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李广吧 关注:57贴子:2,480
  • 14回复贴,共1

漠北卫青用三万骑打败单于?这种黑论可以休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抽。


1楼2017-06-19 20:38回复
    第三次,漠南之战2。



    漠南之战2,卫青领前后左右中强弩六将军,骑兵十余万,先后两次出击,分别斩获数千和万余。
    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的三千余更是被单于围剿殆尽。
    赵信投降匈奴,苏建贬为庶人,卫青则是【功不多不益封】。
    李广此时是卫青的后将军,连带遭殃!
    【注意:此战卫青的前后左右中强弩六大将军没有一个加封的,这种“功不多不益封”的连带遭殃,还看不出来吗?】
    相反,恰恰是卫青十余万骑兵对战场形成的高压和牵制,以及苏建和赵信的牺牲,才给霍去病的800创造了机会。(单于忙着对付苏建呢,哪有空鸟你霍去病?)
    此战之后,史记和汉书都明确记载了【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宁乘更是直言卫青【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候者,徒以皇后故也。】
    ——————————————————————————————————
    ps:卫青前后左右中强弩六大将军合计兵力10万,而前军和右军的苏建和赵信能带走的只有三千。
    漠南的兵力布置可以作为漠北的参考:
    李广的前军和赵食其的右军合并后兵力大概也是这个数。
    所以,那些叫嚣着李广带走2万骑兵,卫青只用3万骑兵便打败单于的黑论,可以休矣。


    2楼2017-06-19 20:39
    回复
      以上是第一点,骑兵。
      以下是第二点,武刚车和步兵。


      3楼2017-06-19 20:39
      回复
        百度百科:
        武刚车
        武刚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据古籍吴 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长二丈,阔一丈四,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
        武刚车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也可以用来作战,作战用的武刚车,车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有的武刚车开上射击孔,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
        用武刚车作战时,可以将几辆武刚车环扣在一起,成为坚固的堡垒。三国时诸葛亮的八卦车法,就是用战车阻击骑兵的战法。他创造的运粮用的木牛、流马就是武钢车的演化。东晋时马隆就靠八卦阵法和战车,打败了游牧民族羌人的入侵。
        ————————————————————————————
        百科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武刚车由兵车演化而来,承担着多功能用途。
        1、武刚车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类同于辎重车。
        2、作战用的武刚车,车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有的武刚车开上射击孔,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武刚车+长矛+盾牌+弓箭手,实行作战,可攻可守。弓弩主打远程,长矛主打近程,盾牌主打防御。
        3、用武刚车作战时,可以将几辆武刚车环扣在一起,成为坚固的堡垒。======环车为营,主打防御。
        案例:
        李陵峻稽山一战:
        史料: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
        注:经典的【武刚车+长矛+盾牌+弓箭手,可攻可守。弓弩主打远程,长矛主打近程,盾牌主打防御。】
        史料: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注:载辇=运送伤员。


        4楼2017-06-19 20:39
        回复
          《解密中国古代战争》110-119页。







          书的前面和后面都有,太多了,自己买书去看看吧。
          图里画红线:【战车除了担负运送物资的繁重任务外,还发挥冲锋陷阵的多方面的作用。】
          书里再次引用了李陵和卫青的例子。
          这一本更详细,历朝历代的例子都列举了。


          6楼2017-06-19 20:41
          回复
            补:被吞掉的另一本书《中国历代军事装备》,第二章第三节,128-138页。
            摘抄文段:
            ……至两汉时,步兵骑兵兴起,战车已演变成后勤车辆和作为野战筑城的活动部件。如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李陵曾“以大车为营”,卫青也曾令“武刚车自环为营”。据《汉书·舆服志》解释:“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实际上就是先秦的重型守车。


            7楼2017-06-19 20:42
            回复
              综上:
              1、漠南,卫青领前后左右中强弩六大将军合计兵力10万,而前军和右军的苏建和赵信能带走的只有三千余。
              漠南的兵力布置可以作为漠北的参考:李广的前军和赵食其的右军合并后的兵力大概也是这个数。
              漠北,卫青手里只有五万骑的前提下,会分给李广和赵食其各一万骑合计两万骑?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那些叫嚣着李广和赵食其带走2万骑兵,卫青只用3万骑兵便打败单于的黑论,可以休矣。
              2、李陵有武刚车,史料记载其领步兵五千。卫青有武刚车,史料记载其领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两者都没有提及车兵。可见,车兵在此已经不是独立的兵种。
              那么,漠北的武刚车已经在战场第一线了,而且已经“自环为营”。这种情况下,是谁在操作武刚车?骑兵吗,显然不是,只可能是步兵。所以,步兵是有参战的,而且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漠北是步+骑结合,亦攻亦守。


