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北高峰吧 关注:84贴子:90,429

回复:一期一会-西班牙法国十四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D11
经历昨天惊魂2小时,心里其实有点怕怕的,想接下来要怎么安排行程:难道就在酒店睡觉??不不,我还没去卢浮宫呢。仔仔细细的研究地图,终于找到了卡鲁索长廊,很好,似乎只要坐1号线,都不用出地面就能抵达卢浮宫啦。小心翼翼察言观色跟左左讲了计划,全方位阐述了安全性,左左似乎没有反对。于是二探卢浮宫。
抵达卢浮宫时,已近10点,比上次到的时间早一点儿。人确实比金字塔广场地面少很多,大约排队20分钟入场。由于卢浮宫没有中文讲解器,只好买了一本书,又厚又沉。其实书的讲解也很少,但会让你知道哪些是精华中的精华,毕竟作品能在卢浮宫展出对于艺术家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肯定。
这几年的假期,基本花在欧洲,从土耳其到意大利瑞士到英国到西班牙法国。记得第一次参观欧洲教堂时,我连什么是哥特式建筑都不太清楚,更别提它的特点和起源。“美”、“艺术”、“审美”这些概念,横跨的领域太多,那它们有一定的标准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对待每一副画,每一件展品,每一个事物,也许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我认为美是有共性的,站在真正伟大的作品面前,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共鸣,会感受到它的美,更甚一点,灵魂会尖叫会喜悦的哭泣。当然,话说回来,正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所以第一次感受遇到“美”的点可能不一样。譬如我,第一次站在乌菲兹美术馆波提切拉的那个巨幅「春」面前,身心如受重击,几近贪婪的足足看了半小时,沉醉不知归途。自那以后,恶补背景知识,追寻它的隐喻,研究它在艺术家创作生涯和整个艺术史中的地位,甚至查乌菲兹的来由,看《美第奇家族》。「春」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入门了西方艺术史和建筑史,期待有一天能重返佛罗伦萨再亲眼看看它,也期待各位能早日找到你的那幅「春」。
卢浮宫原本是法国的王宫,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后,卢浮宫变成供艺术家和学者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迁入了包括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和雕塑学院、科学院。法国大革命后,卢浮宫改为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时都对卢浮宫进行了扩建,黎塞留馆和德农馆都是在后者在位时期修建的。由于不是一个时期修建的,所以卢浮宫内部错综复杂极易迷路,纸质导览图也画的非常简单,导致楼层内的导览图前经常挤满了人…近代的扩建就是贝聿铭那著名的玻璃金字塔了,虽然在一片古建中看上去有点儿怪异,但也不觉得特别突兀,就像工业时代的产物埃菲尔铁塔伫立在古老巴黎一样。
人道卢浮宫有三宝: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一般的旅行团也就是在德农和叙利馆匆匆穿过,和三宝合个影到此一游。三宝诚然都很美,但如果错过了卢浮宫数量庞大的绘画,大流士一世王宫的壁砖弓箭手画,种类繁多的雕塑等等,我觉得也是毕生遗憾。历史和艺术如此精彩,卢浮宫几个世纪以来倾心收集为你准备好,只需花上一段时间来一个地方欣赏,从美的角度欣赏艺术,从艺术的角度理解文化,隔着时间和空间,与古代艺术家进行精神对话,岂不快哉?从早上10点到晚上9点半,仅喝了水和下午5点吃的三明治,脚步虽然逐渐沉重但精神十分亢奋,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精神食粮。当我站在喜欢的艺术品面前时,心中波澜壮阔,却没有人知道(除了左左),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在这儿寻找到了能被我理解的、我认定的美,博物馆又为我定义美、展示美的历程。在这样不断的互动中,我提升了审美意趣,博物馆完成了美的价值传递--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博物馆的期望,从卢浮宫对外开放那天起。
