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后裔吧 关注:80贴子:55
  • 6回复贴,共1

关于潮汕七峰下潮的资料收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潮汕七峰下潮的资料收集
七峰下潮为潮汕一大传说 然而此传说,起源于民国十七年的会宗祠的笔记吧,其中记载有“远近立德铁锦翠”七字,美其名曰“七峰”。 其中,有注:昌裔,系德峰之祖;善德,系德峰之父。(疑有误,德峰和善德,有重字,父不应为子取字重字。)昌裔,生于大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卒淳熙十三年(1186).,二弟(宣义)生于1085年,(疑有误)。昌裔公,子意梅,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 而德峰公与翠峰公为兄弟辈,而且还相见。翠峰公为1286年左右到泥沟,时年18-22年左右。所以德峰公,如果1162年左右出生,应该是相隔120年了。 此记录应该有误。或有同名同姓者,所误。 另案:张秀才在记事时,不会放弃任何事情。无论对错。此处应该有误。


IP属地:广东1楼2017-06-01 13:08回复
    (一) 七峰下潮时间
    七峰中,泥沟张一直追溯上祖之来源,然信息杂乱。但泥沟张一直以严谨为主中心。
    泥沟张,认祖向来严谨,如1980年左右,云霄张有一派过泥沟张氏老祠,表示老谱有记载祖先有一支派适到泥沟。但泥沟老谱中一起并对没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所以一直七峰中泥沟张就先把此事挂起。
    据旧资料记载,翠峰公来潮时,姑12岁,翠祖大5岁为17岁。然到泥沟可能是17-22岁之间,此记录应该离开福建之时。另有林家姻亲记载,祖姑之子,是1287年出生,也就是应该是祖姑18岁时,就时间上比较吻合。
    泥沟,旧为潮阳戎水都,戎,为守卫。旧,此处应为驻兵点。据泥沟周边各村各姓氏显示,各为了宋末将后之后。如张许相同乡,而资料显示,张达死后,旧部许夫人继续召集旧部抗元,这也符合泥沟张为什么来元初入潮,而只留下宋碑刻的现象。
    泥沟是否是七峰首先入潮的一个据点?
    据潮阳院后德峰公记载,德峰为长,因安排后各兄弟之后才到院后创寨。时间记载为1295年,与泥沟相差十年左右。
    而泥沟翠峰记载,章氏祖妈、周氏祖妈为洪阳和溪南人,也就是翠峰公是来到泥沟再结婚生子的。然而当年记载为了翠峰是在泥沟烧窖为生。所以不大可能是一个人能做的事。有可能泥沟是七峰兄弟同来。
    秀陇锦峰公记录,为明墓,但锦峰公为恩寿官,就是后来帮锦峰公加封,也可说明锦峰公应该是100岁左右,如果明往上一百年。刚是宋末,或元初。元朝实际上才98年,而除开宋亡时,则只有80多年。潮和福建一带,在整个元朝都有抗元的现象。如1279年张达死。宋亡。然部下许夫人继续召集部下抗元,也就是宋亡,而福建和潮汕地区还未称元。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若愚 记之
    来源:张氏七峰联谊Q群426610339


