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挂印,是功成名就的标志。
虽然说,这主要是男人的竞技场,但女性封侯也不是完全没有。
汉代还多有妇女封侯,得以拥有爵位和封邑的情形。例如,汉高祖刘邦封兄伯妻为阴安侯。吕后当政,封萧何夫人为酂侯,樊哙妻吕媭为临光侯。汉文帝时,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汉武帝也曾经尊王皇后母臧儿为平原君,王皇后前夫金氏女为修成君,赐以汤沐邑。汉宣帝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户万一千为汤沐邑。王莽母赐号为功显君。王莽又曾建议封王太后的姊妹王囧君侠为广恩君,王囧君力为广惠君,王囧君弟为广施君,皆食汤沐邑。东汉时期,东海王刘强临终上疏曾经说道:“天恩愍哀,以臣无男之故,处臣三女小国侯,此臣宿昔常计。”[7]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强因为无子,3个女儿都被封为“小国侯”,刘强以致终生感激。两汉史籍记载女子封侯封君事多至30余例。
为县官有为也,以其故死若伤二旬中死,皆为死事者,令子男袭其爵。毋爵者,其后为公士。毋子男以女,毋女(简369)以父,毋父以母,毋母以男同产,毋男同产以女同产。毋女同产以妻。诸死事当置后,毋父母、妻子、同产者,以大父,毋大父(简370)以大母与同居数者。(简371)[5]
这两组简为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情形下爵位继承人的选立原则。一是所谓“疾死”者,即因疾病而自然逝去者;二是所谓“死事”者,即战死殉国者。第一组简记载的便是关于“疾死置后”的相关规定。简367的残缺部分,整理者依《置吏律》简222:“彻侯得置孺子、良人”,认为当为“子、良人”三字,[6]全句即为“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良人子”。在此,简文道明了“嫡子优先”的继承原则。列侯因疾而薨,在有嫡子的情形下,须以嫡子来继承爵位;若无,方能由孺子之子与良人之子来承嗣。关内侯及以下爵位的拥有者与列侯类似,皆当以嫡子为第一继承人,其它如下妻子、偏妻子等庶子只充任无嫡子时的袭爵递补者,故有学者将上述继承原则简称为“以嫡子为主以庶子为弥补的继承制”。[7]
第二组简反映的是爵主为国捐躯后的置后情况。其继承位序为:子男、子女、父、母、男同产、女同产、妻、大父(祖父)、大母(祖母)、与同居数者。
第一个女侯爷:鸣雌亭侯许负(疑似)
许负是一个相士,有“第一女神相”之称,据说是黄石老人的女徒弟,现在很多相面的口诀都是许负传下来的。
在《楚汉春秋》一书中,明确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封许负为鸣雌亭侯,当时许负只有19岁。至于《史记》和《汉书》,虽然没有提到许负封侯,但是在多处记载中都提到了许负和她的故事,比如说,许负曾经给汉文帝的妈妈薄姬相面,说她能生下天子。
第二个女侯爷:鲁侯底(疵)
《史记》明确记载,“鲁侯奚涓死于战事,高祖六年,因奚涓无子,以其母底(疵)为鲁侯。”
奚涓是西汉开国功臣,“十八侯”之一,战功与樊哙相当。
第三个女侯爷:阴安侯无名氏
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当众位大臣迎接刘恒登基的时候,提到了一大家子亲戚,其中就有一个阴安侯。
据后世考证,这个阴安侯是刘邦的嫂子,也有记载称其为“丘嫂”,因为刘邦的哥哥死得早,所以让嫂子封侯。
《史记·楚元王世家》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刘邦总是带着狐朋狗友到哥哥家里混吃混喝,刘邦的大嫂就故意用铲子刮锅底,造成食物吃光的假象。
不过,这个阴安侯是刘邦的大嫂还是二嫂,尚有争议。
第四个女侯爷:酂(cuó)侯同
根据《汉书·萧何传》记载,萧何死后四年,继承爵位的儿子萧禄也死了,皇太后吕雉就封萧何的夫人同为酂侯。
史书上没有记载萧何夫人的姓氏。
第五个女侯爷:临光侯吕媭(xū)吕后专政的时候,吕家人封王拜侯,自己的妹妹也没落下,给了一个临光侯。
刘邦的小姨子吕媭是樊哙的老婆,吕媭封侯的时候,樊哙已经死了。
吕嬃脾气很大,骂街本事一流,招了不少仇恨,后来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被乱棍打死,连带着她和樊哙的儿子樊伉也被杀。
除了上面所说的五位女侯爷之外,貌似只有明朝的秦良玉被封了忠贞侯,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将军,被单独列传的。不过,给封号的是南明的小朝廷,而且是死后追封的,含金量稍显不足。

