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过去,各地成绩也将陆续公布出来了。对于手握金砖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场紧张刺激的生活洗礼,他们成功了!围绕着他们的是来自亲人、朋友、老师的肯定和称赞,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从身边接过一个个鼓鼓的红包,也可以无所顾忌的到KTV厢房激情演绎,疯狂高歌;在Party上赢得无数的掌声和美丽的鲜花,他们尽情的放纵在这片被封建科举制度浸染了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的土地上,仿佛他们从此步入了阳光大道,走进了柳暗花明的世外桃源!
对于高考落马的穷书生(至于富人子弟,很多东西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姑且不论)来说,这或许是命运的转折点。他们失败了,很多时候就彻底的输了,输掉了所谓的大好前途,输掉了穷人济天下的抱负。在他们的四周只有父母失望的无奈,亲戚朋友冷漠的回避。他们也只能把自己关进狭小的房间里,宁愿一辈子不出来。即使他们或许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根本不在乎,能够用“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都挤独木桥”“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宽慰自己,但他们的人生从此还是有了挥之不去的失意和无奈。当然,中国漫天开花的普通高等院校对他们来说,那扇门是虚掩着的,但那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学费或不尽人意的学校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于是他们也只能苦苦的徘徊于心门之外,一方面为学费苦不堪言,一方面又为自己的前途顾虑担忧;而不甘心高考结果的学生,他们便只能无奈的选择高考复读班,把自己宝贵的一年好韶关,献给枯燥已经毫无兴趣可言的高中课本和高考试题。这种基于结果的学习,往往让学生患上严重的学习忧虑症。他们要承受的不仅有来自本身学习上的压力,伴随着的还有精神上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能首先克服书本外的压力,是不可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的,甚至比原先的结果更糟糕。所以这更是一场艰辛无比的心理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复读,你只能赢,输了,就彻底输掉了,因为自己耗费不起,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对于这些至少不用为生存太忧心的学生来说,也算第一次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再一次的失败,要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是件更不容易的事。事实在,至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亿万莘莘学子,十二载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时,这种“高考改变命运,高考成就未来”的事实,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实。虽然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在立求完善,但其中的弊端和不公平性,还是显而易见的。高考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潮流,随波逐流也好,乘风破浪也罢,大多数年轻人更需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据麦肯锡一份报告称,中国严重缺乏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无法像印度那样发展强大的外包服务,这也让在华的跨国公司和有雄心发展国际业务的中国公司感到头疼。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或许也只有到足够多的制度牺牲品出现的时候,体制就能迈进那么轻微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