              8楼2017-06-19 20:42
              回复
                第一,你写这么多,想表达什么?想说卫青手里不止五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转者踵军,还有独立的兵种车兵吗?卫青不是单用骑兵,而是用骑兵+车兵对抗匈奴的?那请问你心目中的车兵数量是多少呢?车兵的数量得有多少才可以达到“自环为营”?
                一会儿说李广赵食其带走两万骑,一会儿说步兵是后勤不参战,一会儿又选择性无视武钢车已经在战场第一线且已经自环为营的现实。现在好了,冒出车兵了?你是想告诉我,史书写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是不对的,因为它漏掉车兵了吗?
                第二,关于车兵,我在总结的楼里已经说了,【李陵有武刚车,史料记载其领步兵五千。卫青有武刚车,史料记载其领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两者都没有提及车兵。可见,车兵在此已经不是独立的兵种。】如果卫青和李陵手里都有车兵,那史书为何不独立记载,而是隐于步兵(转者踵军)里面?
                第三,步兵:不骑马的,拿刀戟弓弩盾的。转者:师古曰:“谓运辎重者也。”,即今所谓后勤部队。踵军:犹今所谓后续部队。(转者、踵军的解释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韩兆琦译注6671页。)
                你的意思是: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那请问在你心里,步兵人数是多少?转者人数是多少?踵军人数又是多少?
                你既然能把步兵、转者、踵军割分开来,那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准确解释为后勤部队的只有【转者】。那步兵呢?踵军呢?你觉得应该占多大的比例,一万,数万,数十万?你觉得用哪个数据来表达会更准确?
                第四,【兵即度幕】,即:即将。兵即度幕,翻译为,当部队即将越过沙漠时。(翻译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韩兆琦译注6674页)
                如果部队最终越过沙漠只有五万骑=人+马,那你又如何解释武钢车的存在以及你所想像的车兵呢?
                我的理解,这里的【人马凡五万骑】,是续前文说辞,指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骑,此句表达包涵了后面被分出去的李广赵食其以及省略了步兵转者踵军。
                注意:区分【兵即度幕】和【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两句中的【即】和【既】。
                第五,我确实想不通卫粉怎么会认为李广赵食其带走两万骑,我只看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一句【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6-30 18:21
                收起回复
                  贴图,史记的翻译。
                  汉书的卫青传可是把这句话给去掉了,为何?恐怕是觉得多余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6-30 18:22
                  回复
                    莫说汉书去掉了那句话,史记里面也没有明确表达最终只有(五万骑=人+马)度过沙漠。
                    你如果非要理解为最终度过沙漠的只有五万骑,那将面临两个矛盾。
                    矛盾1,武钢车已经实实在在上场了,操作武钢车的人必然是存在的,那怎么能说【只有】五万骑度过沙漠呢?
                    矛盾2,李广赵食其并没有参战,卫青是在回到幕南才遇到他们的,换句话说,卫青手里不可能有足足的五万【骑】。
                    史料: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相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30 18:22
                    回复
                      如果你非要觉得: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且,这三者并非悉数上场。那请你给我画一个比例,三者各占多少为宜?这样划分有意思吗?你是在钻牛角尖,还是非要减去一部分人才能让卫青脸上倍觉有光?无聊的虚荣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6-30 18:23
                      回复
                        再补张图吧,有图为证好说话。
                        转者,踵军的解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6-30 18:24
                        回复
                          三个问题,你来回答:
                          1,在李陵和卫青的案例里,都存在武钢车,却都没提及车兵。请你给出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车兵的存在?并且说出你认为的能够自环为营的车兵的大概数量?
                          2,步兵,转者,踵军,各自有独立的解释,真正解释为后勤辎重的只有转者。那请你告诉我,步兵和踵军是干什么的?占多大比例?用什么数目来形容会更准确?
                          3,【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你来解释一下,如果按你的理解,最终度过沙漠的只有五万骑,那怎么解释楼上两个矛盾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6-30 18:24
                          回复
                            费这劲干啥?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公孙敖,都是一丘之貉,把持朝政,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05 0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