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看到的STEM教育的课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国外购买,照搬和翻译国外学校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设置体系;另外一种由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直接开发。第二种形式是国内较为常见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依托Scratch创意编程、Arduino创意电子等进行开发。从实施上看,国外购买课程费用昂贵,很多知识体系和国内还尚未有很好地衔接,教师使用起来需要有专门的培训或购买一定的培训服务;国内的课程普遍依托开源电路板这种工具进行设计与实现,没有将创新应用落到实处,有时候甚至把STEM课程当作信息技术课程来上,很多学生其实是在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电路板任务,而没有真正理解STEM教育在核心素养以及跨学科整合对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发展上,这是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STEM教育课程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对正确理解课程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呼唤。笔者认为,学校课程和社会资源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课程资源社会化,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吸收最新的知识和科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社会化最好的载体和导向;另外一种是社会资源课程化,即把课标要求之外的一些好的资源和服务,经过某种服务方式和学校教育有机对接起来,既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又可以让学校和学生畅通地享受高精尖技术带来的视野和能力的跃升以及以此为载体带来的人际交流范围的扩大,为其以后健康走入社会和生活奠定基础。此外,这种资源的不断积累和优化,逐渐会成为学校内校本课程的主要支撑力量,逐渐成为学校特色的一种体现,成为学校精品化和优质化资源的供给源泉。此外,STEM教育课程的出现与形成会有效牵引通用技术课程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变革,对学校教育中已经实施的探究性学习以及研究型课程实践可以起到丰富和完善的作用。所以,要解决STEM课程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资源课程化和课程资源社会化“双轮驱动”才能有效打通边界,使得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课程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的知识和智慧畅通流传,以智慧生成智慧,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