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清原县草市以草闻名,今天的草市镇却以蟹肥、稻香著称。改革开放以来,草市人加大了开荒造地和水利建设的力度,硬是将这里几万亩的荒草甸变成了丰收田。
过去在东北,“人参、貂皮、乌拉草”被誉为三宝,而乌拉草就是旧时草市的特产。其实,这个地方最早叫白云堡,后来又改作白银河屯。白银河屯水肥草美,特别是乌拉草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来此贩运,这里的草市场由此名扬百里。1926年,这里已成为买草卖草的集散地,而草市则成了这方土地的代名词。据传 1930年,此处正式更名为草市。
过去,这里几乎年年都要开展“战草荒”运动。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是由于草市地势偏高,严重缺水,农民的收成很不稳定。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草市镇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到目前,由地方投入建设的水库有20座,其中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8座;拥有塘坝52座、方塘4座。有了水源的保障,草市镇的农业发展有了很大提高。该镇新造水田6000亩,旱田改水田7000亩。目前,全镇共有耕地4.5万亩。草市镇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均在清原居于领先地位。近些年草市人还在稻田里养起了河蟹,种植有机水稻收入上千元,稻田养殖河蟹也可收入上千元,像这样的一亩“双千田”,草市镇有 300多亩。
过去在东北,“人参、貂皮、乌拉草”被誉为三宝,而乌拉草就是旧时草市的特产。其实,这个地方最早叫白云堡,后来又改作白银河屯。白银河屯水肥草美,特别是乌拉草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来此贩运,这里的草市场由此名扬百里。1926年,这里已成为买草卖草的集散地,而草市则成了这方土地的代名词。据传 1930年,此处正式更名为草市。
过去,这里几乎年年都要开展“战草荒”运动。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是由于草市地势偏高,严重缺水,农民的收成很不稳定。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草市镇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到目前,由地方投入建设的水库有20座,其中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8座;拥有塘坝52座、方塘4座。有了水源的保障,草市镇的农业发展有了很大提高。该镇新造水田6000亩,旱田改水田7000亩。目前,全镇共有耕地4.5万亩。草市镇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均在清原居于领先地位。近些年草市人还在稻田里养起了河蟹,种植有机水稻收入上千元,稻田养殖河蟹也可收入上千元,像这样的一亩“双千田”,草市镇有 3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