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由 著
北宋三陈肯定是阆州阆中人
《宋史·陈尧佐传》:“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三陈籍贯之争,关键是对“阆州阆中人”的解读。史今律、蔡东洲、杨立容诸先生解读为阆州阆中郡人。《宋史·地理志》阆州阆中郡领县七:阆中、苍溪、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而新井今属南部,因此,认定三陈是南部人。我解读为阆州阆中县人,与《宋史·蒲宗孟传》:蒲宗孟,“阆州新井人”同例,新井指县,阆中也是指县。论证如下:
(一)宋代地方政权是州县两级制,以州领县,从未以郡领县。保留唐代郡名,是备作王公封号之用。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四十四唐代地理志条:“武德至开元,有州无郡,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复改郡为州。综唐二百八十九年间,称郡者仅十有六载耳。志凡称某州某郡者,谓本是某州,中间曾改为某郡耳,非州郡之名同时并立也。乾元以后新置之州,未经改郡,故无郡名耳。宋承唐制,以州领县,而仍留郡名,以备王公封号之用,故地理志每州亦有郡名。然有名无实,较之唐志,似同而实异”。
这一条记的是历史的真实,非常重要。把《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宋史地理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等书对照查看就知道:
(1)《宋史地理志》除已省并之州外,凡《新唐书地理志》以州郡并列立目的,《宋史·地理志》也沿用其州郡并列立目。
(2)《新唐书地理志》肃宗乾元以后新置州,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如:
《新唐书地理志》:雄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置,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
《新唐书地理志》孟州: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置,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
(3)宋代新置州,置州时无郡名,或数十百年后,才赐以郡名,如:
慈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置州,无郡名。
会州:哲宗元符二年(1099)置州,无郡名。
濬州:徽宗政和五年(1115)置州,无郡名。
保州: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赐郡名清苑。
真州:太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置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赐郡名仪真。
清州:徽宗大观二年(1108)置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赐郡名乾宁。
(4)宋代保留郡名以备王公封号的实例:
《宋史宗室传》:赵德简赠安定郡王,而不是赠为泾州王,也不是赠为泾州安定郡王。
赵德公封安定郡公,而不是封为泾州公,也不是封为泾州安定郡公。
赵承亮赠乐平郡王,而不封为辽州王,也不是封为辽州乐平郡王。
《宋史·陈尧佐传》:三陈之母冯夫人封为上党郡太夫人,而不是封为潞州太夫人,也不是封为潞州上党郡太夫人。
(二)《宋史列传》人物籍贯、有五种表述方式,但绝无州郡并举的。
(1)泛指广大区域的,如:
列传:王继涛:河朔人。
列传:王审琦:其先辽西人。
忠义传:林琦:闽人。
(2)只说州的,如:
列传:吕夷简:寿州人,先世莱州人。
列传:鲜于侁,阆州人。
忠义传:邓得遇,邛州人。
(3)只说县的,如:
忠义传:宋昭:府谷人。
忠义传:王翊:郫县人。
列传:赵晁:真定人。
(4)偶见只举郡名的,其郡古已有之,如:
忠义传:朱良,吴郡人。
(5)最多的是州县连举,如:
隐逸传:陈抟:亳州真源人。
苏易简传:苏易简,梓州铜山人。
蒲宗孟传:蒲宗孟,阆州新井人。
但是,州郡并举的,绝无一例。所以我说,史先生说的州郡并举的表述“并不少见”是大言欺人。
北宋三陈肯定是阆州阆中人
《宋史·陈尧佐传》:“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三陈籍贯之争,关键是对“阆州阆中人”的解读。史今律、蔡东洲、杨立容诸先生解读为阆州阆中郡人。《宋史·地理志》阆州阆中郡领县七:阆中、苍溪、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而新井今属南部,因此,认定三陈是南部人。我解读为阆州阆中县人,与《宋史·蒲宗孟传》:蒲宗孟,“阆州新井人”同例,新井指县,阆中也是指县。论证如下:
(一)宋代地方政权是州县两级制,以州领县,从未以郡领县。保留唐代郡名,是备作王公封号之用。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四十四唐代地理志条:“武德至开元,有州无郡,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复改郡为州。综唐二百八十九年间,称郡者仅十有六载耳。志凡称某州某郡者,谓本是某州,中间曾改为某郡耳,非州郡之名同时并立也。乾元以后新置之州,未经改郡,故无郡名耳。宋承唐制,以州领县,而仍留郡名,以备王公封号之用,故地理志每州亦有郡名。然有名无实,较之唐志,似同而实异”。
这一条记的是历史的真实,非常重要。把《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宋史地理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等书对照查看就知道:
(1)《宋史地理志》除已省并之州外,凡《新唐书地理志》以州郡并列立目的,《宋史·地理志》也沿用其州郡并列立目。
(2)《新唐书地理志》肃宗乾元以后新置州,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如:
《新唐书地理志》:雄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置,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
《新唐书地理志》孟州: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置,无郡名,《宋史地理志》也是有州名而无郡名。
(3)宋代新置州,置州时无郡名,或数十百年后,才赐以郡名,如:
慈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置州,无郡名。
会州:哲宗元符二年(1099)置州,无郡名。
濬州:徽宗政和五年(1115)置州,无郡名。
保州: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赐郡名清苑。
真州:太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置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赐郡名仪真。
清州:徽宗大观二年(1108)置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赐郡名乾宁。
(4)宋代保留郡名以备王公封号的实例:
《宋史宗室传》:赵德简赠安定郡王,而不是赠为泾州王,也不是赠为泾州安定郡王。
赵德公封安定郡公,而不是封为泾州公,也不是封为泾州安定郡公。
赵承亮赠乐平郡王,而不封为辽州王,也不是封为辽州乐平郡王。
《宋史·陈尧佐传》:三陈之母冯夫人封为上党郡太夫人,而不是封为潞州太夫人,也不是封为潞州上党郡太夫人。
(二)《宋史列传》人物籍贯、有五种表述方式,但绝无州郡并举的。
(1)泛指广大区域的,如:
列传:王继涛:河朔人。
列传:王审琦:其先辽西人。
忠义传:林琦:闽人。
(2)只说州的,如:
列传:吕夷简:寿州人,先世莱州人。
列传:鲜于侁,阆州人。
忠义传:邓得遇,邛州人。
(3)只说县的,如:
忠义传:宋昭:府谷人。
忠义传:王翊:郫县人。
列传:赵晁:真定人。
(4)偶见只举郡名的,其郡古已有之,如:
忠义传:朱良,吴郡人。
(5)最多的是州县连举,如:
隐逸传:陈抟:亳州真源人。
苏易简传:苏易简,梓州铜山人。
蒲宗孟传:蒲宗孟,阆州新井人。
但是,州郡并举的,绝无一例。所以我说,史先生说的州郡并举的表述“并不少见”是大言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