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剑吧 关注:1,946贴子:1,199

学剑术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是学武当宋唯一→李景林一脉的丹派剑术,以及原中央国术馆赵连和老师的《老架达摩剑》的,与剑道,欧洲剑术都有过一些切磋,有输有赢。我的看法比较浅薄,但毕竟打过,可以保证其实践下的客观和真实性。


1楼2017-06-12 13:43回复
    没有有些人那么好的运气,一开始就找到了名师指点,所以学剑的过程于我而言,简直就像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三重境界


    2楼2017-06-12 13:44
    回复
      一开始是望尽天涯路,我原来在岭南地区上学,同时学习咏春和洪拳,剑术是在学洪拳的时候学的,这种套路中好多动作是劈砍,当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剑招那么多劈砍,岂不与用刀没什么差别?如果说剑就是用来刺的,那其实刀也可以刺,这玩意儿有两条刃,还容易伤到自己,真****。


      3楼2017-06-12 13:44
      回复
        于是就去问老师这些招数怎么用,老师也确实讲了一些攻防含义给我听,比如说别人刺一剑,你就一挡然后上步一撩、别人举刀劈你你就反手架剑然后回剑反削之类的。


        4楼2017-06-12 13:44
        回复
          当时觉得很厉害,但我第一次切磋的对手是学香取神道流剑术的,他举着竹剑向下一劈的时候我就发现,中国剑很轻,还是单手拿着,按照老师说的那样架剑,根本挡不住攻击,后来只好很狼狈地双手拿剑,勉强扳回了面子。


          5楼2017-06-12 13:44
          回复
            那次切磋之后我就发现了不对劲,因为按照竞技套路的练法,中国剑不仅和刀在技击层面上没什么差异可言,而且面对一些双手兵器无比吃亏。很奇怪的是我当时并没有否定中国剑术的实战能力,而是去寻找问题。我放弃了继续学习这种套路,转而开始寻找真正的传统剑术。


            6楼2017-06-12 13:44
            回复
              这个过程很难,因为练习中国武术的人很多都是打竞技套路,器械套路尤其如此,老一辈的武师很多其实也不会剑,都是剑当刀用,所以在求真的时候其实很不容易。但当时立下这个flag,就打算望尽天涯路了。


              7楼2017-06-12 13:45
              回复
                其次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所想到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收集古谱。因为同时在了解和研究中国武术史,所以从历史层面上入手,明代有《浑元剑经》、《剑经十二篇》;清代有《剑法真传》。前两者都是理论一堆,却没有招数,练习方法过于晦涩,而且隐语太多。


                8楼2017-06-12 13:45
                回复
                  我看了一段时间,没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又尝试转移目标,民国的时候武风很盛,武坛上比较著名的有形意剑,八卦剑,青萍剑等等。我当时觉得这些剑术虽然厉害,但没有内家拳的基础可能很难接触,所以当时并没有考虑上述剑法,而去选择学习了武当剑。


                  9楼2017-06-12 13:45
                  回复
                    民国剑术第一高手是李景林,所学就是古传武当剑,其徒弟黄元秀曾经出过《武当剑法大要》一书,这本书我后来弄到了,主要是说武当剑的“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翻劈截洗”十三字决,我当时看得迷迷糊糊,一来因为自己没怎么接触过传统内家武术,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本书虽然有讲解有配图,但讲解都是基于李景林的武当剑法而写的。


                    10楼2017-06-12 13:46
                    回复
                      书中说的武当剑是“对剑”,即两人练习的招式拆解,书里虽然提到了对剑的招数,却没有对剑的完整剑法。市面上的武当剑都是单练的,而且基本是表演用套路。所以怎么去了解那一套“武当对剑”就成了问题,也许是我运气好,当时我家对面的小区里来了一位会武术的火居道士,据说是武当山上刚下来的,我于是抱着问题去问他,可惜的是他也不会,但是我从他那儿得到一个线索:1931年民国大东书局出版过一本“武当剑谱”,据说有武当对剑的招数。


                      11楼2017-06-12 13:46
                      回复
                        这本书我并没有找到,但意外发现有后人整理过上面的内容,重新出版了新书——我最终找到了武当对剑的剑术,与《剑法大要》的理论结合,从前对于剑术的一些疑惑就一下子解开了。这个过程说得轻描淡写,但由于本人当时是中学生,虽然明天念念不忘,但是依旧前后花了两三年。


                        12楼2017-06-12 13:46
                        回复
                          除却找书,搜寻剑谱的过程比较困难之外,令我憔悴的更多是来源于精神层面上的压力:我在搜索剑谱的时候依旧没有忘记与人比武,由于地处岭南,我原先学习过洪拳和咏春,加之广州有类似的拟真兵器团体,所以切磋武艺是常态。


                          13楼2017-06-12 13:47
                          回复
                            我在这几年里与德国Mayer剑术,日本剑术,英国的saber军刀,太极刀,传统刀牌都有过交手,有时候实在是用不了中国剑,只好用以前学过的双手刀法与人切磋,用这样的武功是不会处于下风的,但是心理上总是过意不去——我用的双手刀法是各门各派中西武术杂糅的产物,虽然我觉得还挺厉害,但觉得毕竟不是纯粹的中国武术,而且弃用中国剑术,说明其仍然式微,这还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失败,所以内心其实很煎熬,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好在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还是挺不容易的。


                            14楼2017-06-12 13:47
                            回复
                              最后是蓦然回首人在灯火阑珊处:说到这儿我就很想感叹一句,中国文化实在很奇妙。无论是武术还是道经,佛经,不懂的时候看着觉得很迷糊,觉得前人说话太多遮掩。真正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又觉得前人真是不藏私,好东西书上都说了。我对剑术的认识由于个人水平所限,至今没能够有更深一步的体会,但就我对于剑术的认知而言,确实有此感觉。


                              15楼2017-06-12 1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