    3楼2017-06-21 11:38
    回复
      (四)七峰下潮分布和宋帝逃亡的路线吻合
      七峰下潮,从何而来?
      1276年左右,福建发生大事,由于张达抗元,率教武馆学员到渐山上砍伐树木,堵塞元兵南下通道;并毁家纾难,与郡马陈植(陈璧娘之弟)、都部头马骥,率众运粟万石,前往红螺山饷宋军;又率义勇护驾。所以造成,后来元兵屠杀张氏村庄,应该由此事,引起张氏大批量村乡搬迁。七峰下潮也在些大潮中产生之的一个事件。然些七峰下潮的分布中,刚好和宋帝逃亡的路线吻合。
      据秀陇锦峰记载,以翠峰为祖伯,也即锦峰可能是以翠峰之五弟或六、七弟。锦峰有一重要信息,记自己是从大埔而来戎(戎,应该是戎水都,普宁、潮阳贵屿一带为戎水都)。
      泥沟张记载为漳浦,没有大埔记载。但锦峰后裔称以翠峰公为祖伯,则应该是亲兄弟。所以大埔估计是一个路过的据点。
      福建张中,有说到有一支派来到泥沟。但没有详细资料,一直以严谨见称,不敢冒然认祖。但有资料显示,云宵张一直与七峰有联系。
      七峰(后在会宗祠中,宗祠提到应该是漳浦十六峰,七峰属于先入潮部分。)分布图中。德峰创院后分衍普宁下尾张、南溪、北溪、新铺、青洋、杜香寮等乡,翠峰创泥沟分衍陆丰湖东镇大林头、天星湖等乡,铁峰创普宁湖东、小洋尾(今名小扬美)、秀陇等乡,锦峰 创普宁秀陇、浮江寮、葵岭、五石坛揭阳白良溪头等乡,裕峰 居揭西埔仔寨,乐峰 居揭西河婆镇;继(枝)峰 据族内传说,创居龙眼城(今名隆都镇);立峰龙江蛟边,锡峰惠来,近峰篓坡(河婆?),朝峰谷饶。
      照上面分布图,可以看出来主要是潮阳、普宁、惠来、陆丰、揭西等地。而普宁潮阳谷饶一带为戎水都。
      不难看出,上面都是宋末的据兵点。如果用宋帝撤退的路线来看,即是福州,诏安,丰顺大埔,饶平,澄海隆都,惠来,甲子,陆丰,惠州。这条路线。
      而后来明代云宵张士良,反清复明志士,联系旧族宗亲,往来潮州,大埔,澄海一带,来往堪繁。唯一没有记载潮阳普宁泥沟,近期发现张士良早已居然送匾到泥沟。张士良,另一个称号为“菜埔老爹”,当年因泥沟记载来是福建大菜园,而查到菜埔一地,但没查到任何记载张士良来泥沟的文字,只有来大埔,饶平,帮起宗祠。(张士良当年来潮应该是60-80岁)。近来发现泥沟张宗祠中的张士良就是菜埔,才知道张士良早就已经来过泥沟,或是联系泥沟。
      虽然张士良反清复明之事,虽然不能说明七峰就是张士良系。但是可以说明张士良跟七峰有密切关系。
      另一个,张士良所走的路线,正是宋帝撤退的路线,而每一个据点,都是张姓。大埔张中,送泥沟张老祠十八匾中,有三匾。有二匾为同一个,为不同时期,中举人和进士,都过来泥沟张老祠立匾。说明大埔张对泥沟张非常重视,而且应该是关系密切。加上锦峰墓刻和旧谱中,有记载由大埔移戎(旧谱为氵戎),可以说明泥沟张和大埔有密切关系。就算不是同支派,也可以说明是关系非同小可。
      然后,由上可以看出,大埔、饶平、澄海、隆都、戎水都、惠来、甲子,陆丰,这一路线都有姓张族人。也是宋帝撤离的路线。
      又有张达的简介说明此路线:1276年,陈宜中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即端宗,改元景炎。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宋端宗舟师抵泉州,因蒲寿庚叛变,迁师潮州,驻跸红螺山(今饶平县所城镇龙湾村境内,当时广王赵昺驻南澳岛的云澳)。他率教武馆学员到渐山上砍伐树木,堵塞元兵南下通道;并毁家纾难,与郡马陈植(陈璧娘之弟)、都部头马骥,率众运粟万石,前往红螺山饷宋军;又率义勇护驾。二年正月,赵昰、赵昺转移至惠州甲子门,张达护卫宋帝舟船南撤,受封为潮州右都统。其妻陈璧娘送他至海洲(今南澳岛钱澳),作《辞郎吟》赠行。三年四月,赵昰病死硇洲(广东省吴川南海中的小岛),张世杰、陆秀夫立赵畽为宋帝,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年),张达护卫宋帝昺迁徙崖山(广东省新会县之南),宋军在畽门被元将张弘范包围。当年二月,于夜袭元营中殉难。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若愚记之。
      来源:张氏七峰联谊Q群426610339


