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雨云吧 关注:35贴子:7,815
  • 12回复贴,共1

史铁生小说的悲剧意识之一——悲剧与宿命-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铁生小说的悲剧意识之一——悲剧与宿命- -
朱旭彬 @ 2005-2-19 2:15:15

“有两个人的两种状态,叫人不由得不震撼——一是张承志君的放歌,一是史铁生君的沉默。”这是作家韩少功对何立伟的私语。史特生君的沉默我没有领略过,但读着他的小说,我同样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震动。他的小说,大多是述说残疾人对命运的抗争:一个说书为生的老瞎子,为了能够复明,拼命地弹唱,想在弹断一千根琴弦时能出现奇迹;一个小城中的养鸽人,辛辛苦苦拖着残疾之躯,寻找心爱的鸽子;两个双腿萎缩的青年,明知前程渺不可测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失败,却仍然为赶一场球赛长途跋涉…… 

笼罩着史铁生小说的那种情绪氛围,如果不是一种身为残疾人的痛苦体验和因这种痛苦体验所领略到的生命永恒的悲剧意识,还会是什么呢?史铁生的所有小说,几乎都在表现着他对于人生命运的悲剧性的感受和思考。 

一、悲剧和宿命 

史铁生带着一种淡淡的伤感和丝丝忧郁述说着一个个生命故事,他的笔调总带着一份无法逃避、无可奈何的宿命意识的惆怅。什么是宿命?宿命就是人对超人力量的迷信,认为这种力量预先注定了人的遭遇,人既不能控制它,也不能理解它。他的宿命意识在《宿命》中表露得尤为明显:一个踌躇满志正准备出国留学的青年在短短的几秒种内成了一个只能终身躺在床上的人。层层探究其不幸发生的根源竟是一只狗放了又闷又响的屁。总之,无论故事中的人物怎样善良,怎样优秀,都会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莫名其妙地推向毁灭。这种力量就是宿命。 

可见,悲剧中有着无法解释的宿命因素,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的努力无可避免地受到毁灭和打击。《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拼命弹唱,因为他的师傅留给他一张药方,告诉他只有等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后他才能去抓那副药,吃了药他就能恢复光明。可当他谈断一千根琴弦的那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那张保存了50年的药方竟然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差点崩溃了,他没有想到他花费了50年时间辛苦追求的目标竟然只是虚空。一切仿佛已经注定,只是在最后一刻才把结果昭然揭示而已。老瞎子最后还是必须接受这个现实,而他同样的,会依旧把药方继续传给小瞎子,告诉他同样的一千根琴弦断掉后才能复明的药方。人在这个时候,是多么渺小无助。我们也许会想起俄狄浦斯,虽然他是个睿智和勇敢的英雄,可是他还是无法逃离杀父娶母的罪孽命运。 

世上有些事是不堪言说的。人只有被逼到进行思考并且发现自己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仍然无法抗拒的时候,才会接受或接近于产生宿命的观点。史铁生也一样,当他由于一场意外的事故由一个健康人变成残疾者,他的世界便随之倾斜了。他痛苦地思索着,想找出不幸发生的根源:到底是谁的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不幸?为什么这样残酷的现实会落到我的身上?史铁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解释这些疑问。于是他“只好听凭偶然”。从纯粹偶然的事件中导出不可变更的必然结果,这不是宿命是什么?只有接受宿命,才使他暂时恢复了由于残疾而失去的心理平衡。于是他对上帝提出质问,抱怨上帝为什么将苦难降临人间。他抗议“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譬如一个人很苯,这该怨他自己吗?然而由此所导致的却完全由他自己承担——饱受了轻蔑却也找不到这件事情该怨谁。”(《好运设计》)《来到人间》中的小女孩之所以那么小就不得不面对人世的险恶,忍受旁人的蔑视和嘲笑,就是因为她是残疾人。但是史铁生没有因此叔本华式得否定生命意志,而是领略到人世间必有苦难,而且 正是残疾衬托出了健康,是弱者造就了强者,是苦难成就了幸福。“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我与地坛》) 

创作一部悲剧,必须有对这种生活苦难深有感触,尽管史铁生的小说不足以能够立足世界悲剧史中,可是作为表现残疾人精神苦难的作品,史铁生确实是极其真实地再现了自身意识的苦难。而且,他并没有停留在苦难中不能自拔,而是进而开始思索这种苦难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他说:“面对自然造化的万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弱小,太浅薄了”,“文学是为了探索全人类面对的迷茫和艰难的路。”在史铁生的小说中,主人公不仅要和歧视残疾者的外在环境搏斗,而且要和无情而变化莫测的命运搏斗,还要和自身不堪苦难的意志的搏斗。他们总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却总是摆脱不了命运的阴影。史铁生的悲剧意识和宿命意识无疑使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郁的苦难色彩。 


1楼2005-10-15 22:20回复
    刚学到他的<我与地坛>


    2楼2005-10-15 22:21
    回复
      2025-05-23 10:56:11
      广告
      太有人性魅力了!


      3楼2005-10-15 22:21
      回复
        汗。语文的魅力


        4楼2005-10-16 14:52
        回复
          我在寻找他的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弯


          5楼2005-10-19 13:33
          回复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时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时候,——说对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伯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说真的,<我与地坛>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对生与死的辩论,"人的名字就是欲望",我欣赏的就是史铁生那种不掩饰不保留的直白,给人的震撼总是很深,总让人觉得有一丝伤感。我觉得算得上是伤痕文学的经典。
            PS:为了《我与地坛》的读后感,我整个星期的脑海里就是“人为什么要生”“人为什么不去死”,辛苦啊~~~~~~


            6楼2005-10-28 22:47
            回复
              辛苦啊……………………
              我们这一课只学了2节课


              7楼2005-10-29 20:22
              回复
                你算好啦,我们一堂课而已


                8楼2005-10-29 20:35
                回复
                  2025-05-23 10:50:11
                  广告
                  甘厉害?
                  PS:人为什么不去死
                  绝俗好象写过这样的文章哦^


                  9楼2005-10-29 20:37
                  回复
                    • 125.71.130.*
                    l kolm


                    10楼2007-09-22 11:29
                    回复
                      • 221.237.163.*
                      9号,因为人的一生有佷多事要


                      11楼2007-09-22 13:07
                      回复
                        • 119.145.71.*
                        似乎没写完吧?——若水


                        12楼2009-12-15 00:44
                        回复
                          • 119.145.71.*
                             如果作为中文专业学生的论文,这篇文章还是需要再好好加工。不够严谨,也没完整。——若水


                          13楼2009-12-15 0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