待到卢浮宫闭馆,勉强算看了2.5个馆,念念不舍的离开,和左左说起真是羡慕国外的小孩子,那么小就能方便的出入世界顶级博物馆,近距离接触那些历史上的公认杰作。国内这方面的教育确实太少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譬如我,最近才有美的启蒙,真是人生憾事,但总算是开始了。
离开卢浮宫后才感觉腹内空虚,双腿无力,虽然我仍旧极其亢奋的向左左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实在想吃点儿米饭了,误打误撞摸到一家日本鳗鱼饭餐厅,一查才知道是米其林推荐餐厅。彼时已经10点了,老板娘用日本人特有的急切动作看看表,说还有15分钟就打烊,但我们可以点菜吃到结束。啊,就喜欢日本人这股儿认真劲,不把你赶走。不知道是不是太饿的原因,总之觉得它家鳗鱼饭特别好吃。还点了推荐的起泡酒,兴奋疲惫带点微醺的结束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至于恐袭?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太喜欢卢浮宫了,哎,欧洲我希望重返的地方好多。


IP属地:湖南23楼2017-07-06 23:37
收起回复
    因为印象派不是很熟悉,也没想到那么好看,计划看一本书后再写。预计下周更新和收尾。请大吧再等等。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7-07-14 10:23
    回复
      上周末太后驾到 人仰马翻 忙于接驾 疏于看书 导致还是写不出来 不过奥塞刻在我脑海中了 下周一定更新完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7-07-23 22:59
      回复
        D12
        卢浮宫一日游疲惫而兴奋,但对于今天的行程我俩略有分歧。我原本是想再去卢浮宫一趟看完剩下的;左左对橘园美术馆念念不忘,因为我说石桥是特展,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于是左左想再去一趟橘园。PASS还剩最后一天,可我们奥塞还没去过呢,攻略上说奥塞需要半天。我苦读了半天昨儿买的《卢浮宫》和APP,发现精华部分我感兴趣的不多了,遂决定把卢浮宫叉掉。先早早去奥塞看看1848年后的绘画,如果时间来得及就抽空去个橘园,再有空就去卢浮宫。谁知道,一入奥塞深似海。
        印象派发源于1870年的巴黎,因此奥塞的收藏基本是印象派大全了。我虽然对印象派没啥概念,但莫奈、梵高、高更(我一直以为他和梵高搅基)和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总是听过。当然又在奥塞认识了马奈、雷诺阿、毕沙罗和塞尚等这些名字。
        奥塞博物馆由一个火车站改建而成,看上去并不大。为了有时间去橘园和卢浮宫,我们先挑精华的从梵高展厅开始看。神奇的巴黎!梵高厅并没有特别多人,我们还可以凑近看梵高那热烈愤怒的笔触,那来不及调色只能直接把颜料挤在画布上的内心的焦灼。想想大英展那三小时的队,想想伦勃朗那攒动的人头(伦勃朗在国博的展,不但画作尺寸很小,还被摆在很远的玻璃后面)。而巴黎,仿佛百万家产随意挂在房间中,随便你看,氛围自由不浮躁,所以真想静心看展,还是买张机票飞吧。
        看完梵高高更,直接上五楼,这儿光线充足、场地空旷,集中了印象派画家的精品之作。印象派又称“外光派”,追求到自然中去,去感受阳光的变化。因此,在塞纳河畔,在顶楼如此充沛的阳光下展示印象派画作,也算是暗合天人之理。在这儿,我看到了奥塞我最喜欢的一幅画: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光影跳动,画面轻快,人物甘美。
        在去奥塞之前,我其实对印象派的了解仅限于莫奈的睡莲。最近又拜读了丰子恺的《怎样看懂印象派》,才对印象派略微了解皮毛。老实说,我比较喜欢浪漫主义画作,就是丰子恺书中说的那种惯于探求事物的意义或内容为兴味中心的人。我和十九世纪的人们一样看不懂印象派,我也看不懂到底为什么要把这个穿着衫子的红脸胖女人叫做奥林匹亚。对于印象派这种全然忽略题材,只讲究画法和色彩光线的美的作品,我本没有鉴赏能力。但是绘画的魅力在于,看到梵高的自画像时,仍然会被那螺旋形排列的短促的线条所吸引;看到煎饼磨房的舞会,仍然会为跳跃的光影所吸引。托丰子恺的福,我仔细对照了下,发现自己对前中期的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都接受程度很高,对于印象派的穷途点描派也不差,尤其是修拉的《马戏团》,但对于后期印象派就只有梵高接受程度尚可,对塞尚高更似乎就完全无感了。塞尚的苹果好在哪儿?为何大块色彩就是进步?立体主义的优点在何处,西洋画不是很早就有透视等立体主义的技法么?
