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回复贴,共1

【原创】┃穿越架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短篇,一发完结
献给我的两位语文老师
古风武侠,架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25 09:10回复
    茶楼早已人满为患。最里边是一方台子,台子上立着一桌一椅,案上摆着折扇一柄,醒木一块。
    听书的客人们议论纷纷。从他们眉飞色舞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对这场书期待已久。
    临近酉时,人声减弱。所有人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每个书座,茶水都已斟满,飘出袅袅热气。
    谁也没有看到,有一道白芒无声无息地探出,悄然带走一个空座上热腾腾的茶。白芒原来是一道匹练,最后那杯子落在了一只素白的手中,滴水未洒。房梁上的客人笑了笑,直接忽略某三小的也嚷嚷着要喝茶的抗议声,清水卧石般的眸子盯住台上。
    ——说书人,出现了。
    有只修长的手挑开台帘,那人矮身上台。听客们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来人一身灰色长褂,长身玉立。额前有几缕碎发,与其他迁客诗人不同,他的头发堪堪盖住耳根,代表着说书一行的干练潇洒。他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镜后一双狭长的眸子微微含笑,浑身散着一股子文人墨客内敛的书香风华。
    他微躬身子,自然而然表现出一份谦虚的样子,踱到桌后,拉开椅子,一撩衣袍坐下了。他将手肘轻搭在桌沿,十指交叉优雅地搁在下巴处,略扫一眼满场听客,目光意味深长地在看似空无一物的梁上停留许久,这才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哟,今个儿又看到了几位新客,王某不才,先在这儿谢您捧了哎。”
    大家纷纷笑起来,说书人也笑了,手放下去,撑住桌案:“咱封神好像也讲了一百五十多回了吧?”
    “王老师,一百八十三!”众人闻声回头,只见一面容清秀的姑娘。姑娘一时也有些不好意思,但秋水般的眸子仍盈盈回望说书人。众人善意地笑笑,暗自琢磨着这是第几个倒贴上来的姑娘。这厢说书人已经回话了,他笑着点点头:“哎谢谢您,真没想到您记忆力这么好。”得到夸奖,姑娘脸更红了,羞怯地低下头。
    “既然咱封神都讲这么长时间了,一百八十三回,那今天咱换个说,”说书人推了推鼻梁滑下的眼镜,声音一沉,“今天讲——三国。”话音刚落,楼外钟声呼应一般“当当”响了五声——酉时已到。
    “时间差不多了,咱开了啊!”说书人气势一变,左手半挽右手袖口,眼中多了三分睥睨天下的凌厉,右手三指拈起那块黑色醒木,手腕一转,将醒木“啪”一声拍在桌上。霎时,群响毕绝,唯闻朗朗评书声响起:
    ——“话说这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那赵云怀揣幼主,一杆龙胆枪前突后刺,愣是在一片敌阵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说书人微仰着脸,湘竹扇在手,往前一挥一翻,听客们便整齐一划随着折扇抬头望去,此刻那扇子便是赵云手中的那柄染血长枪,在说书人的画外音中,书台仿若成了战场,听客们的视野里黄沙漫天,喊杀震耳,沉郁的战鼓声一下一下擂在每个人心上,隆隆,隆隆,大地仿佛在同一时刻地震颤。
    忽闻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叩响,众人遥望,只见一八尺男儿,银袍血甲,左手护着怀中婴儿,右手倒提长枪,只凭两腿一夹马腹,便如虎入羊群窜入敌阵,以一人敌千军,稳如泰山,丝毫不弱气势,一路劈、砍、刺、杀,直叫曹操折了十几员大将。血光四溅,他双目炯炯,低喝一声纵马欲冲出重围,兵卒竟惧其威势,无一敢上前阻拦。他的枪尖拖在地上曳开一道血迹,其马蹄所及之处,尸骨尚温之时,宛若一个杀神。
    那厢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连忙急声问询左右此人是谁。其弟曹洪飞马下山大叫:“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唰啦”一下,说书人展开折扇,微一挑眉:“子龙杀红了眼,气势正盛,高喝回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言毕尚未转身,枪身横扫,挺后刺去,只听咕咚一声闷响——原来又折了一人喔……”
