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信仰文化的冲突
中国人爱把故事简称为“古”,因此讲故事一般会被称为“讲古”。讲古,曾今几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播文化,强化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
自从电视、电影等新新媒体传播文化的时代出现后,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讲古”文化开始衰落,逐渐被社会和人们冷落遗忘。

军寮寨最喜爱“讲古”的瑶族老人---房瑶冷一公(左一)
出生于1978年的我,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代在“讲古”文化中长大的末代“古民”。记得那个时候,满了八周岁的孩子都要送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汉字,开始学习汉族文化。因此,八岁对我们八排瑶的瑶族子民来说,代表的是一个浸染瑶族文化的终结点,是学习汉族文化的始点。
在我们八岁之前,也常常跟着哥哥姐姐进入学堂,坐在哥哥姐姐的身边,一起去认识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本知识,我们也超前的期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认真学习知识,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然后走出大山,去拥抱世界……
但是在我们的八岁之前,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千百年来在瑶族社会中形成的瑶族文化,其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排瑶的民间故事。那个时候,适龄入学的大孩子都去读书了,留下我们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围在老人的身边,听老人们反反复复的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那时候的老人们很有耐心,一个故事可以反反复复的讲给我们听。故事说完以后还会慈祥和蔼的问我们,故事听完了,有谁记住了?能记住的给大家讲讲看……
这个时候,一些记性强的小孩子就会自告奋勇,模仿着老人说故事的样子和语气,把刚刚温习过的故事当着大家的面,讲述一遍。在这些孩子当中,有的孩子能完完整整的把故事一句不漏的讲述出来,有的则讲到一半就忘记了。当有人记住了故事时,我们大家都会给他点赞,作为鼓励和支持。当有人之说到了一半,下面的没有记住时,讲故事的老人又耐心的给我们将故事再讲述一遍。
就这样,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年如一日的瑶族文化传播传统中,我们在八岁之前,就几乎把我们瑶族的启蒙知识全部学习完毕。在那种古老而原始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传播、传承和教习模式中,我们得知了世间万物的起源,我们得知了天和地的起源知识。因此,只要是记性好的孩子。在那个时候,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走到谁家,都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后来到了入学适龄时期,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课本,在新的科学知识中,我们开始颠覆祖祖辈辈流传给我们的本民族知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紧接着又是涌入大都市无始无终的生存节凑。于是蓦然回首,一个土生土长的的瑶族儿女,已经与真正的瑶族知识整整隔阂了三十一个春秋。
都说,学校的东西,只是教人们怎么去生存。生活中的问题,还得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于是,为了寻求生活中遭遇的问题,我们开始深入生活中去探索和寻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连串的生活答案和问题中,我们开始发现,社会源于生活,历史源于生活,科学源于生活,万千个实实在在的生活编织成了我们的社会,编织成了我们的科学,编织成了我们的历史。于是,我们在寻找生活答案间,不经意间寻找到了一个课题---民族文化与历史。

瑶族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师公(图为军寮瑶寨大师公:李打米精钢公)
在《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碰撞中,我们遭遇了“历史是科学的”“历史是严谨的”“民间故事不属于历史文献”“神话不能作为历史依据”等等问题。在这一连串的科学考验下,很多古老的民族就“被”成为了“没有历史的民族”。在这些遭遇中,最刺痛我心灵的是,瑶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
在我认识到汉族文化和新时代的科学知识之前,我们的祖辈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我们瑶族的渊源是非常古老的,我们的祖先盘古,是天底下第一个开辟出天地的人……
于是,当科学这位导师和民族这位祖宗发生了“生死存亡”较量的时刻,我的心开始偏向了祖宗和民族……
在大义面前,我主张袒护瑶族祖宗和民族的尊严。我的申辩理由是:第一,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一点,浩如烟海的汉族文献可以证明。第二点,瑶族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文献固然是最好的历史依据,但是文献并不是考证历史唯一的依据,譬如文物,以及语言文化,都是研究历史重要的佐证。
在袒护的遭遇战中,我遇到最大的阻力和最有力的反击,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有本事,你就拿出历史证据给我们看。”就这么一句话,看似理由很充足,但又充满讽刺很脑残的一句话,让我们备受打击沮丧万分。尽管说这句话的人,她根本不知道历史的含义有多深刻,她根本不知道考究历史的路有多长!
虽然那样多的非人遭遇,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一句实话。“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瑶族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瑶族的民族历史,不是活在瑶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交汇时留下的只言片语文献中。瑶族的民族历史,她活在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中;瑶族的民族历史,她活在瑶族人民的民族生活语言中”。
中国人爱把故事简称为“古”,因此讲故事一般会被称为“讲古”。讲古,曾今几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播文化,强化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
自从电视、电影等新新媒体传播文化的时代出现后,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讲古”文化开始衰落,逐渐被社会和人们冷落遗忘。

