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良缘吧 关注:6贴子:612

【千千良缘】《千千阕歌》文集(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慧娴,一定会想到她的歌;不过她的作品,并不仅限於歌曲。在她远赴美国读书前,曾写下了一本文集,并以「千千阙歌」为名。对於慧娴的歌迷们,这本文集可说是慧娴在离开香港远赴留学前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1楼2008-12-14 19:19回复
    在乐坛中这些年来,很多人访问过陈慧娴,很多人写过陈慧娴,当中有赞的,有骂的,有对的,有错的,但真的陈慧娴,只有我才最清楚,才有资格写。 
    说真的,於我这个年纪,人生的经历并不太多,但身处於这个圈子,人生的片段又彷佛浓缩起来,令我在短短六、七个年头中,感受到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不停在变的陈慧娴,打算在这个临别的日子裏,记下往昔的一切,心中所有的感受,日子裏的喜、怒、哀、乐,希望一直不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种看法,很想了解我的朋友,对我有另一番感觉。 
    在往后的日子裏,这一本「千千阙歌」,将会带给我无限的回忆,无尽的暖意,在漫长的日子中,陪伴我再走人生的另一阶段。 
    陈慧娴 
    1990


    2楼2008-12-14 19:20
    回复
      2 早婚 
      我很相信,早结婚并不是一件甚麼浪漫美丽的事,相反,可能会带来一条艰辛的路,我的父母便启示了这点。 
      父母很年轻的时候便结婚,一切生活、经济的基础还未打稳,我和妹妹更加是他们的生活重担。无论在心理上和实际条件上,他们还未适合养育孩子,於是,自然地,从出世不久,我便搬进了婆婆的家,直到小学三年级,待父母的经济开始稳定的时候,才真正组成这个家庭关系。 
      曾经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藉,当中提及过儿童的心理发展,说儿童时期没有父母照顾,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障碍;那麼,我相信我是比较幸运的例子吧。我没有甚麼心理不平衡的表现,相反,那时虽然年纪少,却好像很懂事似的,从没有过问父母的疏离,也没有觉得甚麼不妥当,因为我感受到他们是在努力赚钱,为的也是我,当然还有妹妹,我跟她是分不开的。 
      不过,虽然我幸运地没有因为早年的家庭环境而在心理上变得不平衡,但对於某些事,我的看法却又跟别人不同的。那次跟朋友谈起童年往事,说起那时的甚麼园游会,生日庆祝会之类,她忽然问我:「那时候,可有因为父母不能同在而感到不是味儿呢?」我答没有,一点也没有;相反,那时学校的甚麼聚会,如果需要父母出席,我都尽量避免,假如他们真的参加,我才会觉得自卑;那种感受很难解释的,我并不是不爱他们,只是觉得,既然我们又不是甚麼快乐家庭天伦乐,为甚麼要装出来给别人看呢? 
      现在有时看到一些现代家庭,也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些现代的父母,都会努力赚钱创事业,希望令下一代能够有安稳的生活,丰富的物资;但无奈的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却又不能兼顾子女的心智上的成长,往往从而造成隔膜,子女可能跟菲佣的感情比自己父母的感情还要好,这的确是一大讽刺;所以,有时想,婆婆那时对我和妹妹如此严厉,是否害怕我们对她太有感情,而不肯依从父母呢?!假如是的话,她实在太伟大了,可惜,现在已经没有机会问她了。 
      有时候我会想,父亲和母亲有没有后悔过这麼早婚,而又这麼快生儿育女呢?那时的他们就如我这般年纪,已经要为家庭、为女儿而劳碌,很多年青人的姿采、梦想,都可能因为这个生活重担而失去、放弃,换著是我,也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相信那时他们一定有很多不快乐的时刻;不过,他俩都是喜怒不太形於色的人,所以也没有向我提及过;但从他们处事慎重,冷静的态度,还有他们看透世情的意见,我相信他们是经历过不少的。


