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湾吧 关注:8贴子:38
  • 0回复贴,共1

农湾带你解读:《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通知背景: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部署与要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财政部决定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并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
二、主要目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三、政策扶持:财政部通过采用三年规划、分年实施方式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统筹使用现有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四、立项条件: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把握八大立项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
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
突出农业基础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
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
发挥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
2.基础条件较优。
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
自筹资金投入大、有持续投入能力,建设规划能积极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发展思路清晰。
农民合作组织健全,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与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密切利益联结机制。
3.生态环境友好。
农业清洁生产基础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治理。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
4.政策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在各方面有积极明确举措。
探索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保障机制。
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设格局。
5.投融资机制明确。
加大田园综合体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
6.带动作用显著。
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
保障原住农民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共建共享。
7.运行管理顺畅。
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创新机制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行内生动力。
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盘活存量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
五、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1.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整合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条件。
按照原则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立足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发展创意农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多种产业深度融合。
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
3.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4.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
5.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
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
6.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政府重点负责营造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各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的作用。
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六、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1.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各部门具体组织并互相配合工作机制。
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搭建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
科学编制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3.严格试点项目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试点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编制方案报送省级财政部门。
4.坚持省级竞争立项。
建立公开、公正、科学竞立项机制;将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备案。
5.加强资金监管和考核评价。



1楼2017-06-21 17: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