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9,887贴子:26,934,005

【新闻组】 170519 小兔子的新能源——中国实现可燃冰续采成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6版吧规正在执行中,请诸位吧友前往置顶帖查看
◆请诸位吧友进行深度讨论时做好备份
◆兔吧论坛正在建设中,氛围宽松,欢迎访问
◆ 希望广大吧友理性讨论,和谐相处,跟吧务一起维护好帖子内秩序,尽量避免水回复等违规行为。让我们共建一个文明理性、和谐有爱的兔吧


IP属地:吉林1楼2017-05-19 22:47回复
    新闻由本隼综合观察者网及其他官方媒体。按照惯例,此层可以水一发。


    IP属地:吉林2楼2017-05-19 22:48
    收起回复
      嘛,18日由主流媒体报道,本隼也是在早上滚去教室的路上听着车里的广播知道的这个好消息,还和同学们扯淡聊了聊兔子家这一波会是个大手笔。刚刚看到新闻组群在说此事还没发帖【爪动捂脸】,于是,作为新闻组节操担当的隼,特来发上一帖(其实我就是想说,真不是旧闻组,就不是就不是就不是!)


      IP属地:吉林5楼2017-05-19 22:51
      收起回复
        首先的首先,相信在座的小兔纸们,都还记得,中学课本提到过的可燃冰,是多么多么有潜力的一种能源。鉴于很多兔们都已经高中毕业好久,本隼先带着诸位复习一下,啥是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燃烧后,可燃冰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IP属地:吉林6楼2017-05-19 22:55
        收起回复
          我国管辖海域和陆区也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因此走近、认识可燃冰显得意义非凡。
          正式出气至今 已累计产出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也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的现场。这个持续不断燃烧的火焰,就是正在从1000多米的水下分解提取出的可燃冰所产生的甲烷气体。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试开采得到了全面成功。


          IP属地:吉林8楼2017-05-19 22:58
          收起回复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查明我国可燃冰的资源潜力,今年,我国将开展海上可燃冰的试开采。
            通过勘查,2016年,在我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在青南藏北已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负责人邢树文说,可燃冰在我国的海域圈定了一系列的找矿远景区,也预测了资源量。今年我们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试采准备。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现场距香港约285公里,采气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气至今,已累计产出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实现连续超一周的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


            IP属地:吉林9楼2017-05-19 22:59
            收起回复
              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领跑世界
              日均稳定产气超过一万方,以及持续超一周的连续产气时间,这两个指标在之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功实现。而完成这一历史性的飞跃,我国科学家们又是在如何做到的呢?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李金发说,第一每日试采的取气量要达到一万方以上,第二是连续产气一周。我们所有的指标都超过了预定目标,所以我国是世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国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叶建良受访时表示,我们这次运用了地层流体抽取法,从单纯考虑降压变成了关注流体的抽取,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的降压。降压方案充分体现了优越性,也是保证我们这次试采成功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在国际上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一个创新。


              IP属地:吉林10楼2017-05-19 22:59
              收起回复
                央视新闻微博部分网友评论




                IP属地:吉林11楼2017-05-19 23:00
                收起回复
                  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一组央广新闻纵横的采编内容,侧重于解释一下这一波兔子的新玩具到底会给兔子窝和蓝星带来什么变化。隼毕竟每天早上开车的时候固定收听央广,觉得这些观点挺不错的,拿来用一用。


                  IP属地:吉林12楼2017-05-19 23:05
                  收起回复
                    我国这次试采成功是世界首次实现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开采。这种类型的可燃冰开发难度巨大,但其资源量却占全球90%以上。这次试采成功相当于打开了人类利用可燃冰资源的大门。
                    那么,我国科学家是如何让这种深藏海底的宝藏浮出水面的呢?这个标志性事件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19 23:06
                    收起回复
                      昨天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位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蓝鲸I号钻井平台上正式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
                      开采现场,从水下1000多米开采分解提取出的天然气水合物所产生的甲烷气体持续燃烧着火焰。
                      从今年5月10号正式出气试点火成功,到昨天,已经连续产气8天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
                      “每天的日产全部超过了1万方以上。最高日产达到了3.5万方。这样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19 23:07
                      收起回复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被一些人称为21世纪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战略资源。预测其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2倍以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水合物室主任、试采工程实施项目负责人陆敬安:“和常规的油气相比,它的能量密度大,而且它的资源量也非常大。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光南海,这1000亿吨油当量的水合物如果开发出来,它能够够我们国家使用178年。”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5-19 23:08
                        收起回复
                          不过,绝大部分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在海底,其开采难度也大。
                          2013年日本曾经尝试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虽然成功出气,但是,在6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5-19 23:09
                          收起回复
                            这次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现场距离香港约有285公里,采气点则在水下,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到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内。
                            陆敬安透露,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必须克服苛刻的海底地质条件,开采难度极大:
                            我们有这样一个说法,(开采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层非常软,又要在上面做很多的事情。就像在豆腐上放一块铁块一样,铁块比较重,豆腐又比较松软,很容易导致豆腐被压碎。而且要精雕细琢。我们的目的是要在这里钻孔,而且不要破坏它,不能引起海底的破坏和垮塌,所以难度非常大。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5-19 23:10
                            收起回复
                              从5月10号开始出气,已经累计产出超过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截至18日,已连续产气8天。
                              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以及连续产气超过一周,据了解,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成功实现这两个指标。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5-19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