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
=============================================================================
《阿姜 查 简介》
阿姜 查,泰国东北著名法师.生于西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
幼年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
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 满度过一段开悟
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涵意却深远.他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
,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西方人从他受教.
=============================================================================
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
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
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
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
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
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
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 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
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
——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有些人认为, 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著和卧
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 「三摩地( samAdhi,定)」,字面上的
意思是「稳固地建立起心」。 要增长三摩地,并不必要去压抑心。有些人试图以静静地
坐著,完全不让任何事物干扰他们,来得到平静,但是,这就如死了一般。 修习「三摩
地」是为了增长智慧和理解。
「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 它专住在那一境上呢?它专住在平衡的一境
上,那就是它的境。 但人们试图以安静他们的心来修习禅坐。他们说:「我试图禅坐,
可是我的心连一分钟都无法静下来; 一下子飞到这儿,一下子又飞到其他地方去......
,我怎样才能使它停止下来呢?」你不必去停止它,重点也并不在这里。 有移动的地方
就是理解生起的地方。 有些人抱怨说:「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来;它又跑掉,我就再
一次把它拉回来......」因此它们就坐在那儿拉来拉去。
他们以为自己的心在到处乱跑,实际上,它只是看起来好像在四处乱跑。 举个例子
,看看这间讲堂......,你会说:「噢,好大啊!」事实上它根本不算大。 它看起来是
大或小,都是凭著你对它的感觉。 实际上,这间讲堂的大小只是它的大小,非大也非小
,但人们总是跟随他们的感觉跑。
以打坐来寻找平静......,你必须了解平静是什么。 如果你不了解,就无法寻获它
。 例如:你带枝非常昂贵的笔到寺院来,而在你来这儿的途中,你将笔摆在前面的口袋
,但你拿出来后,却将它放在后面的口袋罢!现在,当你伸进前面的口袋时...... 笔不
在那儿了!你吓了一跳。 你会吓一跳是因为你的误解,你没见倒事情的真相,所以结果
是苦。 不论站、行、来和去,就是不能停止对遗失笔而产生的苦恼。你错误的理解因而
造成你受苦。理解错误会造成苦...... 「真是太可惜了!我几天前才买了那枝笔,现在
遗失了。」
但后来你想起:「噢,当然啦!我去洗澡的时候,将笔放在后面的口袋了。 」当你
一记起这事时,即使还没看到笔,便已经觉得好多了。 你了解吗?你快乐了,也可以停
=============================================================================
《阿姜 查 简介》
阿姜 查,泰国东北著名法师.生于西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
幼年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
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 满度过一段开悟
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涵意却深远.他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
,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西方人从他受教.
=============================================================================
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
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
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
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
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
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
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 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
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
——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有些人认为, 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著和卧
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 「三摩地( samAdhi,定)」,字面上的
意思是「稳固地建立起心」。 要增长三摩地,并不必要去压抑心。有些人试图以静静地
坐著,完全不让任何事物干扰他们,来得到平静,但是,这就如死了一般。 修习「三摩
地」是为了增长智慧和理解。
「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 它专住在那一境上呢?它专住在平衡的一境
上,那就是它的境。 但人们试图以安静他们的心来修习禅坐。他们说:「我试图禅坐,
可是我的心连一分钟都无法静下来; 一下子飞到这儿,一下子又飞到其他地方去......
,我怎样才能使它停止下来呢?」你不必去停止它,重点也并不在这里。 有移动的地方
就是理解生起的地方。 有些人抱怨说:「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来;它又跑掉,我就再
一次把它拉回来......」因此它们就坐在那儿拉来拉去。
他们以为自己的心在到处乱跑,实际上,它只是看起来好像在四处乱跑。 举个例子
,看看这间讲堂......,你会说:「噢,好大啊!」事实上它根本不算大。 它看起来是
大或小,都是凭著你对它的感觉。 实际上,这间讲堂的大小只是它的大小,非大也非小
,但人们总是跟随他们的感觉跑。
以打坐来寻找平静......,你必须了解平静是什么。 如果你不了解,就无法寻获它
。 例如:你带枝非常昂贵的笔到寺院来,而在你来这儿的途中,你将笔摆在前面的口袋
,但你拿出来后,却将它放在后面的口袋罢!现在,当你伸进前面的口袋时...... 笔不
在那儿了!你吓了一跳。 你会吓一跳是因为你的误解,你没见倒事情的真相,所以结果
是苦。 不论站、行、来和去,就是不能停止对遗失笔而产生的苦恼。你错误的理解因而
造成你受苦。理解错误会造成苦...... 「真是太可惜了!我几天前才买了那枝笔,现在
遗失了。」
但后来你想起:「噢,当然啦!我去洗澡的时候,将笔放在后面的口袋了。 」当你
一记起这事时,即使还没看到笔,便已经觉得好多了。 你了解吗?你快乐了,也可以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