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吧 关注:21,476贴子:1,440,766
  • 41回复贴,共1

君臣佐使的神话(方舟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隔一段时间,从国外、港台就会传来某种中药被发现有毒性而下架的丑闻。国内中医药界对此的应对一概是归咎于外国人不会辨证用药。中药最大的丑闻是自1993年起国外发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世界各国以及港台陆续禁用马兜铃科植物入药。当时中国药监也是以外国人不会辨证使用中药为由,未采取任何行动。直到2003年,新华社记者朱玉曝出同仁堂出的龙胆泻肝丸导致肾功能衰竭,病例约达10万例,其罪魁祸首是其中含马兜铃酸的成分关木通。国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中药对人体的毒害是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的。迫于舆论,国家药监才取消了关木通的用药标准,后来又取消了另两种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青木香的用药标准。
  就在关木通被国家药监取消入药的前夕,国内中医药界大佬们还开了一次研讨会,为关木通、龙胆泻肝丸辩护。他们的观点是,即使国外发现马兜铃酸能导致肾衰竭,但马兜铃酸不等于关木通,关木通不等于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按照中医药学复方的“君臣佐使”理论配伍药味,龙胆泻肝丸中的其它药味,会降低方中具体单味药的毒害作用。有一个中药院士就认为把马兜铃酸作为宣判龙胆泻肝丸有毒依据是“片面,缺乏科学依据”,“十分牵强”。换句话说,药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那十万名用药的人。
  中医用药,不管是中成药还是汤药,很少用单味药,而是大多采用复方配伍。其根据就是所谓“君臣佐使”理论,把处方中的药分为四类,君药是处方中主治疗主证的;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治疗兼证的;佐药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的,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的;使药是指引导诸药抵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
  中医药界大佬们的意思就是,虽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毒,但是和其他中药放在一起,按“君臣佐使”配伍,毒性就被抑制了。听上去很美妙。但龙胆泻肝丸的悲剧已经告诉我们,事实未必如此。一种药物的毒性碰巧被别的药物给抑制住的可能性当然是有的,但是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实验能够证明的话,应该默认为毒性不变(甚至增强)才对,因为后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但中医药界却反过来,认为即使没有实验依据,也可以认定“君臣佐使”配伍能够抑制药物毒性,比如抑制马兜铃酸的毒性,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有什么物质能够抑制马兜铃酸的毒性。也曾经有中医院士想用实验作证,在关木通被禁用之前,找了一些患者做实验,让她们服用含关木通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说是没有发现服用后尿中低分子量蛋白有变化,以此说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身无毒,“关木通的肾毒性可能与超量、长期、不辨证服用有关”。其实这个实验是很不严谨的,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部分功能已受损,也未必能通过检测尿液发现,所以没有发现尿中低分子量蛋白有变化并不能证明肾功能没有受损。
  在已知药物极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重大损伤的情况下,拿人来做毒理试验,是很不人道的。人道的做法是拿动物做实验。动物实验还有个好处,可以对器官进行解剖,发现早期的病变。最近台湾研究者就拿小鼠做实验,看看是否真像中医说的,按“君臣佐使”配伍可以消除马兜铃酸的毒性。他们研究的是中成药补肺阿胶汤。这种中成药的君药是阿胶,臣药是马兜铃、牛蒡子,还有杏仁、糯米、甘草是佐使药。按中医的说法,里面虽然有马兜铃科的马兜铃,但杏仁、糯米、甘草能够抑制其毒性。
  台湾研究者就拿补肺阿胶汤和单味马兜铃做比较,分别让小鼠服用20天。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服用它当然会对小鼠肾脏造成损伤。不出意料的是,补肺阿胶汤也对小鼠肾脏造成了同样的损伤,“君臣佐使”配伍并没能抑制马兜铃酸的毒性。“君臣佐使”配伍只是一个美妙的神话,并不现实。
  虽然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这三种马兜铃科草药因为民愤太大禁掉了,其他的马兜铃科植物在中国大陆仍然被广泛用于中成药和汤药,继续毒害着中国人的肾。我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病患者,百万人规模的尿毒症患者,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09 21:55回复
    辛苦了。药吃多不光是肾要坏掉,脑子也要坏掉的。抛开剂量谈毒性,流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6-09 22:05
    收起回复
      地鼠再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09 22:27
      回复
        如果能附上参考文献,这科普就更完美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7-06-09 22:42
        收起回复
          他可不敢贴论文,马兜铃酸于1953年被发现,早期研究证实其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增强等活性,临床用于治疗炎症、感染性疾病和癌症辅助治疗 (德国曾有制剂Tarkoyt,1981年撤消) ,1964年发现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1982年报道有诱变性,1996~2000年被证实有基因致癌毒性。其静脉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60毫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6-10 10:53
          回复
            是药三分毒
            这话是中医说的还是西医说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10 16:36
            收起回复
              哎哟,赶紧说一说转基因食品里西方高科技插入的病毒杆菌真菌吧!——这才是奇葩。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6-10 19:09
              回复
                老哥,吃馒头米饭不就菜是营养不足还是吃不下去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6-12 16:08
                回复
                  《三国演义》中曹操让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疗多年的头痛,但华佗认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开头颅,加以麻沸散麻醉,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刺杀的罪行将华佗关押拷打致死。
                  这段历史故事的真相如何已不可考,如真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华佗要在1800年前给曹操做开颅手术,那华佗的确该杀。
                  在妇女难产就足以致命的年代,实施开颅手术是完全不可能的,手术器械,失血问题,术后感染等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在当时开颅手术就是谋杀。
                  曹操不愧一代枭雄,英明决断,这类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见一个杀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6-26 12:31
                  收起回复
                    地鼠再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27 18:55
                    回复
                      虽然关于华佗其人,难以断定子虚乌有;但是“华佗神话”其事,确不可信。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没有看到国学大师的考证文章,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华佗的神奇事迹也不能成立。
                      华佗用“麻沸散”为病人做开腹手术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甚至被写入某些不加考证、不负责任的中国科技史、中医学史,宣称:“他以手术治愈了肠痈、脾半腐的病,使病人转危为安。当华佗成功地应用麻沸散麻醉病人而进行腹部手术时,世界其它国家的外科麻醉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华佗为蔓陀萝花煎熬的药汁起名叫‘麻沸散’。说到这‘麻沸散’,那真是祖国医学的宝贝,可惜药方已经失传。据科学家们分析推测,很可能是以蔓陀萝花和乌头等为主要药料巧妙配方,用量只需三钱,就可以让病人在毫无痛苦的昏迷状态中结束手术。用麻醉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术,华佗在世界上首开成功先例。”甚至“后世誉称他是外科学鼻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6-28 16:00
                      收起回复
                        吃饭可撑死,吃糖可甜死,干活可累死,上床可舒服死……懂不懂度?会不会量?抛开度和量你还说个……你还是从幼儿园学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7-24 07: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