虽然说,这主要是男人的竞技场,但女性封侯也不是完全没有。
汉代还多有妇女封侯,得以拥有爵位和封邑的情形。例如,汉高祖刘邦封兄伯妻为阴安侯。吕后当政,封萧何夫人为酂侯,樊哙妻吕媭为临光侯。汉文帝时,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汉武帝也曾经尊王皇后母臧儿为平原君,王皇后前夫金氏女为修成君,赐以汤沐邑。汉宣帝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户万一千为汤沐邑。王莽母赐号为功显君。王莽又曾建议封王太后的姊妹王囧君侠为广恩君,王囧君力为广惠君,王囧君弟为广施君,皆食汤沐邑。东汉时期,东海王刘强临终上疏曾经说道:“天恩愍哀,以臣无男之故,处臣三女小国侯,此臣宿昔常计。”[7]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强因为无子,3个女儿都被封为“小国侯”,刘强以致终生感激。两汉史籍记载女子封侯封君事多至30余例。
为县官有为也,以其故死若伤二旬中死,皆为死事者,令子男袭其爵。毋爵者,其后为公士。毋子男以女,毋女(简369)以父,毋父以母,毋母以男同产,毋男同产以女同产。毋女同产以妻。诸死事当置后,毋父母、妻子、同产者,以大父,毋大父(简370)以大母与同居数者。(简371)[5]
这两组简为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情形下爵位继承人的选立原则。一是所谓“疾死”者,即因疾病而自然逝去者;二是所谓“死事”者,即战死殉国者。第一组简记载的便是关于“疾死置后”的相关规定。简367的残缺部分,整理者依《置吏律》简222:“彻侯得置孺子、良人”,认为当为“子、良人”三字,[6]全句即为“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良人子”。在此,简文道明了“嫡子优先”的继承原则。列侯因疾而薨,在有嫡子的情形下,须以嫡子来继承爵位;若无,方能由孺子之子与良人之子来承嗣。关内侯及以下爵位的拥有者与列侯类似,皆当以嫡子为第一继承人,其它如下妻子、偏妻子等庶子只充任无嫡子时的袭爵递补者,故有学者将上述继承原则简称为“以嫡子为主以庶子为弥补的继承制”。[7]
第二组简反映的是爵主为国捐躯后的置后情况。其继承位序为:子男、子女、父、母、男同产、女同产、妻、大父(祖父)、大母(祖母)、与同居数者。
第一个女侯爷:鸣雌亭侯许负(疑似)
许负是一个相士,有“第一女神相”之称,据说是黄石老人的女徒弟,现在很多相面的口诀都是许负传下来的。
在《楚汉春秋》一书中,明确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封许负为鸣雌亭侯,当时许负只有19岁。至于《史记》和《汉书》,虽然没有提到许负封侯,但是在多处记载中都提到了许负和她的故事,比如说,许负曾经给汉文帝的妈妈薄姬相面,说她能生下天子。
第二个女侯爷:鲁侯底(疵)
《史记》明确记载,“鲁侯奚涓死于战事,高祖六年,因奚涓无子,以其母底(疵)为鲁侯。”
奚涓是西汉开国功臣,“十八侯”之一,战功与樊哙相当。
第三个女侯爷:阴安侯无名氏
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当众位大臣迎接刘恒登基的时候,提到了一大家子亲戚,其中就有一个阴安侯。
据后世考证,这个阴安侯是刘邦的嫂子,也有记载称其为“丘嫂”,因为刘邦的哥哥死得早,所以让嫂子封侯。
《史记·楚元王世家》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刘邦总是带着狐朋狗友到哥哥家里混吃混喝,刘邦的大嫂就故意用铲子刮锅底,造成食物吃光的假象。
不过,这个阴安侯是刘邦的大嫂还是二嫂,尚有争议。
第四个女侯爷:酂(cuó)侯同
根据《汉书·萧何传》记载,萧何死后四年,继承爵位的儿子萧禄也死了,皇太后吕雉就封萧何的夫人同为酂侯。
史书上没有记载萧何夫人的姓氏。
第五个女侯爷:临光侯吕媭(xū)吕后专政的时候,吕家人封王拜侯,自己的妹妹也没落下,给了一个临光侯。
刘邦的小姨子吕媭是樊哙的老婆,吕媭封侯的时候,樊哙已经死了。
吕嬃脾气很大,骂街本事一流,招了不少仇恨,后来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被乱棍打死,连带着她和樊哙的儿子樊伉也被杀。
除了上面所说的五位女侯爷之外,貌似只有明朝的秦良玉被封了忠贞侯,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将军,被单独列传的。不过,给封号的是南明的小朝廷,而且是死后追封的,含金量稍显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