        五楼看完之后,差不多是下午两点多,我偶然发现周四的奥塞要到9:30才闭馆,我俩心中不禁长吁一口气,毕竟4个小时才看了一点点奥塞啊。于是我们决定马上赶到橘园看看石桥特展和巨幅睡莲,再回奥塞继续,这时候PASS的优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机智的左左,还跟租借语音导览处的妹纸协商,她给我们手写个条儿,约定2个小时内返回可以直接免费再借语音导览。我都准备好再出5欧了,左左真是居家旅行必备省钱吉祥物,平时不出手,一出手就出人意料,我真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
        再到橘园,在睡莲前驻足,毕竟下一次看到就不知道何时;而石桥美术馆的特展,应该也快结束了吧,下次就要去日本看了。熟悉的地点和路线,不一样的心情,毕竟不久也要跟巴黎说再见。
        简略的再走一遍橘园,急匆匆赶回奥塞,还没吃午饭的我们抽空在奥塞里面的咖啡馆吃了三明治、泡芙、橙汁和水,饥肠辘辘。略微休息之后,继续我们的奥塞之旅。老实说,除了5楼的精品区,其他楼层的画作水准也不差,有一些特别的题材和技法,虽然我不晓得那是什么,但觉得好看;而奥塞的导览不但有中文,还有特别多的介绍,总之看到9点的时候还有部分没看完。此时,已近闭馆时分,左左也有些倦了,想上完厕所就离开。我指着一楼另侧的地方跟左左说,要不我们去那儿看看,刚刚看到好像很多人在排队,估计是个特展啥的。左左十分乖巧的说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就走。当时寡陋如我,并没有看出来,特展棚就是用的梵高的「罗纳河星空下」。
        特展也用额外买票,一进去就被标题吸引:超越星空-从莫奈到康定斯坦的神秘风景。Beyond The Stars,看到标题立马精神一震,HP&MP统统回血。真正走到画廊时,精神如受暴击,马奈、莫奈的作品不要钱一样挂满长廊。啊,四副不同光线下的莫奈的摄政大楼排排挂,看得我好想爆粗口。越往里走,越看到更多的名作。一不小心,就差点错过奥塞精髓中的精髓。我看左左也兴奋得红光满面,厕所也不用去了,精神也不萎靡了。由于人实在太多,我们时间又有限。于是我和左左约好各自去看自己喜欢的,闭馆时在还语音导览的地儿见。这个特展中我最喜欢的是梵高「罗纳河星空下」,感觉这是梵高少数温情时刻,画面中相扶持的cp虽然在重重阴影中,但星空明亮辽阔呀。其次是August Strindberg画的两幅海浪。我特别喜欢表现海洋和天空的画作,AS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了平静的海和汹涌的海,尤其是汹涌的海,大色团表现的云层和青黑色的海面,以及中央的橙色一线天空,给人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最后是WenzelHablik的「星空:尝试」,星辰和天体,仿佛围绕着漩涡状的星河在缓缓律动,让我有对自然的敬畏,毕竟比起海洋,星空更让我沉醉。
        晚上九点半,左左嘴角噙着疲惫又满足的笑意出现了,我赶紧邀功嘿嘿。还完语音导览后,我俩赶紧冲向厕所哈哈。
        奥塞出来,天还没黑,在塞纳河上看到好美的月亮。巴黎,这就是巴黎啊。
        去往地铁的路上也没看到啥好吃的,回到酒店偏偏又饿,幸好酒店一楼的餐厅就我们一命,彼时已经是快11点了,两个甜点下肚,安慰下扁了一天的胃。都说巴黎是世界美食集中地,我们却始终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品尝,毕竟博物馆都没看完呐。下次吧!


        IP属地:湖南28楼2017-07-30 20: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