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山东电视台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大连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史诗、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播出以后,收视热情不断升温,收视率连续攀高,好评不断。全剧播完,意犹未尽,也来说几句。
《闯关东》是一部展现山东人“闯关东”移民史实的优秀作品,剧作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传奇动情、环环相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当初2500万山东人闯关东,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移民潮,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每三个关东人中,就有两个是山东人”的人口组成,而每一个闯关东者的身前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多少历史资料来记述,更没有详尽的书籍来记载。如何用电视这种手段来展现这样宏大的历史场面,确实难以斟酌。
然而,我们看到,《闯关东》的主创人员巧妙的以一个家庭的闯关东之路,揭开了“闯关东”的面纱。“以小见大”, 这部电视剧让闯关东的精神得到了释放,得到了浓缩和精华,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剧中,朱家自然是闯关东的成功者之一,但剧中一个不起眼的人物——黄老先生,由于闯关东成功,财力大到清政府要向他拆借,却隐喻着成功者大有人在;另外一个没出场的人物,朱开山在义和团的师兄,淘金被害,又演绎出闯关东更多的是的凶险。这部记述和反应当时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事件的电视剧,让观众找回了闯关东的艰难历程,也找到了民族的灵魂,和谐的源头。
总起来看,《闯关东》是成功的。著名演员李幼斌等人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充分的展现了当年闯关东的惊心动魄。尤其是关联到“918”事变,揭露了日本关东军无耻侵吞我关东领土的事实,更把全剧推向了民族魂的高度。
据说,由于观众反映强烈,有关方面正在筹划拍摄《闯关东2》,计划50集,仍由李幼斌等人主演,我非常的期盼。但正由于这样,有些话就不得不说——在《闯关东》剧中,还有点微瑕,影响到全剧的完美。希望在续拍得时候,能够注意到这些东西,不要留有遗憾。
其一,是细节问题。我们注意到,剧中有几个细节欠妥。比如老大媳妇那文的发式,都民国了,还梳着格格的发式,这似乎不怎么可能。还有,几个演员的服装款饰也超前,秀的大衣,款式甚至接近于现代了,显得不真实。而剧中所用的电话机,也不是那个年代的款式,更像是后来的“普及型”。甚至剧中的家居花卉都超前——朱家的窗台上,摆设的是君子兰;一郎家的客厅里,居然是撒金“发财树”!这就笑话了。这种“发财树”有别于台湾“发财树”,学名叫“鹅掌柴”,因其叶面分八瓣而得名。解放前并未引入居家观赏花卉之中,只是野生植物,且全部是绿叶,培植出“洒金”这个品种,是在最近十几年不过二十年间的事情,那时候摆设这样的花卉是不可能的。
剧情的设计,也有不够细致的地方。比如,一郎出场的时候,文他娘给一郎做打卤面过生日,以后,一郎声称“最喜欢吃娘做的打卤面”,以示不忘恩情,再后来,文他娘去给一郎做打卤面过生日,并借以劝诫这个“在风雪中迷路的孩子”,有伏线,有因果,深得写作艺术之法。然而,一郎打动秀的那场戏,居然又是过生日!这就有些重复,让人感觉情节的设计太单调。
不仅是“生日”这个情节有点“滥”,在家庭关系的设计上,也有这个毛病:传文与鲜,生死患难,即使后来出于变故,如果鲜还要这份婚姻,应该早出现,如果鲜固执于自己的失身而不想续这份婚姻,就不应该出现。而剧情却安排懦弱的传文另娶的时候,那一直躲避着朱家的鲜却不合时宜的出现了,这根本就不合理。而后,鲜和传武终于患难生情,如果说戏剧化,这就足够了,可偏偏又杀出来一个拼命追传武的秀,而当秀过门的当日,却不料传武当夜与鲜出走。最终,大家承认了传武与鲜的关系,备受冷落的秀有只得移情给朱家老四一郎。作为情感戏,这些情节足够繁复,如果戏中出现一个这样的戏剧情节,当然是很有看头的。但这样的事情集中出现在一个家庭之中,实在有堆砌之嫌!爱老大的,最终爱上了老二,爱老二的最终爱上了老四,老二、老四都是爱上了自己的“姐”,有这么巧的事么?且者能代表了闯关东者的婚姻感情么?

