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安山镇之隅,坐落着一处红墙碧瓦的建筑群,它的名字叫作资圣院。这里南眺梁山,北望安山,汶济二水交汇,苍松翠柏掩映如画,善男信女香客如云。安山镇是历史名镇,但方志资料简略,不能确定其位置、规模,以及何时建镇。《水浒传》说,宋江提兵去打东平府,驻扎在“离城四十里路”的安山镇,《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古典小说,未可采信。《明史》记载:“东平府西南有安山,亦曰安民山,下有积水湖一名安山湖,山南有安山镇,会通河所经也。”史家一般认为,安山镇是依托元代大运河上的安山闸而形成的。近日,从朋友处得到两张幡竿石的拓片,为人们揭示了一个个历史迷团。
大元国江西道吉安路太和州祖贯人氏,今寄于此安山镇东北隅居住,奉佛信士戴心华、戴心章同妻李氏二娘洎家眷等,于至元元年特发熹心施舍家财,收买幡竿石硖等物,全恭入本镇资圣院,永作人天敬仰,祈保佑家居人口平善,大小安宁,经永遂意,悉仗赖扶吉祥者。
至元二年五月初二日后
石匠 贾仲禄
劝缘修造住持比丘 宇辰 谨题
第一张拓片是至元二年五月所刻,戴姓兄弟及家眷购买旗幡竿石硖等物,施舍给安山镇资圣院,以求佛祖保佑。戴氏兄弟是江西人,却居住在“安山镇东北隅”。江西景德镇是著名名“瓷都”,其制瓷业始于汉代,兴于隋唐,至五代已名扬天下。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宋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有影青刻花等多种颜色釉瓷器,元代又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1278年,浮梁瓷局掌烧“枢府卵白釉”洁白润泽,极其名贵。戴氏兄弟到此定居,当然是为贸易而来。至元二年为公元1265年,会通河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挖,但安山镇已兴盛多时,而且招引四海客商来此定居,发展贸易。梁山地区原有济水、汶水,《水经注》说:“济水……北经梁山东,又东北至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河从东北来注之”。由此可见,安山镇非藉运河通航而是借汶济交汇而形成历史名镇,其建镇历史至少应追溯于宋代以前。
大元国长河舡居住,奉佛信士周六乙同弟陈子荣,上侍母张氏十一娘等,情旨发愿,喜舍幡午石硖,全恭入安山镇资圣院,永为人天敬仰,更愿门庭清吉者。
皇庆二年九月 日 本院开山住持 绝闻谨题
第二张拓片是元代皇庆二年九月所刻,周六乙、陈子荣舍幡竿石硖,奉入资圣院。皇庆二年为1313年,距上面幡竿石刻晚了48年。此时会通河已开通24年,安山码头千帆竞渡,安山镇正处于空前的繁华鼎盛时期。奇怪的是,这里却出现了“开山住持”绝闻的名字,如果没有上一块幡竿石,我们可以认为,资圣院建于此时,安山镇也许因会通河而兴。至元年号“安山镇”的出现,直接颠覆了安山镇的历史,也重写了资圣院的历史。
根据幡竿石出现的位置,可以断定历史上的安山镇就在寿张县故址以东,前后码头村关庄一带。资圣院肯定是一座佛家寺院,因为在第二块幡午石上,有莲花、荷叶的图案,施主又分明自称“奉佛信士”。这样一座数百年历史的寺院,何时可以重建呢?问青天白水,问苍茫大地,问往来飞雁,不得而知!
201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