      4楼2017-06-21 11:39
      回复
        (六)七峰下潮各地分布地点并没有出错
        据张声典所记载的手抄小笔记中,当日在南溪下尾张,新溪大宗祠中所记载的进龛神主中,有七位祖先称为是七峰的后裔。而这七位就是“远近立德铁翠锦”。而下注,或“十三峰”,漳浦六峰,潮汕七峰合称“十三峰”。
        据泥沟1986年泰国版的《泥沟简谱》中,所记录的七峰是:“铁,锡,翠,锦,裕,乐,维。”其中不知道是口音之误,还是口传之误。记载如下,虽然错误百出,但非常奇怪一件事就是七峰所标示的创寨地名基本上是这几个地名和乡里。
        铁峰:创潮阳港头。
        锡峰:(未详)
        翠峰:泥沟
        锦峰:南溪
        裕(玉)峰:埠仔寨
        乐峰:河婆
        维峰:龙眼城
        第三、在锦峰的老族谱中记载中说到1936年汕头东敦张氏会宗祠中记载并不止七峰,原为十三峰或十六峰。有记入谱为十一峰,“远近立德铁翠锦,枝(继),锡,玉,朝”。朝峰为谷饶,但谷饶好似末有听过有峰字。
        而三个记载中,都有出面的铁,翠,锦。在泥沟的简谱中,锦峰创南溪是不对的。这是德峰,但却没有德峰,非常奇怪的一件事。而这个简谱的又是怎么会有这些记载呢?是口传吗?
        七峰之传,错误百出,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创寨的地名。都是基本上一样的。
        所以,口传七峰下潮一事,分布各地,应该是初来七峰的记载。到后来1924年大宗祠进祠,张声典先生所记载的从各地后裔所奉的神主中,称为七峰之后的,有“远近立德铁翠锦”七位。而这七位,一定是有后裔潮汕地区的。然下有注也有记漳浦六峰,合称十三峰(孝友堂前辈说是漳浦十六峰,不是漳浦六峰)。
        “远近立德铁翠锦”七峰,是有一定有后裔到新溪张氏会宗祠的(以前神主入龕,要捐一定的资金。没有后裔去到的,一般不会上。除非直裔或是大始祖。)
        所以,可以看出,这里所出现在的口传七峰和笔记七峰的不同。姑且称之为“前后七峰”。
        唯一让我们不解的是各位口传七峰,所以记载的创寨地点是不会错的,虽然七峰具体分布各地就有一点混沌。
        所以也可以证明。传说中的七峰,至少在创寨地名上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可能后来有其他堂从兄弟入潮投靠兄弟所创的寨,也认“七峰”系,而分不清是那“七峰下潮”。
        来源:张氏七峰联谊Q群426610339


