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本专业一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特别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以陈嘉映教授为例。陈嘉映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在现象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等研究领域都有深厚造诣。他的《简明语言哲学教程》,2009年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重点支持项目。”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术讲座。教师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以讲座的形式汇报给各位教师和学生。比如西哲论坛,会邀请系里的老师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做报告的方式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培养模式。
文理兼容的培养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具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以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为学科基础的哲学与人文社会研究方向,如应用伦理研究、宗教与艺术遗产研究、德育与美育研究等,适合于文科学生;二是以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为学科基础的哲学与科学技术研究方向,如逻辑、信息与认知研究等,适合于理科学生。
资深教授站讲台
本专业拥有众多知名教授,其中包括两名资深教授。他们积极投入到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当中,担任诸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资深教授白奚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并于2006年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十佳辅导员”称号。资深教授陈嘉映经常义务为学生举办课外学术讲座。程广云教授义务主持课外读书班已经持续7年之久,从不间断,真正践行了“以教风带学风,以教风促学风”的精神。
推广和应用既有教学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积极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方面,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校内外,以便相互学习、资源共享。
——我们向校内外开放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和探究式课程,以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我们将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公开发表或结集出版,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已经形成《漫话哲学教育》等书籍。
西哲论坛
首师大哲学专业的西哲论坛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举办。由陈嘉映教授发起并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本论坛,且长期担当主持人和评议人。本论坛主讲人覆盖我系西哲相关的知名教授、中青年优秀教师,人大、清华、社科院、北师大、上海交大、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学界知名学者以及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目前为止,西哲论坛已经成为哲学专业的形象和品牌之一,在北京、上海的哲学学术圈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