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二十年,法国人把战火烧遍横跨欧洲和中东、陆地和海洋的广阔空间。在此间的数场战争和不计其数的战役中,传统和改进的通讯手法在外交和军事行动中承担了重要一环。
欧洲军队都广泛地运用了传统的通讯手段,包括是传统的步行和骑马的信使、传递战术信息的信号旗,还有用于传递战略和外交信息的长途马车。新的臂板系统也被应用起来用于高速传递信息。伴随着军队体积膨胀,控制整个军队愈发地困难(尤其在新兵比例增长的情况下)。炮兵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也使战场更加混乱。尤其在多国联军作战条件下,语言差异总会迟缓信息传递。
早在1793年,一支被围在瓦朗谢讷(Valenciennes)的法军就曾尝试用热气球来报告他们的困境(不幸的是,热气球飞到了敌军战线上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用信鸽的空中通讯。1794年,法军从奥地利人手中夺回Condé-sur-l’Escaut不到一小时后,沙普臂板信号系统就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巴黎。随后数量可观的臂板系统纷纷搭建起来,其中有一条直接将巴黎和地中海岸的土伦连接起来。沙普系统的特点使它限于传递外交和战略性军事信息而非战术性军事信息。随着法军占领越来越多的地方,更多连往巴黎的臂板系统被搭建起来。
拿破仑的军事通讯系统沿用了沙普系统,在理想状况下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120英里每小时。有人设想开发用马车拖拽的移动臂板系统,但这个设想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夭折了。臂板系统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果敌军从臂板中转站获得了信号表,就会导致军事机密的泄漏。
有些地区没法用臂板系统来通讯,拿破仑的军队运用了一种“信号旗接力”系统。比如炮兵观测任务中,就由信使和信号旗负责完成任务 。但就像臂板系统一样,这些手段都需要晴朗的天气。一旦视觉受阻,就全都失效了。1809年拿破仑在斯特拉斯堡和维也纳的指挥部里,这些通讯手段就都因为天气原因失效了。在其他几个例子中,传统的信件通讯到达了目的地,而本应更快到达的壁板系统却没能完成任务,这反倒让战场环境更错综复杂。
在半岛苦战中, 英军的“威灵顿之线”上的每个据点都用臂板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皇家海军派出人手操作臂板系统,平均每八英里就有一个中转站,这使得当据点被进攻的时候能及时获得支援。英军使用的信号在传统的海军信号上,添加了陆军特有的部分。除此之外,英军还避开法国人的视线建立了一条通讯线路,这大大减轻了邮寄和情报传送的压力。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中,一路上糟糕的能见度及因此带来通讯障碍成为极大的阻碍。
沙普臂板系统迅速被欧洲各国采用,其中挪威作为法国盟国丹麦的一部分,于1809年安装了一条应用频繁的军用臂板系统。这条臂板系统,由三条沿海岸线的线路相连,但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很快停用了。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实瑞典早在1794年就有了臂板系统。
英国人在应对入侵威胁时,建立了由东部海岸直连伦敦的臂板系统线路。在随后几年或多或少模仿沙普系统,相继建立了伦敦连接主要港口和主要海军基地的臂板系统。1816年Francis Ronalds提出了一个电报系统的雏形,但英国海军部认为没有采用的必要就否决了。 英军长期采用的是一种由1797年引入的散发式臂板系统,当时引入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动性和替代早已过时的穆雷(Murray)系统。
顺便说一句,辅助拿破仑作战的臂板系统,最终也通报了滑铁卢战败的消息,:-)。
原作者:Christopher H. Sterling
欧洲军队都广泛地运用了传统的通讯手段,包括是传统的步行和骑马的信使、传递战术信息的信号旗,还有用于传递战略和外交信息的长途马车。新的臂板系统也被应用起来用于高速传递信息。伴随着军队体积膨胀,控制整个军队愈发地困难(尤其在新兵比例增长的情况下)。炮兵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也使战场更加混乱。尤其在多国联军作战条件下,语言差异总会迟缓信息传递。
早在1793年,一支被围在瓦朗谢讷(Valenciennes)的法军就曾尝试用热气球来报告他们的困境(不幸的是,热气球飞到了敌军战线上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用信鸽的空中通讯。1794年,法军从奥地利人手中夺回Condé-sur-l’Escaut不到一小时后,沙普臂板信号系统就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巴黎。随后数量可观的臂板系统纷纷搭建起来,其中有一条直接将巴黎和地中海岸的土伦连接起来。沙普系统的特点使它限于传递外交和战略性军事信息而非战术性军事信息。随着法军占领越来越多的地方,更多连往巴黎的臂板系统被搭建起来。
拿破仑的军事通讯系统沿用了沙普系统,在理想状况下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120英里每小时。有人设想开发用马车拖拽的移动臂板系统,但这个设想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夭折了。臂板系统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果敌军从臂板中转站获得了信号表,就会导致军事机密的泄漏。
有些地区没法用臂板系统来通讯,拿破仑的军队运用了一种“信号旗接力”系统。比如炮兵观测任务中,就由信使和信号旗负责完成任务 。但就像臂板系统一样,这些手段都需要晴朗的天气。一旦视觉受阻,就全都失效了。1809年拿破仑在斯特拉斯堡和维也纳的指挥部里,这些通讯手段就都因为天气原因失效了。在其他几个例子中,传统的信件通讯到达了目的地,而本应更快到达的壁板系统却没能完成任务,这反倒让战场环境更错综复杂。
在半岛苦战中, 英军的“威灵顿之线”上的每个据点都用臂板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皇家海军派出人手操作臂板系统,平均每八英里就有一个中转站,这使得当据点被进攻的时候能及时获得支援。英军使用的信号在传统的海军信号上,添加了陆军特有的部分。除此之外,英军还避开法国人的视线建立了一条通讯线路,这大大减轻了邮寄和情报传送的压力。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中,一路上糟糕的能见度及因此带来通讯障碍成为极大的阻碍。
沙普臂板系统迅速被欧洲各国采用,其中挪威作为法国盟国丹麦的一部分,于1809年安装了一条应用频繁的军用臂板系统。这条臂板系统,由三条沿海岸线的线路相连,但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很快停用了。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实瑞典早在1794年就有了臂板系统。
英国人在应对入侵威胁时,建立了由东部海岸直连伦敦的臂板系统线路。在随后几年或多或少模仿沙普系统,相继建立了伦敦连接主要港口和主要海军基地的臂板系统。1816年Francis Ronalds提出了一个电报系统的雏形,但英国海军部认为没有采用的必要就否决了。 英军长期采用的是一种由1797年引入的散发式臂板系统,当时引入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动性和替代早已过时的穆雷(Murray)系统。
顺便说一句,辅助拿破仑作战的臂板系统,最终也通报了滑铁卢战败的消息,:-)。
原作者:Christopher H. Ste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