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
1、丈夫
《白虎通》:子者,丈夫之通稱。
2、爵位
顧炎武《日知錄》:周制,公、侯、伯、子、男爲五等之爵,
3、执政之卿
春秋自僖、文以後,執政之卿始稱子。
4、学者
其後匹夫爲學者所宗亦得稱子,老子、孔子是也。
学:
1、仿效
惟其以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爲爲學,則精確不磨。夫學也者,以字義言之,則己之未知未能而效夫知之能之之謂也。以事理言之,則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謂之學。雖稼圃射御之微,亦曰學,配其事而名之也。
2、學而至乎聖人之事
則所謂學者,果何學也?蓋始乎爲士者,所以學而至乎聖人之事。伊川先生所謂『儒者之學』是也。蓋伊川先生之言曰:『今之學者有三:辭章之學也,訓詁之學也,儒者之學也。欲通道,則舍儒者之學不可。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劝学篇》。
3、学为人
尹侍講所謂「學者,所以學爲人」也。學而至於聖人,亦不過盡爲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之言也。夫子之所志,顏子之所學,子思、孟子之所傳,皆是學也。其精純盡在此書,而此篇所明又學之本,故學者不可以不盡心焉。
4、學道
道術之總名。賈誼新書引逸禮云:『小學業小道,大學業大道。』以學道言,則大學之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是也。
5、学术
則學正崇四術,凡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皆是也。此則學也。是诗书礼乐,乃贵贱通习之学,学已大成,始得出仕。所谓先进于礼乐者也。
6、读书
蓋學者所以學聖人之道,而聖人往矣,道在方策也。劉逢錄論語述何:學謂刪定六經也。當春秋時,異端萌芽已見,夫子乃述堯舜三王之法,垂教萬世。非是則子思所謂『有弗學』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7、修身
今人以求知識爲學,古人則以修身爲學。觀於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門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而孔子獨稱顏淵,且以不遷怒、不貳過爲好學,其證一也。孔子又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學也,禄在其中矣。』其答子張學干禄,則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是可知孔子以言行寡尤悔爲學,其證二也。大學之道,『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證三也。
时
1、时时
时习之:无时无刻不学习。焦氏筆乘: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人辟雍。同舍趙孝孫仲脩,伊川先生高弟趙彦子之子也,於某有十年之長。辛丑春同試南宮,仲脩中選,而某被黜。仲脩勉之曰:「公盛年一跌何傷,姑歸讀書可也。」某意不懌。趙曰:「公頗讀論語否?」卽應之曰:「三尺之童皆讀此,何必某。」仲脩笑曰:「公卽知讀此,且道『學而時習之』以何者爲學?」某茫然不知所對。仲脩徐曰:「所謂學者,非記問誦說之謂,非絺章繪句之謂,所以學聖人也。既欲學聖人,自無作輟。出入起居之時,學也。飲食游觀之時,學也。疾病死生之時,亦學也。人須是識得『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方可以學聖人。」某聞其言,頓若有悟。』
2、按时
皇疏云:凡学有三时:一是就人身中为时。凡受學之道,擇時爲先,長則扞格,幼則迷昏。故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内则云:“六年教之数目,十年学书计。十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并是就身中时也。二就年中为时。王制云:“春夏学诗乐,冬夏学书礼。春夏是陽,陽體輕清,詩樂是聲,聲亦輕清。輕清時學輕清之業則爲易入也。秋冬是陰,陰體重濁。書禮是事,事亦重濁。重濁時學重濁之業亦易入也。”三就日中为时。前身中、年中二時,而所學並日日修習不暫廢也。故學記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學而時習之』者,時是日中之時也。
3、时机
焦循論語補疏:當其可之謂時。說,解悦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時也。『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時也。『求也退,故進;由也兼人,故退』,時也。學者以時而說,此大學之教所以時也。
习
1、练习 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此章乃孔子教人之語,卽生平學行始末也。故學必兼誦行,其義乃全。
2、温习。温故而知新
说
梁清遠采榮錄:論語一書,首言爲學,卽曰悦,曰樂,曰君子。此聖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於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適,動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羨之意,而不得不勉力於此也。此聖人所以爲萬世師。
朋
1、志同道合者
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以朋友講習,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遠人且至,況其近者乎?道同齊味,歡然適願,所以樂也。学记言:“学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然则朋来,正是学成之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天下之善士故樂。』
2、同门曰朋
同门者,谓之同处一师门也。大抵學中境次,從黨庠肄習之後,既已分開,又復來合,致足娛樂。與學記所云『敬業樂羣』,檀弓所云『離羣索居』,正可比觀。蓋以離爲苦,則必以合爲樂也。
3、弟子