        5楼2017-06-21 11:45
        回复

          (七)泥沟张之辈序诗之谜
          先祖创业,必留信息,以示子孙,不忘先德。
          凡先祖之辈序之诗,一般以同宗贤人或是先祖所创。必有先祖所留信息提示后代不能忘。
          七峰之一,之翠峰公,泥沟张之辈序诗,至今无人能解。如同一则“古谜”。诗曰:
          继子乙大衍天清,
          腾光上国鸣珂声。
          伯仲怡和感济美,
          夔龙勲业动虞廷。
          一、有传说为清(进士)维峰派下张中阳先生所作。然,自1733年之前,清字已用。张中阳(1753年-1840年),此不明之一。
          二、诗意不解。
          第一句中:“继子乙大衍天清”
          继子,可解释为子继父业,但“乙大”为何意?有做“一大”。是人名或是隐名?
          衍天清,衍,可以解释为衍生,漫衍。而天清二字非常不解。一,天清为天明。二,清字在当时清朝来说,文字狱的用法直,“清”字这样用,或暗示清。这个只能推测。这一句是无法解之谜。
          第二句:“腾光上国鸣珂声”
          鸣珂为:
          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①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②唐王昌龄《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③明梅鼎祚《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秋千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④清陈梦雷《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复鸣珂。”
          指居高位。
          ①唐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②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③明李东阳《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发恋微官。”[1]
          ④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宁无一人佐。”
          自泥沟开基始祖以来,并没有多少显贵之士(张灿,正二品将军)。
          如果说张灿是显贵之士,腾光上国一词就没有办法解释了。故此句应该是另有所指。
          第三句:“伯仲怡和感济美”
          伯仲为兄弟。
          伯仲怡和,是兄弟和睦。但是咸济美,是叙述什么内容呢?美,在古意中,皆为高大显贵之意,如“美人”指皇帝,后指完美之人,或君子。
          第四句:“夔龙勲业动虞廷”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
          “夔,一足,踔而行”。(《六帖》)
          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明梁辰鱼《浣纱记·吴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鸱枭。”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自非邀福,夔龙何克袭休,申甫经营意匠。”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有明诗:
          送黄亮垣先生还朝(明·李孙宸)
          凉飔飒飒惊秋节,三城官柳鸣蝉咽。越王台倚越山云,王气千秋可揽结。
          传呼候馆抗前旌,夜来南斗避文星。津亭冠盖不知数,共言祖送黄先生。
          先生三朝旧名德,神庙贤良策第一。藉冠宫寮侍从班,身依子舍承欢日。
          年来冲圣御龙楼,讲幄文儒礼数优。金匮两朝徵实录,前席时虚待校雠。
          以此征车难久驻,谢传东山起别墅。行边烟雨五陵花,望里春云万家树。
          到日金銮凤翼开,如椽史笔总鸿裁。谟烈显承光琬琰,始信龙门一代才。
          圣明有道勤宵旰,夔龙勋业盈霄汉。宣麻早晚拜先生,伯仲之间见伊旦。
          蹇予夙昔托追游,归来一病狎沧洲。临岐自怅典型远,飞梦长随入帝州。
          其中有诗曰:
          圣明有道勤宵旰,
          夔龙勋业盈霄汉。
          宣麻早晚拜先生,
          伯仲之间见伊旦。
          夔龙勋业: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外交部长或副总理一职),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明梁辰鱼《浣纱记·吴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鸱枭。”《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夔龙,喻指辅弼良臣。而泥沟并没有出现过济世良臣的兄弟大官之事。如果说不是,此这二句专指“夔龙勋业动虞廷”为夔龙二臣帮助虞舜(即舜帝)夺得天下之意。泥沟并末有助帝夺天下之事,故是否另有所指,或为上祖的功德描写?
          另,题外话:此诗看似反清之诗,张中阳为清中期的进士,估计不会写出:“衍天清”这样的句子。或另有其人?
          此辈序诗,大气,有英雄气节,又有腾光上国之风光大事,不似文人所写,又似隐藏什么内容一样。望各贤良前辈互相探讨研究,以解开此谜。泥沟翠峰公之不肖裔孙,才学有浅,难以释明前辈人所想表达之意。
          若愚于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晚草
          来源:张氏七峰下潮联谊Q群426610339


          6楼2017-07-13 23:12
          回复
            (三)七峰下潮时间
            七峰中,泥沟张一直追溯上祖之来源,然信息杂乱。但泥沟张一直以严谨为主中心。
            泥沟张,认祖向来严谨,如1980年左右,云霄张有一派过泥沟张氏老祠,表示老谱有记载祖先有一支派适到泥沟。但泥沟老谱中一起并对没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所以一直七峰中泥沟张就先把此事挂起。
            据旧资料记载,翠峰公来潮时,姑12岁,翠祖大5岁为17岁。然到泥沟可能是17-22岁之间,此记录应该离开福建之时。另有林家姻亲记载,祖姑之子,是1287年出生,也就是应该是祖姑18岁时,就时间上比较吻合。
            泥沟,旧为潮阳戎水都,戎,为守卫。旧,此处应为驻兵点。据泥沟周边各村各姓氏显示,各为了宋末将后之后。如张许相同乡,而资料显示,张达死后,旧部许夫人继续召集旧部抗元,这也符合泥沟张为什么来元初入潮,而只留下宋碑刻的现象。
            泥沟是否是七峰首先入潮的一个据点?
            据潮阳院后德峰公记载,德峰为长,因安排后各兄弟之后才到院后创寨。时间记载为1295年,与泥沟相差十年左右。
            而泥沟翠峰记载,章氏祖妈、周氏祖妈为洪阳和溪南人,也就是翠峰公是来到泥沟再结婚生子的。然而当年记载为了翠峰是在泥沟烧窖为生。所以不大可能是一个人能做的事。有可能泥沟是七峰兄弟同来。
            秀陇锦峰公记录,为明墓,但锦峰公为恩寿官,就是后来帮锦峰公加封,也可说明锦峰公应该是100岁左右,如果明往上一百年。刚是宋末,或元初。元朝实际上才98年,而除开宋亡时,则只有80多年。潮和福建一带,在整个元朝都有抗元的现象。如1279年张达死。宋亡。然部下许夫人继续召集部下抗元,也就是宋亡,而福建和潮汕地区还未称元。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若愚记之