      3楼2008-12-14 19:21
      回复
        3 家 
        我相信,我是跟这个家,跟父母一起成长的,我们一起经历,一起成熟,当然,我还是从他们身上学习不少的。 
        直至小学三年级,我才从婆婆家搬回父母的家,关系当然是比较疏离冷淡,初期思想沟通也很少。长大后,父母亲的角色又比较像朋友多一点,不过,我并不介意这样,虽然很像是缺乏了点温暖的家庭乐,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观点,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与帮助。 
        我的父亲从来不会拥著我让我向他撒娇, 更别说会纵容我、宠我;相反,他常常会用说话「单打」我,挫我的锐气,尤其是我早年年少气盛的时候,每次我兴高采烈的在他面前邀功的时候,他都会一盆冷水的泼过来,告诉我那些是没有甚麼大不了;当我遇到挫折,如战败公鸡,垂头丧气的时候,父亲亦不会让我伏在他的肩上哭,不会安慰我,而是会毫不留情的将我的错处一一指出来。这样是令人难受的事,但却可以将我训练得很坚强,不怕挫折,也不怕承认失败,因为他令我知道,只有勇敢面对失败的人,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我很像我父亲,因为我是他训练出来的,对,是训练。他十分坚持人要有傲骨,要自尊,但不是傲气和自大;他也常常提醒我,要做一个好女子。对於他来说,一个出色的女孩子,生活要相当检点,严谨,不可以夜归,也不应常常上街四处走;平常要多阅读报纸,这是每天规定要做的事,以求增加见闻。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不可以随便出外,就算跟男孩子约会,也要公平,不可以领人情,因为女孩子不是男孩子的附属品;的确,从来父亲的指示都是对的,他认为应做的,都令我得益受用,假如我受到挫败的话,必定是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我父亲拥有相当准确的判断力,这和他冷静自制的性格十分有关,也是因为他的影响,我也变得冷静而自制,但毕竟我还年轻,还是有感情用事的时候,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向他讨教。其实,父亲像我的军师一般! 
        虽然父亲於我并不昵,但我倒喜欢这样的关系。至於母亲,她对父亲的迁就与体贴,令我觉得日后要找一个男性版本的她!有时,我觉得父亲自私,不大顾及母亲的感受,但她还是对他处处维护;虽然他俩都不是热情的人,很少见到他们很亲密,但我也能感到母亲对他,对我们的付出。 
        跟母亲还是近年才比较谈得来,最初跟她一起,还是只觉得她和婆婆早期的形像一样,是个负责照顾我起居饮食的人,而没有甚麼情感上的交流;直至自己长大了,思想多了,会跟她谈谈心事;感情上,他给我不少启示,也给我不少意见。弟弟的出世令她非常快乐,有时我会觉得弟弟很幸福,他出世的时候,家裏的环境已经转好,父母也多些时间照顾他;但回想自己,能够跟父母一起成长,也不失是一件好事,思想上接近得多。 
        说到接近,自少到大,跟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思想上,最接近的还是妹妹;妹妹於我是最亲密的朋友,是推心置腹的知己,也是永远站在我身边,支持我的人。 
        从中环的婆婆旧居,到大坑跟婆婆和舅父姨姨们一起住的家,到跟父母住的家,到今天,身边的人转来转去,只有我和妹妹,从不分离;我们一家都是比较自我保护、比较冷的人,唯独是我和妹妹一起时,总有很多温暖快乐的片段,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暖在心头。


