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吧 关注:64贴子:4,302
  • 16回复贴,共1

再读刘绍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九九六年七月,北京燕山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刘绍棠中学时代小说选》,这可以是刘绍棠60岁的贺礼之作。《刘绍棠中学时代小说选》共编辑了刘绍棠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四年间作品16篇,这些作品是刘绍棠在北京二中和通州潞河中学学习期间的作品,包括刘绍棠的成名作《青枝绿叶》。
说到小说选,就不是小说的全部。这一时期刘绍棠还有其他作品没有被选录进去,比如刘绍棠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处女作)《邰宝林变了》,就没有被选录。也许这些作品刘绍棠自己觉得还很青涩,或许这些作品刘绍棠本人感觉还不能代表自己的思想和写作理念... ...但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的写作轨迹。
我想是不是这些作品没了原稿,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这是刘绍棠发表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北京新民报日刊》上的短篇作品《邰宝林》一个豆腐块大的作品,它脱胎于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一九四九年十月上的生活小故事《邰宝林变了》。由此我猜想是不是编辑还不知道刘绍棠还有没结集的作品。 如果用心一个编辑还是能够找到刘绍棠作品发表的最初的报刊杂志。
一个编辑有心要比用心更重要!


1楼2017-06-15 12:18回复
    刘绍棠中学时代作品(未结集)附录;
    《邰宝林》... ...《北京新民报日刊》1949年12月10日
    《缝鞋匠》... ...《北京新民报日刊》1949年12月22日
    《柳树良变了》...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0年2月24日
    《乡下妇女》...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0年4月24日
    《猪圈》...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0年9月28日(与陈万魁、梁绍成合写)
    《支票回家》...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0年10月14日
    《半截血斑碑》... ...《光明日报》1950年10月29日
    《雁翎队长》...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1年5月25日
    《幸福林》...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1年6月14日
    《园子里》...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1年7月16日
    《未婚夫妻》... ...《北京新民报日刊》1951年7月20日
    2017年6月15日 写于沈水之阳舒宁斋


    2楼2017-06-15 13:54
    回复
      刘绍棠作品附录;
      《北京新民报日刊》1949年12月10日
      邰宝林
      昨天黑夜,邰宝林又外宿了,床上被褥没叠,破鞋乱袜堆在一起,凌乱不堪。
      班会上,同学对他批评,他也不关痛痒的说了几句,说完得意的坐下,好似很不在乎的样子。
      有些同学忍不住心头怒火,提议扣他的助学金,他心中着了慌,但表面仍那样骄傲,同学们忍不住大喊起来;“交校当局,当众坦白!”
      团员老阎,做事诚实冷静,他知道同学们一时气愤,没有考虑过对邰宝林怎样进行思想改造和家庭贫苦的情形。同学喊完了,他从容的站起来说;“邰宝林犯的是自由散漫,要改造他的思想,扣小米不解决问题。”经过一番辩论,老阎说服了主张扣小米的同学;使邰宝林感动得哭了。
      星期一,他的“自我检讨书”公布了,他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吸白面好唱票,弄得倾家荡产,后来跟日本招华工走了,至今没音信。母亲为生活当了女仆,现在又失了业,在姐姐家过活,姐夫靠蹬三轮来养活六口人。他承认了错误,决定改正。
      如今,邰宝林改变了,起床钟一打,便毫不犹豫的起来,再把别人叫醒,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脏鞋臭袜都洗了。有时工作搞晚了,吃凉窝头,也没言语。
      他天生爱搞文娱工作,这次学校音乐大检阅,由他指挥“胜利大合唱”,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完)


      3楼2017-06-15 14:36
      回复
        《邰宝林变了》其实就是一篇学生作文,把这种婴儿学步的东西说成刘绍棠的处女作有点牵强附会,如果刘绍棠在世的话,也不会认可的。其实刘绍棠真正短篇小说处女作应该是《蔡桂芝》,这篇《邰宝林变了》不提也罢!纵观刘绍棠的早期作品,从《青枝绿叶》才渐渐成熟起来。刘绍棠的伙伴浩然也一样,《喜鹊登枝》才是浩然的处女作,他不可能把早起的《姐姐进步了》,硬说成自己的处女作的。


        4楼2017-06-15 14:39
        回复
          重读刘绍棠,穿开档的照片亮出来,是不是有点不可取了〔 这里可能令60后行者失望了,打嘴!〕。


          6楼2017-06-15 18:00
          回复
            读刘绍棠早期作品,可以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轨迹,成长的过程,成熟的历程。


            8楼2017-06-15 19:22
            回复
              八十年代以后,通过《蒲柳人家》喜欢上了刘绍棠的作品,那是我已在新华书店工作,就到处找他的早期作品选集《青枝绿叶》没找到。文友张海峰来了说他有,就送给我一本看了不满足,感觉有些学生作文选,把想法和他说了,他也赞同;他知道我有的毛病,随手把自己不喜欢的书籍转让给喜欢的人就说:''你要是出手的话就还我吧?‘’结果还是让我给转让了。


              9楼2017-06-17 08:13
              回复
                这是张炜未发表的选集,有些篇章现在读,也还不错?!


                11楼2017-06-17 08:40
                回复
                  我喜欢《钻玉米地》。


                  12楼2017-06-17 08:42
                  回复
                    所谓‘’无技巧的技巧‘,’无论是刘绍棠、张炜早期的作品,成熟的的毕竟还是少数。


                    13楼2017-06-17 08:48
                    回复
                      有经过的是成长,有经历的是成熟。我认为一个作家早期的作品用的是自己的视角而后期的作品用的是自己的视野。用自己的视角写作是作家的感性思维,用自己的视野写作是是作家的理性思想。思维和思想是有差别的,思想和思维是有差距的。这就是你看到的同一个作家前后作品的不同。


                      14楼2017-06-17 19:35
                      回复
                        读书,有的地方是浏览,而有的部分是要反复精读的。


                        17楼2017-06-17 20:32
                        收起回复
                          读书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雅好。


                          18楼2017-06-18 05: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