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歌吧 关注:19贴子:2,439
放弃生育,用舞蹈养活灵魂,她是中国舞最绚烂的明珠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5-22 01:45回复
    看帖是一种态度,水贴是一种能力, 暖贴是一种美德。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5-24 06:28
    回复
      7楼2017-05-25 21:3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5-26 21:15
        回复
          有人来世界享乐,有人来索取,而我就是想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甘露怎么凝结。
          ——杨丽萍
          多少人都被杨丽萍的孔雀舞惊艳过,她就如一个孔雀仙子,人间精灵。
          是上天太眷顾,还是她抗衡了岁月。如今59岁的她依旧是舞台上的孔雀,身形窈窕灵活,皮肤紧致眼神清冽。只要她开始跳舞,便美的窒息。
          她是天生的舞者。


          9楼2017-05-26 21:1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5-26 21:18
            回复
              1.
              杨丽萍这位在云南洱源田野间长大的白族姑娘,从小最爱的就是孔雀。“孔雀在云南是一种图腾,是自然界美的化身,我把它转变成我的信仰。”
              和村子里的长辈一样,舞蹈是杨丽萍生活的一部分。婚丧嫁娶,过节求雨,插秧打渔,村民们都会跳一些简单但发自内心的舞。
              奶奶在她手中画过一只眼睛,告诉她,跳舞是与神对话。因为心有敬畏,所以她的舞从不是以技取胜,而是手指跳跃间的灵气。
              而看到如今的杨丽萍你很难想象到她是吃过苦的。她是家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父亲在她们很小时就离开,留下孤儿寡母。身为大姐,她自然要替母亲分担重任,在她自己个头还没有锄头高时,已经要背着妹妹到处走。
              好在11岁时她被西双版纳歌舞团挑走,一个月还有30块钱的工资能贴补家用。杨丽萍曾说,如果不是被舞蹈团挑走,她早就被卖到缅甸当童养媳了。
              舞蹈,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西双版纳歌舞团的10年,是杨丽萍积累素材和营养的最重要的十年。她跟着歌舞团走村串寨,见识到云南各个民族的生活,吸取着自然营养。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听老人讲神话故事。
              走在路上看大象远去,从树林中经过看到青蛇摆动的身体,这在杨丽萍看来都是既特别又美好的存在。
              那时候的她陶醉于这种美好,觉得活着是如此有意义。大自然的一举一动充斥了她的头脑和感官,自然而然的想把这些融入进她的舞蹈里。
              后来杨丽萍说,她是从大自然得到了太多精华和美好的东西,因此还需要去占有什么呢?一个房子还是一个孩子?这些都不重要了。


              11楼2017-05-26 21:1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5-26 21:20
                回复
                  2.
                  十年的云南乡间生活,孕育了杨丽萍对舞蹈思考和练习的独特方式。
                  看蝴蝶飞翔时,翅膀是怎么抖动的,火焰摆动的时候是什么姿态,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动作来,在她看来这就是舞蹈。
                  22岁那年,她被抽调到北京,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初进团时杨丽萍被要求和其他人一起练习芭蕾舞、古典舞,要踢腿、劈叉,这些与她的舞蹈观念大相径庭。
                  她相信舞蹈应该是感性的,纯粹的,所以刻板的练功让她浑身不适,很快就拒绝团体排练,于是团里连练功服也不发给她。所以白天她就睡觉,看各种录影带,等到晚上十点,大家训练完毕,她才一个人偷摸地自己去练习室,用自己的方式练舞,一跳就是一个通宵。也是那段时间她创造出了后来名扬四海的孔雀舞。
                  这是杨丽萍与其他舞者最大的不同,她是在创新而不是重复练习,不是把一个高难度动作做的多么完美让观众赞叹,而是造出一个新的东西让观众称奇,从舞蹈中看到自然和生活。
                  1986年全国舞蹈比赛,已经独自训练五、六年的杨丽萍,早就在中央民族歌舞团里成了异类,当然不会被团里选作参赛代表。但她不甘心,卖掉自己的手表,攒了1700块钱去制作服装,录制孔雀独舞的录像带。
                  可当她拿着录像带去报名时,报名处却说不能个人参赛,她当场便哭了。工作人员好心,让她把带子留下,虽然不能参与正式比赛,但会在评委们休息时放给他们看看,成不成另说。
                  没想到这一放,本来疲倦的评委们纷纷坐起,被这只舞动的孔雀吸引。
                  最后,她夺得全国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这让她成为当年舞蹈界公认的奇迹。
                  春晚也为她敞开大门。1989年她在春晚上带来三支独舞,《舞之魂》、《版纳三色》还有《孔雀》,唯美曼妙,她跳的陶醉观众也醉在她的一招一式里。
                  那是一只多么灵动的孔雀啊,单手高举,食指和拇指相合,另外三只修长的手指如羽冠,手指和身体都随着音乐舞动。她仿佛不是在跳舞,而是在认真扮演一只孔雀。
                  杨丽萍说,在跳舞时,就把观众的掌声当成小桥流水的哗啦声,这样她就依然像在自然中舞蹈一样,身旁是山水,耳边是鸟啼。