        4楼2008-12-14 19:22
        回复
          4 最佳朋友 
          人生是由无数喜、怒、哀、乐的片段组成,当中有些易於遗忘,也有些会铭记於心,就像在翻看发黄的照片一样,有些会令你会心微笑,有些会令你黯然落泪;但在这些旧片段中,我跟妹妹的那一些,都是温馨的。 
          跟妹妹年纪相若,她只比我少一年,性格相近,她比我还开朗点,小时候的顽皮事迹,至今每次提起,还是会跟她笑得翻天覆地。 
          相信认识我的朋友,也知道我爱玩的一面是颇为疯狂的,年纪少的日子,跟妹妹一起更是天下无敌!那时的「看家本领」就是「掉水弹」了;不知道那时在大坑一带给我的水弹命中的途人,有没有我的歌迷呢? 
          「掉水弹」还不是最顽皮的,有了妹妹在身边壮胆,我们还一起偷母亲的零钱,为的是可以足够三毛钱,买婆婆楼下的「冰膏条」,而我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至今也没有改变,当然,现在不会再做「小偷」了!在此处要向母亲赔个罪。 
          从未淡忘的还有「工展会」,彷佛工展会便好像代表了某个年代的浪漫,代表了一些人的回忆根据地,还记得某年的工展会,跟随母亲参观工展会,心情兴奋不在话下,看见五花八门的货品,更加是目定口呆,其中包括一把小花伞,几经央求下,母亲终於肯买给我禾妹妹每人一把。於是,我们这两个小傻瓜,无论天晴天阴,只要是功课做过了,无所事事的时候,便会拿著那两把花伞冲下楼,在街上打著伞走来走去,也不理路人们笑我们。 
          不知是否真的「多一个人,胆大一些」,有妹妹在身边时,甚麼事也敢做,甚麼鬼主意也想到出来;相信不单止我和妹妹,很多朋友也会试过,待母亲不在家,偷打电话给补习老师,骗他说:「今天母亲大人说带我们上街,你不用来了!」还一本正经的语人呢!幸好,那次没给母亲发觉,不然,必定要受罚了。 
          其实说受罚,想起来,我和妹妹也算是同甘共苦了,试过我们其中一人做错了事,被母亲?企,我们硬不肯分开,於是一起被?企於窗,直至吹风吹得病了,还是硬著头皮,可算是「打死不离亲姊妹」了! 
          还有一个「闺中秘密」告诉大家,长年以来,我也是跟妹妹睡在一起的,以前在婆婆家是睡在一起,直至F.5,父亲说长大了应该分床睡,但妹妹还不时和我一起睡,现在虽然每人占有一间房,但我们还时不时会睡在一起,父亲也说:「搬屋还不是为了你们可以多些空间,每人一间房,怎知你们还睡在一块,早知如此,不用搬算了!」他给我们气坏了。的确,跟妹妹总有谈不完的话题似的,而她跟我睡,也非常迁就我的,本来有打鼻轩习惯的她,为免我这个小小声音也睡不到的姊姊而改掉,实在是很难得的。 
          其实,妹妹不但是我的好伙伴,还是我的知己良朋,每每遇到困难时,她也会跟我一起解决,但又不会盲目的对我好;假如是我错的事,她则会义辞严的批评我,免我走歪。但当我心灰意冷时,她总在我身边。 
          今天,妹妹长大了,出来社会做事,而我,也为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赴外国读书,但我知道,亦非常肯定,无论我跟她在那裏,心也是在一起的,她会永远支持我,而我亦会永远支持她,她是我的最佳拍档,最佳朋友,最佳妹妹。