《闯关东》是一部展现山东人“闯关东”移民史实的优秀作品,剧作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传奇动情、环环相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当初2500万山东人闯关东,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移民潮,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每三个关东人中,就有两个是山东人”的人口组成,而每一个闯关东者的身前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多少历史资料来记述,更没有详尽的书籍来记载。如何用电视这种手段来展现这样宏大的历史场面,确实难以斟酌。
然而,我们看到,《闯关东》的主创人员巧妙的以一个家庭的闯关东之路,揭开了“闯关东”的面纱。“以小见大”, 这部电视剧让闯关东的精神得到了释放,得到了浓缩和精华,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剧中,朱家自然是闯关东的成功者之一,但剧中一个不起眼的人物——黄老先生,由于闯关东成功,财力大到清政府要向他拆借,却隐喻着成功者大有人在;另外一个没出场的人物,朱开山在义和团的师兄,淘金被害,又演绎出闯关东更多的是的凶险。这部记述和反应当时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事件的电视剧,让观众找回了闯关东的艰难历程,也找到了民族的灵魂,和谐的源头。
总起来看,《闯关东》是成功的。著名演员李幼斌等人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充分的展现了当年闯关东的惊心动魄。尤其是关联到“918”事变,揭露了日本关东军无耻侵吞我关东领土的事实,更把全剧推向了民族魂的高度。
据说,由于观众反映强烈,有关方面正在筹划拍摄《闯关东2》,计划50集,仍由李幼斌等人主演,我非常的期盼。但正由于这样,有些话就不得不说——在《闯关东》剧中,还有点微瑕,影响到全剧的完美。希望在续拍得时候,能够注意到这些东西,不要留有遗憾。
其一,是细节问题。我们注意到,剧中有几个细节欠妥。比如老大媳妇那文的发式,都民国了,还梳着格格的发式,这似乎不怎么可能。还有,几个演员的服装款饰也超前,秀的大衣,款式甚至接近于现代了,显得不真实。而剧中所用的电话机,也不是那个年代的款式,更像是后来的“普及型”。甚至剧中的家居花卉都超前——朱家的窗台上,摆设的是君子兰;一郎家的客厅里,居然是撒金“发财树”!这就笑话了。这种“发财树”有别于台湾“发财树”,学名叫“鹅掌柴”,因其叶面分八瓣而得名。解放前并未引入居家观赏花卉之中,只是野生植物,且全部是绿叶,培植出“洒金”这个品种,是在最近十几年不过二十年间的事情,那时候摆设这样的花卉是不可能的。
剧情的设计,也有不够细致的地方。比如,一郎出场的时候,文他娘给一郎做打卤面过生日,以后,一郎声称“最喜欢吃娘做的打卤面”,以示不忘恩情,再后来,文他娘去给一郎做打卤面过生日,并借以劝诫这个“在风雪中迷路的孩子”,有伏线,有因果,深得写作艺术之法。然而,一郎打动秀的那场戏,居然又是过生日!这就有些重复,让人感觉情节的设计太单调。
不仅是“生日”这个情节有点“滥”,在家庭关系的设计上,也有这个毛病:传文与鲜,生死患难,即使后来出于变故,如果鲜还要这份婚姻,应该早出现,如果鲜固执于自己的失身而不想续这份婚姻,就不应该出现。而剧情却安排懦弱的传文另娶的时候,那一直躲避着朱家的鲜却不合时宜的出现了,这根本就不合理。而后,鲜和传武终于患难生情,如果说戏剧化,这就足够了,可偏偏又杀出来一个拼命追传武的秀,而当秀过门的当日,却不料传武当夜与鲜出走。最终,大家承认了传武与鲜的关系,备受冷落的秀有只得移情给朱家老四一郎。作为情感戏,这些情节足够繁复,如果戏中出现一个这样的戏剧情节,当然是很有看头的。但这样的事情集中出现在一个家庭之中,实在有堆砌之嫌!爱老大的,最终爱上了老二,爱老二的最终爱上了老四,老二、老四都是爱上了自己的“姐”,有这么巧的事么?且者能代表了闯关东者的婚姻感情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