可是,投资绝对不会因为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变得简单。
每一项投资,都有数不清的影响因素,有没有哪个因素是充分条件,只要我们掌握它就一定稳赢?绝对没有。

所以,真正专业可靠的投资操作,就要求投研团队要驾驭尽可能多的因素,使尽可能多的因素对我们有利,而不能把宝押在个别因素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驾驭所有因素,当我们无力顾及的那些因素,由于专业的择机避险操作而变得有利于我们时,我们才能成功。
专业的私募机构在选择任何一项资产之前,都不可能光凭一时热点就轻易建议用户配置,那就需要深入研究基本面。比如,海外上市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或票据,大多是优质资产,安全且流动性好,但仍需优中选优。即使很轻率地把一个上市公司的报表、舆情、行业简单了解一下,最快也需要半天时间。那么按照20只标的来计算,就需要10天时间。如果是重仓的集中配置,专业机构肯定还需要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与管理层交谈。路上来回时间不算,少说也需要额外10天时间。那么基本上一个配置组合就需要一个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建立。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基本面的高频数据变化很快,等这个人基础研究做完准备配置的时候,最初的研究结论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又要从头开始研究工作。
在专业的私募基金那里,研究过程是高度分工的。有专业团队负责基本面研究、实地调研、高频跟踪;也要有专人负责结合账户要求和市场环境维护资产组合。而且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可以利用一个完备的机构平台,做很多个人用户无法做的资产配置,比如全球化资产配置。

当然,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不是人数多少,而是人才质量,是人才本身所具备的经验、知识、勤奋,这是决定投资业绩的核心和关键。天峰公司一贯提倡团队作战,群策群力。天峰团队建立的是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扮演好适合自己的角色。成功,没有秘笈也没有捷径,成功没有充分条件,而是由无数的必要条件构成。


1楼2017-05-15 1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