          5楼2008-12-14 19:22
          回复
            5 也是最佳朋友 
            从少开始,我对於狗总是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感觉上,狗和人没有分别,只要是对我好的,我便会回报;而狗一直被认为是最忠心的,的而且确,一直以来养过的狗,都是忠心耿耿的,人还是有出卖别人的时刻,但狗,从来不会。 
            小时候,家裏养了两只不同种类的狗,一只是小日本狗,矮矮肥肥的,另一只是大狼狗,在细小的我看来,非常英明神武,很能保护我们一家人的。最初养他们的时候还不是当作有些守护,但随著时日过,渐渐它俩已经成为了家中的一份子。 
            但在弟弟出世之后,因为医生说家中有婴儿是不可养小动物的,而两只狗也年纪老了,於是母亲便把它们送往防止虐畜会,人道毁灭它们;但那时候母亲为怕我伤心,便假装把它们送了给别人的家,直至最近这几年,才告诉我们真相,心中生了她一会儿气,但也得接受这个现实。 
            五年前,家裏来了一个新成员—Raks,一只棕色的小狗,瘦瘦的,怪可怜的样子,但凶起来那个样子,又令人啼笑皆非。Raks并不像一般的狗,它不太热情,常常凶巴巴的,也不大喜欢亲近我,但不知怎的,我却异常喜欢它,可能是觉得它像我吧,不大喜欢热情如火的态度,对别人也比较冷,含蓄;但并不是等於不好,只是喜欢把一切藏於心中,其实Raks是很保护我人门一家的,对於「非陈家」的人,从来都是拒於千里的。 
            不过,近期有点不同了,因为家裏再添了一个新成员,Ron这只斑点狗十分热情,善解人意,而且很懂得讨我们欢心。在Ron仔刺激下,Raks有段时间十分低落,不过,我还是喜欢Raks的性格,我也会疼它一点,因为它的性格像我,外冷内热。


            6楼2008-12-14 19:30
            回复
              6 自制 
              认识我的朋友都说,「慧娴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人」,是的,有时甚至理性得有点冷漠,尤其是初相识的人,更加会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十分易相处的人;其实,在我的内心,仍是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热情的时刻,但从少到大,我的家庭给我的教育,都叫我处事要小心,对人更加要小心。 

              可父母都是年纪轻轻便要出来社会做事,挫折得多,失败得多,见过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受过教训,令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对别人有很大戒心,很保护自己,他们教育下的我,也变得处处小心,自我控制,久而久之,变得有点自我中心,不太信任别人,态度上自然会冷淡了些。 

              有时我是怕,怕被人骗,被人伤害,所以对别人都很有戒心。不会轻易信任别人,直至我感到别人的诚意,才会解除自己的戒心;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此被动的态度,会不会令人有一种拒人於千里的感觉,而令到别人不喜欢与我接近呢?但我又怕被伤害,如此矛盾的心理,令我有点无所适从。 

              不过,在我心深处,一直都在找寻,找寻一个可以完全令我信任,毫无畏惧的放下防备的人,因为我知道,一旦让我找到这个人,我会把埋在心中的热情,全部送了给他;幸运地,在五月前,我终於找到了,我会好好珍惜,我会。


              7楼2008-12-14 19:30
              回复
                7 曾几何时 
                「When I was small, the christmas trees’ are tall…」,不同年纪,不同心境,看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却很喜欢这种不同的感受,因为它不但把我带回以前,把一切久已淡退的日子,重现眼前。 

                每次回到婆婆大坑道的老家,都会走到某一个窗前,推窗张望,再看看以前年纪少看过的一切,那边是一家人,现在还住在那裏,我长大了,改变了,那家人也改变了,孩子也长大了;每次碰到旧邻居,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随著时光飞逝,一切都改变了,但也是我在变了,以前觉得很大的客厅,现在看来好很小似的,以前觉得很远的,现在好像很近似的,以前看到令自己惊奇的景像,现在看来竟是那麼微不足道的。 

                不过,当中有时还是令我十分留恋的,怀念的,很怀念小时候,把房中的公仔排排坐,听我教书,偷学校的粉笔回家,找来厨房用的铁皮作黑皮,大过其老师瘾,还把家裏的杂志当作功课,让我批改作业。 

                我怀念那时跟妹妹和比我大两岁的姨姨在家的后巷打羽毛球,还到后山探险,那份狂意,再也不复见了。 

                还有,我怀念婆婆家每天黄昏时,窗外传来的烧垃圾味,我现在常常都希望再闻到;试过某次在黄昏的时候,也在婆婆家,闻到了那份相熟的味道,立时勾起了那份久违了的回忆,十分神往。 

