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地盘而发生的战争来定义金宋关系最为妥切,况且今天的中国历史是承认辽、宋、金、西夏还有元、明、清的合法性的。简单地讲叫诸侯混战。在这样的一个时局下,站在金的立场叫抗宋,在宋则为抗金。今天的人看没有谁对谁错。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吗!只有当时的宋人因为战争的失败尤其是靖康之耻而蒙羞,报仇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岳飞的主战在此时在南宋尤其有了市场(这里不讨论民的愚忠问题,历史还没发展到开启民智)。而主和的能够保住王朝的秦桧则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坚持自己的政见需要付出多大的政治勇气和权衡时弊。政治家就是有大胸襟, 更何况一国之相!没有赵构的默许,借秦桧一万个胆恐怕也不敢进言。但是对赵构来说,需要这样的朝局,需要有这样的掣肘。一个岳飞,一个秦桧,不过是赵家王朝的手心手背罢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皇帝的心思了。可此时 岳飞要迎接二圣还朝,还关心赵构的继承人问题,你说一个屁股还没做热的赵构能饶得了你吗!莫须有只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足为奇!换了其他飞、其他帝也会这样做,秦桧不过是历史机缘罢了。
秦桧就这样做了历史的弄臣。风波亭走了岳家,南宋的朝局算是稳住了,秦桧的帽子也就戴上了。虽然在世时还没坐实,但其去世十年后,孝宗继位后,其谥号从忠献变成了谬丑可见一斑,算是打击报复的开始。中国人就是善于内斗。要达到一项政治目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树立典型,而不会尊重历史,尊重客观。明明是个一,非要说成十。在这里我就不举例了,谁喜欢谁可以去@。更何况这项任务由朝廷发起,所动用的财力、物力、人力都非民间可以比拟。孔子可以捧上天,秦桧也可以砸到底。结果秦家的后人在皇帝的逼问下都愧姓秦了。呵呵,有这样的皇帝吗,有这样的秦后人吗!姓氏是老祖宗给的,却在事实都不清楚的皇权威逼下被压弯了腰,哪还有个脊梁!
接下来就该跪下了。公元1513年,明朝正德八年,杭州府都指挥使李隆用铜铸造了秦桧、妻王氏及万俟卨三人的跪像置于岳飞墓前,这就是最早的跪相。秦桧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一晃就满500年了。这里有个背景,明朝人为何恨秦桧。还不是土木堡之战,明英宗被瓦刺打的几乎全军覆没。这里你会不经意地发现,还是在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打转转,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大明和瓦刺,原汁原味。朝廷不傻,要迅速收复民心,痛打秦桧是最经济的救世剂,主战,有反对者如秦桧,跪下。不仅秦桧要过跪,秦桧老婆王氏也要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