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精神最重要的功夫是致良知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在《阳明心学与儒家的修身传统》的报告中专门阐述了阳明精神最重要的功夫是致良知,这是最基本的。而且很重要的是,致良知不仅是理论探讨,一定要做出来。“我们讨论的都是理论问题,真的要做出来就是在行动中,我们怎么和他人相处,怎么样和家人相处,怎么样和社会相处以及社会责任,以及和内在自我的关系,这就是致良知的一个领域,是自己做的。阳明弟子说致良知怎么致?阳明说你自己去致!” 但有听众提到如果仅仅谈致良知的话,在现实中很容易空泛,每个人都强调有自己的良知,而没有外在的或者是外设的道德标准的话,其实这个功夫怎么样实际操作会有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些外在的标准,去指引自己何为正确。 对此,陈立胜的解释是,首先,什么是致良知,不要把个人的私欲当作是良知。如果用朱子学的话,认贼做理。要用天理来镇定住自己的良知。阳明也说良知是天理,不是说良知是一个主观性的范畴,是有一个高度的道德内涵在里面。 其次,致良知涉及到自立还是他立的问题,是不是靠个人就可以把良知搞明白,致良知需要他立的因素。“不是说我们闭门就可以想出来,在这个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从传统、父母、老师那里获取,我们不仅仅是从儒家经典里面学到什么是本心、什么是良知,要从历代圣贤里面,从老师、朋友那里,在阳明心学里面非常强调朋友这个向度。” 一个多世纪前,托克维尔曾在《美国的民主》里提出一个问题,以往我们都从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找启示,今天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的时代跟古代完全不一样,我们还可以从古人那里寻找启示和智慧吗?他感到悲观。那阳明心学还能回应今天的现实吗?对此,陈立胜认为,王阳明也好,朱子也好,都非常有智慧,但他们不可能预料到八百年后今天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多大。但尽管如此,他们的思想依然能提供给我们智慧。“尽管时代在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有人,总是有生老病死,总是有悲欢离合,总是要过人的生活,阳明的致良知就是在人情思变上用功,其实对阳明的理解就是我们对自我内在、真我的对话和理解,让他作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个变幻万千的时代里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