                还有,还有,小时候跟妹妹,舅舅们一起玩,一起笑的日子,还是那麼令人回味的;不过现在大家长大了,生活於不同圈子,疏远是难免了,但也总令我有点伤感;以往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小小事也可以乐上半天,但成熟了,懂得事事分析了,却又失去了那份真挚。


                8楼2008-12-14 19:31
                回复
                  1 岁月流声 
                  可能你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少时候,家裏常常播放的音乐会是最刻骨铭心的旋律,而那些音乐,或多或小的影响到你学起钢琴,或是结他,也可能是小提琴来。而我跟著婆婆住的那些时候,就受了不少舅舅与姨姨们的薰陶了。 

                  舅舅和姨姨们对音乐都很狂热,除了学习结他和电子琴之外,平常也喜欢把收音机扭开,跟著时下的流行歌弹弹唱唱,那时候的热门偶像是Carpenters,亦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一队乐队,假如你有观看我的演唱会也发觉,我只选了一首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是他们的经典作品,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於人前表演也是唱Carpenters的歌,是表姨教我唱的Sing,想不到后来果真的开始了我的歌唱事业。 

                  不过,有一首歌给我很大的感觉,直到现在,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会有一份莫名其妙的温暖感;记得有一个暖洋洋的下午,吃过中午饭,站在窗边让婆婆为我梳辫子,准备上学;舅舅如常地扭开收音机,节目中的DJ选播了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那时甚至不知谁是Elton John的我,忽然心头一阵暖意涌起,不知为何;可能是那个中午阳光特别柔和,可能是那个DJ的声音悦耳,可能是我婆婆对我的关怀体贴,也可能是不为甚麼,只是一时的感动,但从那天开始,这首歌在生命中有了一个特别的感觉。


                  10楼2008-12-14 19:33
                  回复
                    少女杂志 
                    作为一个学生,我的生活一下子热闹起来,也多姿多采了不少;签了Fiori之后就已经立即投入录音工作了,跟我一起签约的还有黎芷珊和陈乐敏,亦是后来我们第一张唱片「少女杂志」中的另外两位成员。 

                    可能心水清的你会问,怎麼Fiori中,没有Tony Chiu的?的确,最初跟我接触的Fiori并没有Tony份,也不知他在何处来的,可能是安格斯和 Jim他们希望专注於制作方面,而找来一个经理人吧;总之,我记得某个晚上,我们在北角的星岛录音室(现在也没有了)录歌,突然有个胖胖的,架著眼镜的人走进控制室听我们。 

                    经过好几晚如是的「监视」之后,安格斯告诉我们,这个胖哥哥就是我们的经理人,将会替我们处理一切演出与日常工作事宜。这个Tony,最初嫌我不起眼,但他说直至听我录「痴情梦醒」的时候,他才发觉我的优点,於是决定做我们的经理人!还有,他说我是那种愈夜,愈累,愈好看的人,甚麼疲倦美,真给他气坏。 

                    不过,我还是要在这裏再三多谢Tony对我的照顾,也多谢他对我的信心,他曾说过要把我塑造得很好,他一直努力不言倦,无论别人批评与赞美,他依然非常谨慎,为我尽心尽力,他除了是我的经理人之外,也是我的心理顾问,褓姆,老豆(噜苏的时候)与好朋友。(Tony,谢谢你!)


                    12楼2008-12-14 19:34
                    回复
                      12 第一次 
                      第一次进入录音室灌录第一首属於自己的歌的时候,那份兴奋的感觉实在难以用笔墨来形容,但实在很陶醉,很喜欢那份感觉。当手上接到一份写著「主唱:陈慧娴」的歌词时,心中涌出了一份喜悦,好像接到一张全部A级的成绩表,很有自信。而那时安格斯他们对我们要求很严谨,常常一首歌可以录上一天,但也不觉得辛苦,也不觉得唱歌很困难,更加乐意唱完再唱了。 

                      那份感觉与今天已不再一样了,因为那时候我没有过去,一切都是未知之数,而我还是学生一名,从未真正经历过歌唱作为职业的感觉,一切以兴趣为先,当然可以唱得很心安理得了。录音之后,还大夥儿往Godfrey於湾仔的铺头拣衫,十分开心,现在每次录音之后会急於检讨,那裏还有心情去玩! 