    听客们经不住鼓掌叫好,再转头重新看向景山顶,曹操望着沙场征战的赵云,抚掌喟叹:“好一个常山赵子龙!吾当取之。传令下去,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军士皆应,后人有诗赞曰: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正当听客们听得入神,说书人兴头正盛之时。房梁上,有人探指伸进顺来的热茶,挑起一串禾绿色的茶水,指尖微和,一搓一捻,水流便凝成了一颗晶莹的水珠,在那人极强的内力控制下,水珠从纤细指尖电射出去,目标直指说书人。入耳一阵水声,说书人眼神微动,不动声色地将折扇合起,又唰啦展开,疾如闪电,露出半张湘竹扇面,配合着他正说到的情节随手一捞,看似平常,但当扇面重新面向他时,扇骨上慢慢滚落一颗水珠,禾绿色,甚至还萦绕着淡淡茶香。
    水珠击来凝而不散,当真能耐了。说书人暗笑一声,瞥了眼房梁,口中又是一段精妙绝伦的书段讲完。
    TBC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25 09:15
    回复
      一心二用,还是师兄厉害啊。房梁上某位新客淡淡一笑,理了理颊边鬓发,拎起茶杯盖,略吹一吹,泰然自若地抿上一口,这时听客们又鼓起掌来,于是她的目光重新回到那一人的三国。台上,说书人用指节轻叩桌面——
      只道赵云已冲到外围,又一员大将跳出来,那人横马拦住去路,大喝一声:“赵云休走!”持剑便刺,赵云担心又被追兵缠上,乱斗中伤了幼主,且战且退,不敢恋战,找准时机拨马便走,大将紧追不舍,赵云算计着时间,猛然勒马回身,低喝一声手臂微抬,手腕一转一枪直起,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直奔大将刺去,电光火石之间宛若流星赶月般直接击碎了大奖的护心镜,一枪贯穿他的胸膛。血顺着枪身慢慢渗出,滴滴答答砸下,大将吃惊的眼珠像是要鼓出眼眶,连一句完整的遗言都未曾留下,只“嗬嗬”发出几声不似人声的惨叫。赵云毫不犹豫抽枪而出,大股鲜血便从大将胸口喷洒而出,大将身子歪了歪,咕咚一声倒在地上。
      “好!”听客们掌声雷动,心头滚烫,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只觉一股豪气冲云霄。说书人拂袖一笑,折扇一收啪一声敲在左手掌心。
      接下来又是几人几死,如何如何冲阵,赵云一人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挺枪便战,青虹剑影纷飞,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令曹军将士心神俱颤,闻风丧胆。自长坂坡一役,赵云一战成名。后赵云行至长坂桥,又是张翼德环眼圆睁,声如惊雷,大闹长坂坡,为赵云断后。赵云纵马过桥,为主公献上小公子,刘备掷之于地,痛惜差点损了一员大将。那番个情景,直叫听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三国里他们所钦仰的赵子龙曹孟德夏侯恩张翼德刘玄德,都在说书人一口一扇间活灵活现,说书人沉稳却又不失激昂的声音使他们心绪昂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不求做官扬名只愿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茶水换了一茬又一茬。好像只是几次张口之间,一个时辰的书已经说完了,伴着醒木沉郁地一声叩响,众客从战火纷争中被拉回现实,面上都有少许迷茫之色,惊堂之声带来的微微不真实感后,不再有马蹄嗒嗒兵刃铿锵,不再有战中嘶吼尸落闷响,有的只是桌案后笑得云淡风轻的说书人,狭凤眼卧蚕眉,折扇轻摇而已:“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如入无人之境,诸葛亮驾船来羽扇摇使众将皆露喜。预知军师如何料得军士来江,且听——下回分解。”
      众客意犹未尽地咂咂嘴,依依不舍地离了座,结伴出了茶楼。说书人也兀自收拾了东西,踱入后台,泡上一壶龙井,老神在在地往太师椅上一坐,手笼入袖中,长舒一口气,微阖双眼,悠悠开口道:“师妹,在我这就不必藏了吧,你师兄我虽不才,但耳朵还没聋呐。”
      话音一落,银铃似的笑声已然响起:“师兄的感知还是这么敏锐,师妹佩服!”轻轻地跃下房梁,女子白衣蹁跹,墨发素带,柳眉凤眼,唇边酒窝仿佛盛满清美的月光,右手持着支色泽幽深的墨玉笛,衣襟带花,风华绝代。
      说书人笑一声,打量一番女子,复向椅背上一靠,道:“那三小的,从柜子上下来,红木做的啊,你们也不心疼。”
      又有一阵尴尬的笑声传来,三个姑娘从不远处的木柜上翻落在地,中规中矩站在说书人面前,双膝一弯跪下,三个响头磕下:“拜见师伯。”
      说书人慢慢笑起来,折扇唰啦一展,一派淡然温和:“哎,起来吧。”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6-28 16: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