            8楼2017-07-13 23:15
            回复
              (七)泥沟张之辈序诗之谜
              先祖创业,必留信息,以示子孙,不忘先德。
              凡先祖之辈序之诗,一般以同宗贤人或是先祖所创。必有先祖所留信息提示后代不能忘。
              七峰之一,之翠峰公,泥沟张之辈序诗,至今无人能解。如同一则“古谜”。诗曰:
              继子乙大衍天清,
              腾光上国鸣珂声。
              伯仲怡和感济美,
              夔龙勲业动虞廷。
              一、有传说为清(进士)维峰派下张中阳先生所作。然,自1733年之前,清字已用。张中阳(1753年-1840年),此不明之一。
              二、诗意不解。
              第一句中:“继子乙大衍天清”
              继子,可解释为子继父业,但“乙大”为何意?有做“一大”。是人名或是隐名?
              衍天清,衍,可以解释为衍生,漫衍。而天清二字非常不解。一,天清为天明。二,清字在当时清朝来说,文字狱的用法直,“清”字这样用,或暗示清。这个只能推测。这一句是无法解之谜。
              第二句:“腾光上国鸣珂声”
              鸣珂为:
              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①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②唐王昌龄《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③明梅鼎祚《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秋千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④清陈梦雷《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复鸣珂。”
              指居高位。
              ①唐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②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③明李东阳《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发恋微官。”[1]
              ④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宁无一人佐。”
              自泥沟开基始祖以来,并没有多少显贵之士(张灿,正二品将军)。
              如果说张灿是显贵之士,腾光上国一词就没有办法解释了。故此句应该是另有所指。
              第三句:“伯仲怡和感济美”
              伯仲为兄弟。
              伯仲怡和,是兄弟和睦。但是咸济美,是叙述什么内容呢?美,在古意中,皆为高大显贵之意,如“美人”指皇帝,后指完美之人,或君子。
              第四句:“夔龙勲业动虞廷”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
              “夔,一足,踔而行”。(《六帖》)
              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明梁辰鱼《浣纱记·吴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鸱枭。”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自非邀福,夔龙何克袭休,申甫经营意匠。”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有明诗:
              送黄亮垣先生还朝(明·李孙宸)
              凉飔飒飒惊秋节,三城官柳鸣蝉咽。越王台倚越山云,王气千秋可揽结。
              传呼候馆抗前旌,夜来南斗避文星。津亭冠盖不知数,共言祖送黄先生。
              先生三朝旧名德,神庙贤良策第一。藉冠宫寮侍从班,身依子舍承欢日。
              年来冲圣御龙楼,讲幄文儒礼数优。金匮两朝徵实录,前席时虚待校雠。
              以此征车难久驻,谢传东山起别墅。行边烟雨五陵花,望里春云万家树。
              到日金銮凤翼开,如椽史笔总鸿裁。谟烈显承光琬琰,始信龙门一代才。
              圣明有道勤宵旰,夔龙勋业盈霄汉。宣麻早晚拜先生,伯仲之间见伊旦。
              蹇予夙昔托追游,归来一病狎沧洲。临岐自怅典型远,飞梦长随入帝州。
              其中有诗曰:
              圣明有道勤宵旰,
              夔龙勋业盈霄汉。
              宣麻早晚拜先生,
              伯仲之间见伊旦。
              夔龙勋业: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外交部长或副总理一职),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明梁辰鱼《浣纱记·吴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鸱枭。”《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夔龙,喻指辅弼良臣。而泥沟并没有出现过济世良臣的兄弟大官之事。如果说不是,此这二句专指“夔龙勋业动虞廷”为夔龙二臣帮助虞舜(即舜帝)夺得天下之意。泥沟并末有助帝夺天下之事,故是否另有所指,或为上祖的功德描写?
              另,题外话:此诗看似反清之诗,张中阳为清中期的进士,估计不会写出:“衍天清”这样的句子。或另有其人?
              此辈序诗,大气,有英雄气节,又有腾光上国之风光大事,不似文人所写,又似隐藏什么内容一样。望各贤良前辈互相探讨研究,以解开此谜。泥沟翠峰公之不肖裔孙,才学有浅,难以释明前辈人所想表达之意。
              若愚于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晚草


              9楼2017-07-13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