                      奇怪不奇怪,对於第一次录音,是那麼刻骨铭心,但对於第一次上台演出却忘得一乾二净,可能是因为在正式加入乐坛之前,也常有台上演出的经验,所以觉得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在录音室中的感觉,那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过多年来台上的演出,倒也有很多是难忘的,当中有开心,有伤心,你也许都会有印象,而那些经历,对我的印象更深。


                      13楼2008-12-14 19:35
                      回复
                        13 踏上舞台 
                        在最初的阶段,踏上舞台的陈慧娴是充满无比自信的,觉得没有甚麼可以把我难倒,而的确,在推出「逝去的诺言」的时候,得到好评如潮,很快便被大众接受,而Tony为我塑造的「自信学生妹」形象亦被大家喜欢,所以,我觉得这段路很易走,无论在心理上与实际上,我也应付自如,功课也没有退步。 

                        直到得了香港电台「十大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开始,我才真正感受到成名的压力,而那份压力多年来有增无减。当年能够在芸芸新人中脱颖而出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但同时亦告诉了我,既然别人肯定了我的成绩,对我未来一定有更大的期望,假如稍有差池,会令喜欢我的人失望,令不喜欢我的人高兴,这两样都不是我希望的。於是,从那时开始,无论在录音时,或是表演时,我也会加倍努力,更加谨慎。 

                        但有时太过谨慎可能会弄巧反拙的。假如你不太善忘的话,应该记得大约五年前,某次於红磡香港体育馆中举行一个新偶像演唱会,当时同场演出的还有张学友、林姗姗、林忆莲、吕方等新偶像,每位都有相当的拥趸;而我也非常重视这次演出,因为这次是我出席的第一个大型演唱会,虽然不是个人演唱会,也够我紧张上半天了。 

                        那次我为了重视这个演出,特地订造了一套纱裙,还造了一个花篮,以配合「花店」这首歌;那个晚上,我满心欢喜的穿上这套纱裙,准备出场接受歌迷的掌声,怎知道,当我一踏上舞台时,换来的却是全场的喝倒采声,当时的我实在茫然不知所措,乱说了一大堆话,换来的依然是喝倒采声。那段表演时间虽然只有廿分钟,对於我来说,好像是一整个世纪;好不容易才捱过那段表演,但我的心早已向下沉,回到后台后不能忍受大哭起来,虽然很多公司的同事都来安慰我,Tony也来安慰我,但是没有用的,我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明白。我不明白为甚麼全场的观众都憎我?也不明白他们为甚麼会嘘我;那时候我的歌也不是不受欢迎,难道喜欢我的歌的人都没有购票入场? 

                        想了很久很久,终於令我领悟到一些道理;我相信那个晚上进场的一定会有喜欢我的歌的人,但他们还是把我当作学生妹,没有真正的把我当作歌星看待,不是歌星就不应该打扮得如此,应该做回一个学生妹。另外,那个晚上与我同场演出的都是乐坛新偶像,名气不相伯仲,大家各有拥护者,而他们那晚都是穿得很朴素、很随便,於是观众便会觉得我太过煞有介事的了。於是,我明白到,一个人假如在别人未认同自己已到达某一个阶段,做甚麼也是令人反感,事倍功半的,但如果已到了那个阶段,自己所做的一切,也会被接受。 