军寮寨最喜爱“讲古”的瑶族老人---房瑶冷一公(左一)
出生于1978年的我,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代在“讲古”文化中长大的末代“古民”。记得那个时候,满了八周岁的孩子都要送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汉字,开始学习汉族文化。因此,八岁对我们八排瑶的瑶族子民来说,代表的是一个浸染瑶族文化的终结点,是学习汉族文化的始点。
在我们八岁之前,也常常跟着哥哥姐姐进入学堂,坐在哥哥姐姐的身边,一起去认识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本知识,我们也超前的期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认真学习知识,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然后走出大山,去拥抱世界……
但是在我们的八岁之前,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千百年来在瑶族社会中形成的瑶族文化,其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排瑶的民间故事。那个时候,适龄入学的大孩子都去读书了,留下我们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围在老人的身边,听老人们反反复复的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那时候的老人们很有耐心,一个故事可以反反复复的讲给我们听。故事说完以后还会慈祥和蔼的问我们,故事听完了,有谁记住了?能记住的给大家讲讲看……
这个时候,一些记性强的小孩子就会自告奋勇,模仿着老人说故事的样子和语气,把刚刚温习过的故事当着大家的面,讲述一遍。在这些孩子当中,有的孩子能完完整整的把故事一句不漏的讲述出来,有的则讲到一半就忘记了。当有人记住了故事时,我们大家都会给他点赞,作为鼓励和支持。当有人之说到了一半,下面的没有记住时,讲故事的老人又耐心的给我们将故事再讲述一遍。
就这样,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年如一日的瑶族文化传播传统中,我们在八岁之前,就几乎把我们瑶族的启蒙知识全部学习完毕。在那种古老而原始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传播、传承和教习模式中,我们得知了世间万物的起源,我们得知了天和地的起源知识。因此,只要是记性好的孩子。在那个时候,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走到谁家,都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后来到了入学适龄时期,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课本,在新的科学知识中,我们开始颠覆祖祖辈辈流传给我们的本民族知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紧接着又是涌入大都市无始无终的生存节凑。于是蓦然回首,一个土生土长的的瑶族儿女,已经与真正的瑶族知识整整隔阂了三十一个春秋。
都说,学校的东西,只是教人们怎么去生存。生活中的问题,还得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于是,为了寻求生活中遭遇的问题,我们开始深入生活中去探索和寻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连串的生活答案和问题中,我们开始发现,社会源于生活,历史源于生活,科学源于生活,万千个实实在在的生活编织成了我们的社会,编织成了我们的科学,编织成了我们的历史。于是,我们在寻找生活答案间,不经意间寻找到了一个课题---民族文化与历史。

瑶族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师公(图为军寮瑶寨大师公:李打米精钢公)
在《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碰撞中,我们遭遇了“历史是科学的”“历史是严谨的”“民间故事不属于历史文献”“神话不能作为历史依据”等等问题。在这一连串的科学考验下,很多古老的民族就“被”成为了“没有历史的民族”。在这些遭遇中,最刺痛我心灵的是,瑶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
在我认识到汉族文化和新时代的科学知识之前,我们的祖辈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我们瑶族的渊源是非常古老的,我们的祖先盘古,是天底下第一个开辟出天地的人……
于是,当科学这位导师和民族这位祖宗发生了“生死存亡”较量的时刻,我的心开始偏向了祖宗和民族……
在大义面前,我主张袒护瑶族祖宗和民族的尊严。我的申辩理由是:第一,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一点,浩如烟海的汉族文献可以证明。第二点,瑶族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文献固然是最好的历史依据,但是文献并不是考证历史唯一的依据,譬如文物,以及语言文化,都是研究历史重要的佐证。
在袒护的遭遇战中,我遇到最大的阻力和最有力的反击,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有本事,你就拿出历史证据给我们看。”就这么一句话,看似理由很充足,但又充满讽刺很脑残的一句话,让我们备受打击沮丧万分。尽管说这句话的人,她根本不知道历史的含义有多深刻,她根本不知道考究历史的路有多长!
虽然那样多的非人遭遇,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一句实话。“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瑶族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瑶族的民族历史,不是活在瑶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交汇时留下的只言片语文献中。瑶族的民族历史,她活在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中;瑶族的民族历史,她活在瑶族人民的民族生活语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