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也从一名小师妹快要升为师姐了。挣扎于背劝学全文的师姐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大中文
中国语言文学系(以下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一个教研组,即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中文科组,成立于1959年秋。1981年,中文系正式成立。
目前,中文系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57.1%。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硕士学位者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1%。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3人。
现设有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文艺理论、语文教育学七个教研室。除了开设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和公共课外,还面向全系和学院开设了近50门选修课。古代文学在学院课程评估中被评为重点课程。
1959年中文科组成立后承担的第一项教学任务是开办工矿业余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员50人。第二年,招生开始面向全省普通中学,以初中语文教师为培训对象,学员77人。1963年招收学员80人。1964年招收109人,同年还开办了一个农业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员50人。以上各班的学习时间都是一年。1980年底至1981年初,中文科组曾举办一个有7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参加的讲习班。这个班的开办,为后来的本科招生办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筹备,中文系从1983年秋季起,正式开办二年制的专科班和以专科为起点的二年制本科班,当年各招一个班,专科班学生57人,本科班学生65人。从1984年开始,中文系逐步扩大了招生班级和人数,办学形式也渐趋多样化。除在本院内继续举办二年制专科班和二年制本科班外,还在惠州办过二年制本科脱产班,在清远办过二年制本科脱产班和二年制专科脱产班,并先后在海南等地举办了15个三年制的本、专科函授班,还举办了高中语文教师合格证证书考试培训班两期,为300人参加合格证书考试的语文教师进行辅导。1991年开始又举办了三个月为一期的全省语文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五期,共160余人,其中在本院脱产学习三期,在连平、茂名各一期。1990年起,中文系开始在普通高考中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第一届本科班50人,至2005年6月,已有十二届毕业生约600人。2010年学校改制之后,中文系恢复招收普通高考四年制本科生,至2016年9月,改制后招收普通高考本科生约1500人。1993年秋开始,中文系的办学规模大幅度扩大,除了原有的办学形式之外,还举办了高等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辅导班,同时在全省的23个点开设有27个教学班,在学人数达1506人。2004年,中文系获得与外国留学生相关的招生和教学资格,并于2004年、2005年成功举办了两期泰国留学生汉语培训班。
多年来,中文系老师一直勤勉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创出佳绩。其中,梁文宁老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任小芳老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普通话测试工作者;谭海生老师1995年、梁文宁老师2001年、郑卓睿老师2015年先后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林志荣老师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优秀党务工作者;雷杰珍老师、梁丽华老师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普通话测试工作者;熊国华老师、谭海生老师2009年被评为“广东教育学院首届十佳教师”。
1993年至1995年,全系老师撰写的专著、合著、教材共20余本,论文近200篇,其中获省级科研成果奖4项。1996年至2004年发表(出版)的科研成果共457项,其中论文380篇,专著26部(约390万字),教材51本(约410万字)。其中,黄树红教授的《中国留学生文学简史》《台港澳文学新探》、薛伟教授的《野草研究》、熊国华教授的《美国梦》、梁文宁教授的《龚自珍诗歌意象散论》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何炳骅主编,黄树红、邓辉粦、钟业枢、谭海生、梁文宁、黄淑琴等老师参加编写的《语文》(职业中学教材),被许多学校作为教材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中文系教师的科研质量有所提高,许多论文在《中国语文》《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江汉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
此外,在1981年4月,主要由中文系老师筹组和编辑的《中学生报》(双周刊)创刊。该刊对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起了很好的作用。1984年,《中学生报》由刊物升格为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一体的报社,中文系教师仍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
广二师2016年各系招生录取分数线以及招生人数局部图
中国语言文学系(以下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一个教研组,即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中文科组,成立于1959年秋。1981年,中文系正式成立。
目前,中文系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57.1%。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硕士学位者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1%。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3人。
现设有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文艺理论、语文教育学七个教研室。除了开设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和公共课外,还面向全系和学院开设了近50门选修课。古代文学在学院课程评估中被评为重点课程。
1959年中文科组成立后承担的第一项教学任务是开办工矿业余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员50人。第二年,招生开始面向全省普通中学,以初中语文教师为培训对象,学员77人。1963年招收学员80人。1964年招收109人,同年还开办了一个农业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员50人。以上各班的学习时间都是一年。1980年底至1981年初,中文科组曾举办一个有7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参加的讲习班。这个班的开办,为后来的本科招生办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筹备,中文系从1983年秋季起,正式开办二年制的专科班和以专科为起点的二年制本科班,当年各招一个班,专科班学生57人,本科班学生65人。从1984年开始,中文系逐步扩大了招生班级和人数,办学形式也渐趋多样化。除在本院内继续举办二年制专科班和二年制本科班外,还在惠州办过二年制本科脱产班,在清远办过二年制本科脱产班和二年制专科脱产班,并先后在海南等地举办了15个三年制的本、专科函授班,还举办了高中语文教师合格证证书考试培训班两期,为300人参加合格证书考试的语文教师进行辅导。1991年开始又举办了三个月为一期的全省语文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五期,共160余人,其中在本院脱产学习三期,在连平、茂名各一期。1990年起,中文系开始在普通高考中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第一届本科班50人,至2005年6月,已有十二届毕业生约600人。2010年学校改制之后,中文系恢复招收普通高考四年制本科生,至2016年9月,改制后招收普通高考本科生约1500人。1993年秋开始,中文系的办学规模大幅度扩大,除了原有的办学形式之外,还举办了高等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辅导班,同时在全省的23个点开设有27个教学班,在学人数达1506人。2004年,中文系获得与外国留学生相关的招生和教学资格,并于2004年、2005年成功举办了两期泰国留学生汉语培训班。
多年来,中文系老师一直勤勉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创出佳绩。其中,梁文宁老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任小芳老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普通话测试工作者;谭海生老师1995年、梁文宁老师2001年、郑卓睿老师2015年先后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林志荣老师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优秀党务工作者;雷杰珍老师、梁丽华老师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普通话测试工作者;熊国华老师、谭海生老师2009年被评为“广东教育学院首届十佳教师”。
1993年至1995年,全系老师撰写的专著、合著、教材共20余本,论文近200篇,其中获省级科研成果奖4项。1996年至2004年发表(出版)的科研成果共457项,其中论文380篇,专著26部(约390万字),教材51本(约410万字)。其中,黄树红教授的《中国留学生文学简史》《台港澳文学新探》、薛伟教授的《野草研究》、熊国华教授的《美国梦》、梁文宁教授的《龚自珍诗歌意象散论》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何炳骅主编,黄树红、邓辉粦、钟业枢、谭海生、梁文宁、黄淑琴等老师参加编写的《语文》(职业中学教材),被许多学校作为教材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中文系教师的科研质量有所提高,许多论文在《中国语文》《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江汉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
此外,在1981年4月,主要由中文系老师筹组和编辑的《中学生报》(双周刊)创刊。该刊对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起了很好的作用。1984年,《中学生报》由刊物升格为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一体的报社,中文系教师仍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
广二师2016年各系招生录取分数线以及招生人数局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