                        不过,那晚的教训实在很大,自此之后,我对於自己台上的演出更加紧张,每次要演出之前都是失眠夜,因为我总怕会历史重演。而每次踏上舞台时,都不敢对自己有任何寄望,也没有自信心,因为,我总不能知道,台下究竟有多少个观众是真正支持我,喜欢我的,也不知会有多少人是鼓掌、多少人会发出嘘声。 

                        就算进录音室灌唱片,也没有了以前的挥洒自如,充满自信;每次录唱片时,我也会很紧张,喉咙作痛,声线转弱,常常因为这样而影响进度。幸好,我有一个好监制,他给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令我可以顺利完成。


                        14楼2008-12-14 19:37
                        回复
                          完美主义者 
                          对事对人要求高,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才可以令自己进步;但有时事事要求太高,反而会令到事件变坏的。自从那次被人喝倒采之后,我对事对人更加小心翼翼,因为我不想再被人嘘,所以无论是录音也好,现场演出也好,我都会力求最完美,就算有小小瑕疵,情绪也会很低落。 

                          例如有一次於颁奖礼上,我唱「傻女」这首难度相当高的歌,唱完之后我很不开心,失落的走回后台,跟张国荣聊天;他问我为甚麼如此不开心,我便告诉他,刚才唱「傻女」的时候走了几个音,於是便担心别人的反应。张国荣感到很奇怪,说现场演出走一两个音不足为奇吧,而且唱歌最重畏是感情投入,而不是字字工整的。虽然张国荣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明白,但是,我偏是过不了自己那个心理关口,始终都要每个音是完美,才觉得没有做差了的。 

                          其实,我这种性格可能有一半是天生的,而不是只针对唱歌。记得某次跟朋友一边聊天,一边想把手中的纸摺好放入手袋;如果换作别人,相信早已随便放入袋了,但我偏偏要把它摺得齐齐整整,才可以放进手袋,令我朋友也不知是好气还是好笑。 

                          不过,虽然追求完美有时是会令自己很辛苦,但假如对自己的要求低,事事得过且过,人生也没有甚麼挑战性可言;亦是是因为我对事追求完美,才可以有坚毅的信心踏向前,务求做到最好。


                          15楼2008-12-14 19:38
                          回复
                            15 拍电影 
                            曾经有很多记者朋友问过我,为甚麼不拍电影,因为现今很多歌手也会兼拍电影,而拍电影也的确能够提高不少知名度,比起独沽一味的唱歌,机会当然多很多的。 

                            不过,我绝不介意做单栖动物,因为自己并不是演戏的材料,相信你还记得在电影「痴心的我」中,我扮演张学友的女朋友那次吧,简直是惨不忍睹!我实在不喜欢「扮」,扮甚麼人也好,也不够做回自己那麼舒服。 

                            再者,Tony本身并不是与电影圈太熟络,在这个事事讲求关系,交际的圈子,自然不会找到很多机会;加上我本身也不是跟电影圈稔熟,而又依然喜欢唱歌多一点,所以绝不介意没有加入电影圈。 

                            还有,我从来都不觉得有人会喜看我演戏的,因为我不美丽动人,不风姿卓约,我觉得要做一个真正的电影明星,一定要有星味,这点我绝对缺乏,所以与其拍得个半桶水的成绩,倒不如不拍。但唱歌就不同了,唱歌我是比较有把握一点。 

                            而且现在香港影圈就不是常常有好的电影,假如不好的剧本,拍了还对自己没有帮助,但唱歌就只要将自己最美丽,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就够了,这个我比较接受。当然,好的电影剧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是一些低质素的电影,自己也不会看,又怎能拍呢?而好的剧本,也不会给我的,因为很多电影圈中人,都会觉得唱歌的,都是玩票性质,除非是天皇巨星吧,否则,是不会有太多好剧本邀请歌星拍的,通常都要来做宣传多;所以与其是做得不称心,倒不如不做了。


                            16楼2008-12-14 19:38
                            回复
                              16 形象的背后 
                              自从「跳舞街」开始,陈慧娴给别人的感觉,已不再是小女孩、学生妹了,转变了的我,有些令别人喜欢,也有些令别人讨厌,直至近期从「娴情」大碟中的「傻女」形像开始,渐渐赞美的说话比批评的多了。有人问我,为甚麼近年来那麼刻意的追求形像上的改变,而且不惜工本,每次演出的都是华衣美服,是否因为觉得自己已经「走红」了,所以要有「行头」,不再是单做小女孩? 

