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网校吧 关注:257贴子:323
  • 2回复贴,共1

2018上海公务员行测朴素逻辑题必dong技之代入排除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每年各地方的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中,朴素逻辑基本都是一类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朴素逻辑常用方法有代入排除法、假设法、分析法、列表法、连线法等。其中,代入排除法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省脑的方法却常常被广大考生忽略。下面我们就共同回顾下这种方法,牢抓这一得分利器。
代入排除法有两种应用情况,一种是把题干信息代入到选项中,排除错误的选项,另一种是把选项信息代入题干中检验选项是否合理,多适用于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都比较全面的题目,此外,题干问到“与题干相矛盾的选项”,也可直接采用代入排除法,把选项信息代入题干中检验选项是否出现矛盾。
【真题回放1】小曾、小孙、小石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妹妹,且都比自己小11岁。三个妹妹的名字叫小英、小丽、小梅。已知小曾比小英大9岁,小曾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2岁,小孙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4岁。由此可知,谁是谁的妹妹? ( )
A.小梅是小孙的妹妹,小丽是小曾的妹妹,小英是小石的妹妹。
B.小梅是小石的妹妹,小丽是小孙的妹妹,小英是小曾的妹妹。
C.小梅是小曾的妹妹,小丽是小石的妹妹,小英是小孙的妹妹。
D.小梅是小曾的妹妹,小丽是小孙的妹妹,小英是小石的妹妹。
【答案】C。中公解析:这是一道朴素逻辑题目。题中选项信息给定的比较全面,所以可首选代入排除法。将题干信息依次代入到选项中,排除错误的选项,即可迅速得出正确答案:根据“小曾比小英大9岁”和“小曾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2岁”可知,小曾和小英、小丽都不是兄妹,排除A、B;又“小孙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4岁”,所以小孙与小丽不是兄妹,排除D。故答案选C。
【真题回放2】小王、小张、小赵、小刘四人讨论比赛四强的甲、乙、丙、丁四个队伍哪个将获得冠军。小王:“乙是冠军。”小张:“冠军是丁或丙。”小赵:“冠军是甲或丁。”小刘:“甲和丙不是冠军。”结果出来后,只有两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的,冠军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真假话问题,两真两假,而冠军只有一个,题干中无特殊关系,选项给定的情况又较全面,故可使用代入排除法。将选项A “甲”代入题干中,会发现此时小王、小张和小刘话都推测错误,小赵推断正确,与题干“只有两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矛盾,不符合题干,排除;代入B“乙”,则小王、小刘推断正确,小张和小赵推测错误,符合题干,故选B;同理代入可知C、D错误。当然此题也可用假设法,假设小王推断正确,得出乙是冠军,同时小张“冠军是丁或丙”和小赵“冠军是甲或丁”推断不正确,小刘“甲和丙不是冠军”推断正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得出冠军为乙,正确答案为B。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两道朴素逻辑题目均能运用代入排除法迅速秒杀,希望大家牢记代入排除法适用的题型,遇到之后能迅速出击,快速选出正确答案。最后祝大家备考成功,取得心仪职位、理想成绩!


IP属地:上海1楼2017-05-24 11:31回复
    #公务员面试# 哲理类题目常用素材汇总
      在公务员面试中有一类让考生们特别头疼的问题——哲理类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以题干信息少、难于理解、较为抽象而闻名,在作答中,考生经常在开篇对于题目观点进行解读之后无法找到能够论证观点的案例,进而产生“卡壳”的现象,进一步加重考生们的紧张情绪,造成心理崩溃答题失败。所以考生对哲理类问题的命题方向进行总结梳理,对案例进行整理便显得非常必要。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主要对哲理类问题常考察的两类方向进行总结归纳,并列举可以用于论证的案例从而巩固丰富考生的积累,助各位考生解除“哲理之忧”。
      哲理类问题常见主题:处理德行和才能的关系。
      例题展示:
      (1)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2)一个领导人如果道德品行很好,能力不强,会把团队带向软弱,如果道德品行不足而能力很强会将团队带向危险。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如何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用人标准?
      由上可见,大量的哲理类面试题目都指向处理德行与才能之间关系这一方向。而在实际工作生活当中,轻德重才这样的理念也基本成为了普遍的价值共识,所以对于这部分哲理素材的论据可以有以下几段,考生们在应对处理德才关系的题目时,可以增加答题的说服力和底蕴。
      (1)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2)司马光《资治通鉴》“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 “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而后智宣子不听依然立瑶为储君,瑶而后仗势欺压魏韩赵三大家族后被三家所杀,智氏灭族,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统御的横溢才华,不仅难于造福自己和家人,反而会带来祸患。
      (3)苏联宇航局在为第一艘载人飞船选取宇航员的时候,一共有三位候选人,加加林只是其中一位。三位候选人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以及政治素养都很过硬,可以说在能力水平上不相上下,而最后之所以会选择加加林作为登入太空第一人,就在于,加加林在每次进出模拟舱时都会主动脱掉鞋子而更好的维护模拟舱的洁净,这个细节被飞船的总设计师察觉,最终为加加林的成功赢得了更多也更重要的认同,人在才能之上更重要的是心性得为,加加林注重细节,更对万物关照,是情怀和修为帮助他赢得了成功。人应该重视才干水平,但永远不能失去正念的统御。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通过以上三段内容的分享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充实哲理类问题的答题内容,让大家能够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哲理题,论之有据!


    IP属地:上海4楼2017-06-08 14:59
    回复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备考 > 常识判断 >2018上海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技巧公基备考: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
      2018上海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技巧公基备考: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试环节,可以说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答不完卷或者分数极低,归其原因是由于一开始复习策略不对。下面的一点建议,供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其他专业知识《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2、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4、鲇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6、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7、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历年行测真题是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特点和变化最直接的体现,直接体现了每年考试的内容、考点,给我们下一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另外,每年考点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研究透真题,发现规律便是从中榨取到“营养”,对下次考试有很大帮助。
      8、二八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9、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段教导: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10、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11、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12、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最后再跟朋友们分享一点,行测的复习要从“多做题”转化到“多做对”,就是要学会合理安排答题顺序、运用不同的技巧来解答不同题型,在同样的备考投入时间里获取更高的效率


      IP属地:上海5楼2017-06-19 1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