                  13楼2017-05-26 21:2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26 21:22
                    回复
                      3.
                      杨丽萍骨子里对自我和艺术的坚持和执拗,从当时好不容易从云南来到北京,但却不参与统一训练,坚持自己琢磨编排舞蹈就看的出来。
                      成名后杨丽萍依旧没有停止创作,除了舞蹈,她还自己投资500万,拉来王学圻帮忙,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虽然没有在国内公映,但却拿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这部电影在该电影节上连放三场,三场都爆满。组委会特地临时加映了一场。许多观众冒雨在影院门外排长队购票,影院的两侧过道都站满了观众,还有残疾观众坐着轮椅赶到影院看片。每场放映完毕,观众们的掌声总是经久不息。
                      但当只做演员时,不受自己控制的场面多了她便想逃离。
                      2001年张纪中筹拍内地版《射雕英雄传》时,因为看到她跳舞时手臂动作的感染力极强,手指长而纤细,与苦练“九阴白骨爪”的梅超风非常吻合,所以八顾茅庐请来杨丽萍演梅超风一角。
                      然而该剧拍完还未播出,杨丽萍就放话说后悔演梅超风,以后再也不拍电视剧了,原因是自己“太不喜欢这种脱离自然状态的生活了”。


                      15楼2017-05-26 21:22
                      回复
                        4.
                        她说,“我的舞蹈之所以能受到欢迎,这都归功于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每一颗石头都会唱歌。
                        她看到有当地特色的神鼓只有一两位老人会敲,几十套充满人类演变的鼓舞将随之而死去,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的钱来排练编舞,把这些珍贵的民间歌舞记载下来。这就是如今每天在云南上映的《云南映象》。
                        2000年,杨丽萍回到云南采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走村串寨,从各个村寨里挑舞团成员,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者但是杨丽萍要的就是原生态。
                        然而这样的泥土气,很快把没见过这阵仗的投资者吓跑,重担也就全落在杨丽萍身上,她卖掉在北京的房子,艰难支撑着排练。
                        朋友叶永清说,她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真的是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很多东西她要自己一个人扛,要养上百人。一个跳起舞来那么柔美动人的女人,竟然被朋友称为“女汉子”。
                        为了排练,杨丽萍出去拍广告跑商演,在破烂的地毯上跳孔雀舞。这些当然都是她讨厌的,但为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她必须去做。
                        然而好事多磨,《云南映象》首映当天因为非典,一个观众都没有。在当晚的晚宴上,杨丽萍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泣不成声。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这一是《云南映象》里一段著名的吟唱,说的恰好是杨丽萍一刻不停的状态。
                        还好这一切都挺了过来,如今《云南映象》已经成了整个云南最受欢迎的原生态歌舞剧,是云南艺术剧院每日固定的演出剧目,也是杨丽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16楼2017-05-26 21:23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5-26 21:24
                          回复
                            4.
                            她说,“我的舞蹈之所以能受到欢迎,这都归功于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每一颗石头都会唱歌。
                            她看到有当地特色的神鼓只有一两位老人会敲,几十套充满人类演变的鼓舞将随之而死去,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的钱来排练编舞,把这些珍贵的民间歌舞记载下来。这就是如今每天在云南上映的《云南映象》。
                            2000年,杨丽萍回到云南采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走村串寨,从各个村寨里挑舞团成员,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者但是杨丽萍要的就是原生态。
                            然而这样的泥土气,很快把没见过这阵仗的投资者吓跑,重担也就全落在杨丽萍身上,她卖掉在北京的房子,艰难支撑着排练。
                            朋友叶永清说,她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真的是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很多东西她要自己一个人扛,要养上百人。一个跳起舞来那么柔美动人的女人,竟然被朋友称为“女汉子”。
                            为了排练,杨丽萍出去拍广告跑商演,在破烂的地毯上跳孔雀舞。这些当然都是她讨厌的,但为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她必须去做。
                            然而好事多磨,《云南映象》首映当天因为非典,一个观众都没有。在当晚的晚宴上,杨丽萍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泣不成声。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这一是《云南映象》里一段著名的吟唱,说的恰好是杨丽萍一刻不停的状态。
                            还好这一切都挺了过来,如今《云南映象》已经成了整个云南最受欢迎的原生态歌舞剧,是云南艺术剧院每日固定的演出剧目,也是杨丽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18楼2017-05-26 21:2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7-05-26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