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忠君是一种狭隘偏颇的观念立场,原因46楼解释过了
荀家效忠于大唐,并不是因为皇帝是明君,即使李亨是个庸才,他们依然会帮李家对付安,就象李隆基是昏君,可是曲嬷嬷听到安要造反还是立刻破口大骂一样,这是他们的忠君价值观决定的,跟李亨是否优秀没多大关系
安虽然是异族,但他所有的族人都已被杀光,多年以来,他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在汉人中间,说汉人的话,交汉人的朋友,带领汉人的兵将,保卫汉人的国家,他的一切行为和立场,都和一个汉人没有区别,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他的出身,在潜意识里完全把他当作了汉人中的一员。所以曲嬷嬷毫无顾忌地当着他的面骂罂素是异族,直到安自己拍桌提醒她他也是突厥人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
曲嬷嬷对安的这种心态,应该就是大唐普通百姓对安的态度。提起安,他们只会想到“他是我们的大将军”,而不会冒出“他是一个异族人”这种念头。安以受奸臣陷害的大唐将军身份,率领汉人兵将讨伐无道的昏君,这完全是内战的性质,大唐的百姓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受到了外族的侵略而抵制他。所以安的异族身份,对他做皇帝不会有什么影响
象安这样一个勇猛无敌,所向披靡,为大唐打下一个又一个大胜仗,而且洁身自好,人品端正的将军,在百姓中间,一定是个人人崇拜敬仰,威名远播的传奇英雄形象。相反,李亨为了韬光养晦,竭力隐形,百姓中间,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而李家王朝的形象,在李隆基越来越昏聩的统治里基本也毁得差不多了。作为百姓心目中的头号英雄人物,安要做皇帝,不但不会受到抵制,他在百姓中的支持认可程度,甚至很可能比李亨还要大得多。所以,即使没有八阵图,安做皇帝也没多少民心不稳的问题,如果有了八阵图,那么他就完全是天命所归,无人能反对了
荀家效忠于大唐,并不是因为皇帝是明君,即使李亨是个庸才,他们依然会帮李家对付安,就象李隆基是昏君,可是曲嬷嬷听到安要造反还是立刻破口大骂一样,这是他们的忠君价值观决定的,跟李亨是否优秀没多大关系
安虽然是异族,但他所有的族人都已被杀光,多年以来,他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在汉人中间,说汉人的话,交汉人的朋友,带领汉人的兵将,保卫汉人的国家,他的一切行为和立场,都和一个汉人没有区别,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他的出身,在潜意识里完全把他当作了汉人中的一员。所以曲嬷嬷毫无顾忌地当着他的面骂罂素是异族,直到安自己拍桌提醒她他也是突厥人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
曲嬷嬷对安的这种心态,应该就是大唐普通百姓对安的态度。提起安,他们只会想到“他是我们的大将军”,而不会冒出“他是一个异族人”这种念头。安以受奸臣陷害的大唐将军身份,率领汉人兵将讨伐无道的昏君,这完全是内战的性质,大唐的百姓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受到了外族的侵略而抵制他。所以安的异族身份,对他做皇帝不会有什么影响
象安这样一个勇猛无敌,所向披靡,为大唐打下一个又一个大胜仗,而且洁身自好,人品端正的将军,在百姓中间,一定是个人人崇拜敬仰,威名远播的传奇英雄形象。相反,李亨为了韬光养晦,竭力隐形,百姓中间,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而李家王朝的形象,在李隆基越来越昏聩的统治里基本也毁得差不多了。作为百姓心目中的头号英雄人物,安要做皇帝,不但不会受到抵制,他在百姓中的支持认可程度,甚至很可能比李亨还要大得多。所以,即使没有八阵图,安做皇帝也没多少民心不稳的问题,如果有了八阵图,那么他就完全是天命所归,无人能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