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敏不够苏敦凑,关雎二字替撷芳
时间:永光三年三月初一
地点:乾华宫仪元殿
人物:皇帝·郑南山 皇后·万如意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候于门前)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少为藩王,入主京师,而以伯为父,以父为叔,心中不免郁郁,然于面上并未稍显,仍事太后以诚。以昭世人】
【初继大宝,若任潜邸诸臣以充中枢,则难免为功臣、宫内所忌,是以暂维现状。然内心多少难安】
“工部陈奏的营建陵寝事宜,还有吏部奏的京察诸事,下内阁拟票。问问首辅的意思,然后再定吧
【侍立一侧的苏卫应了声是,抱着一摞奏折去了内阁,后闻人报皇后候于殿外,命传,待人入,面沉凝语】
梓潼可知罪么?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入殿后,听得上首人之话,微微皱眉,屈身朝上行礼)愿闻其详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忍了笑意,仍是一副严峻面孔,负手瞧他】
苏卫那奴才今晨伺候朕起榻更衣时,言朕面容较前日清瘦不少,劝朕莫要太过操劳,朕回她:自年初以来,因京察筹备之事忙于国政。每日与皇后仅止数面,思之过甚,焉能不瘦?“
【这才带了笑意朝人招手】
你且说说,使朕面容清瘦,龙体欠安。该当何罪?又该如何罚你?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脚步轻移,向上走近,娓娓道)陛下心中有前朝的家国天下,妾手头也有后宫的内廷庶务,妾与陛下可算得上难夫难妻
(及其身侧,素手搭上其肩,玩笑道)虽有敏夫人协理六宫,但双拳不敌四手,不若再点苏敦习六宫事,让她二人去头疼,妾好偷个闲,日日侍奉仪元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伊人难夫难妻语出,勾起心中几许怅然,然转瞬之间,即复常态】
【细听人言,稍稍一顿,与人四目相对,摇头笑笑】
前朝后宫你都分得那么清楚了,不就是想告诉朕,让朕安心前朝政务,后宫的事情你来打理了?既然如此,梓潼看重的人,朕岂有不允之理。便按照你的意思作罢。这样也好。你也算替朕尽了孝道吧。只是,既是习六宫事,你这个六宫之主,可要多帮衬一点。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本恐孔敏做大,不便与之争,故提了苏敦习六宫事,既得允,也放下心头之念)苏敦是唐氏亲族,行事颇有太后之范,想是不会让陛下失望
(思及另一位天子表妹,指尖点上其眉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官家似有不乐之事?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眼里笑意隐去,望她一眼】
朕虽才薄,然自忖不至有玄宗马嵬之恨,亦可保皇后一世无虞,将来与朕合葬一处,受后世子孙供奉。
【言罢,略过伊人身躯,行至门前,守门的两个太监忙将殿门打开,阳光骤然映入大殿内,几许暖意及身。】
【步行至殿前,手扶着围栏】
你提及苏锦,朕想起一些事情,一些人罢了。并无旁事。
【目光朝着撷芳殿的方向望了望,终于一叹不语】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同至门前,顺着汉白玉阶向下望去,暗暗思忖“马嵬之恨”四字)妾失言了,陛下怎会如玄宗所为
(瞧着圣心所至,撷芳殿最迟不过到这几日便可撤禁,半是劝道)房妹年轻气盛,御前失仪之事也过半月,陛下若气消了,不妨就撤了撷芳殿的禁令吧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念半月前房氏于御前失仪,震怒之下禁足撷芳,时光倏忽,如今听面前人提及,恍然发觉已过半月了,然则,这半月来,房氏一不遣人来请,二则无有认罪之念,前朝后宫这么多双眼睛瞧着,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该从仪元殿踏出。】
房氏获罪御前,朕虽有容人之量略施小惩。然彼即无悔念,梓潼也无需替她担心了。
稍稍一顿,心中一动,面色无改续言
朕又岂是那因一时之怒不念旧情的人?
【一语似是自问,又似问她,半晌对侍者吩咐】
传朕旨意,改撷芳殿为关雎殿,着房氏仍居原处思过吧。
【摊开右手手掌,示意人与己交握,这才笑道】
朕虽禁了她的足,可并没有不让旁人过去探望,皇后若得空闲,可往探之。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想至撷芳殿那人,赞道)‘窈窕淑女’四字也只房妃担得起
(皇上早有悔意,只是帝王颜面要紧,加之房含章心高气傲,故言中令我劝房妃服软之意颇浓。左手安放于其掌中,问)若是与房妹话不投机,陛下可会怪妾?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那人心性自己如何不知?便是身为九五至尊,亦难免为其忤逆,想来,此去结果难料】
若是如此,朕只当是看错了她吧。
【眸中神色忽然闪过一丝不忍,转瞬之间,消弭于无形】
她是聪明如,至少,比静妃聪明,不会逼朕的。
皇后·万如意
【仪元殿】
(猛然听得静妃二字,勾起往事,历历在目,身上僵硬,抽回在其掌中的柔荑,冷声道)静妃何尝不是聪明人,知进退,明得失
(垂头低眉,掩去面上恨意)臣妾近日便走一遭关雎,不让陛下有憾
(俯身)臣妾告退
永光帝·郑麒铭
【仪元殿】
【挥手示意人退,想了想却不打算进殿歇息。径直往母后寝宫请安】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