                              当然,每一个艺人都应该不断改变,我也正在成长中,断不能永远只做小女孩的,况且,现在的观众对於偶像的要求是愈来愈高了,必须要声、色艺俱全,才可以在他们心目中有地位,我也希望令人接受的,所以也会常常求变。 

                              不过,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解不开的结,是令我如此著重形像上的包装,而这个结相信很多朋友都察觉到,但又不会知道是对我的影响如此深的。 

                              我瘦,我没有魔鬼般的身材,因为我自卑,所以才会如刻意的打扮自己;谁不想随便牛仔裤一度,便可以赢尽艳羡目光,但当我知道我不能够拥有这种身材,我只能从别的方法去令别人接受,幸运地,大家都接受刻意打扮的慧娴,但快乐过后,还是添了一份失落。 

                              可能你会不相信,但的确,天生乐观自信的我,曾经为了自己的身型问题悲伤落泪,甚至冲动地想去做手术改变自己的身型;不过幸好,我身边有一班好朋友,更有对我十分了解,关怀的男朋友,对我的开解与鼓励,令我不会真的去实行。以前,我是从来不会想这种问题的,但从来媒介很多时都会用这一点作为我的笑柄,直至最近,虽然我的形像已在观众歌迷心目中建立了,但很多媒介的说话,仍是令我痛心;不明白为甚麼连观众也接受了的事情,行内人却不能接受的?我也会问自己,为甚麼别人不能单以歌声去欣赏我,而要发掘我的一些弱点,我是永远也不会原谅那些无情地批评我的人。 

                              对於自己的身型,我是极度自卑的,但有时身边的人会更加添我的压力,就好人是近年来跟我常常合作的雯雯,她的出现,对於我实在有很大的冲击,更常令我感到矛盾与不知所措。 

                              近年来,有很多时候都会和雯雯一起工作,大家相处十分融洽,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子,但相信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对我的影响与冲击。一直以来,雯雯给大家的感觉都是活泼开朗的,而且衣著方面也是比较开放些,大胆些;当然,她是有这个条件去穿些性感的衣著;但当每次她跟我一起出外工作时,别人的目光,别人的态度,都令我有种难受的感觉,也更令我对自己的身型自卑,总觉得,无论我工作表现是如何出色也好,别人的集中力还不是在我身上,大家会说我的歌声好,但却不会对我倾倒,对於一个少女来说,这份冲击是很难接受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近期到澳洲登台的一次;抵步的那一天,我们一行人步出大闸,接机的一大班人,看到了我,跟我打招呼之后,眼光早已落在雯雯的身上,而且是喜形於色;当下,我实在有一份被冷落,被忽视的感觉,既尴尬又难受。 

                              有时候一个人痴想,如果陈慧娴是一个拥有魔鬼身材的歌星,所得到的,会否更多?在这圈子中,我只能够以歌声去争取成就,少了别人很多的另外条件;但有时候又会想,究竟这些条件是否值得去妒忌呢?既然,除了真材实料之外,我没有另外的外在条件去争取更多,那麼,以真正的料子去争取的,我已经得到了许多,应该是时候退出了。那麼,我便不用常常介怀别人的目光,别人恶意的批评;也不需要自己去取笑自己的身材,为的是希望比别人早些说,好让那些存心挖苦的人,没有机会开口。 

                              实在希望对那些人说一声,希望他们别再随意的批评,取笑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我有,他们都会有。


                              17楼2008-12-14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