朋自遠來者,孔子道兼師儒。周禮•司徒師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藝教民。各國學者皆來從學也。蓋學而時習,未有不朋來。聖人之道不見用於世,所恃以傳於天下後世者,朋也。史记世家:‘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即指弟子。礼中庸云:“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此文“时习”是“成己”,“朋来”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验己之功修,又以得教学相长之益,人才造就之多,所以乐也。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亦此意。
人不知:
1、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
“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己学有成举用之也。
2、没有人了解自己 皇疏此有二釋:一云:『古之學者爲己,已得先王之道,含章內映,他人不見知而我不怒也。』
3、学生不知
皇疏后一解云:“君子易事,不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人有钝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之也。后汉儒林传注引魏略云:“乐详字文载,黄初中,征拜博士。时有博士十余人,学多偏,又不熟悉,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质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寑食。”王衡論語駁異:羅近溪謂『愈學而愈悦,如何有厭;愈教而愈樂,如何有倦;故不愠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厭不倦處』。論語補疏:注言『人有所不知』,則是人自不知,非不知己也。有所不知,則亦有所知。我所知而人不知,因而愠之,矜也;人所知而我不知,又因而愠之,忌也。君子不矜則不忌,可知其心休休,所以爲君子也。何平叔云:『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其云『有所不知』者,言學有所不解也。
不愠
1、学在自己,用由天命
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愠之有。又论语下篇:“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正谓己之为学,上达于天,为天所知,则非人所能知,故无所怨尤也。夫子一生进德修业之大,咸括于此章。是故学而不厌,时习也,知也;诲人不倦,朋来也,仁也。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不知不愠也。唯圣者能之也。夫子生衰周之世,知天未欲平治天下,故唯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
2、礼中庸记:“子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3、君子易事不求備
『君子不怒』者,猶言『君子易事不求備』也。
4、此非得之深、養之厚者不能如此
朱子語類:人不知而不愠,自是不相干涉。己爲學之初,便是不要人知,至此而後真能不要人知爾。若煅煉未能得十分成熟,心固有時被其所動,及到此方真能人不我知而不愠也。又曰:不愠不是大怒,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此非得之深、養之厚者不能如此。鹿善繼四書說約:說樂不愠,向非於人所不見之地有內省不疚之功,何以如此真切,如此超脫?此章是孔子自寫生面,全重時習。蓋本心難昧,未嘗不知修持,祇轉念易乖,學而易厭。時習則功夫無問,本體流行,深造自得,欲罷不能,說可知矣。張履祥備忘錄:朱子謂『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難』,不知豈特爲人忽易而已,甚者賤辱之,咎責之,怨惡之,無所不至。舜之於家,文王於朝,孔孟春秋戰國之世,一時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孰能知之?當時而能不愠,豈非甚難?非甚盛德,何以履之而泰然乎?何義門讀書記:此與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同意,非謂世無見用者也。此對上說、樂二字,故云不愠。中庸對上『半塗而廢』,故云不悔。揅經室集:『人不知』者,世之天子諸侯皆不知孔子,而道不行也。『不愠』者,不患無位也。學在孔子,位在天命。天命既無位,則世人必不知矣,此何愠之有乎?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者,此也。此章三節皆孔子一生事實,故弟子論撰之時,以此冠二十篇之首也。二十篇之終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與些始終相應也。蓋獨學共學,教人以學,皆學中事。夫子一生祇學不厭,教不倦,自言如此(見默識節),門弟子言如此(見公西華節),後人言如此(見孟子),故首章卽以此發明之。
子
1、丈夫
《白虎通》:子者,丈夫之通稱。
2、爵位
顧炎武《日知錄》:周制,公、侯、伯、子、男爲五等之爵,
3、执政之卿
春秋自僖、文以後,執政之卿始稱子。
4、学者
其後匹夫爲學者所宗亦得稱子,老子、孔子是也。
学:
1、仿效
惟其以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爲爲學,則精確不磨。夫學也者,以字義言之,則己之未知未能而效夫知之能之之謂也。以事理言之,則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謂之學。雖稼圃射御之微,亦曰學,配其事而名之也。
2、學而至乎聖人之事
則所謂學者,果何學也?蓋始乎爲士者,所以學而至乎聖人之事。伊川先生所謂『儒者之學』是也。蓋伊川先生之言曰:『今之學者有三:辭章之學也,訓詁之學也,儒者之學也。欲通道,則舍儒者之學不可。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劝学篇》。
3、学为人
尹侍講所謂「學者,所以學爲人」也。學而至於聖人,亦不過盡爲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之言也。夫子之所志,顏子之所學,子思、孟子之所傳,皆是學也。其精純盡在此書,而此篇所明又學之本,故學者不可以不盡心焉。
4、學道
道術之總名。賈誼新書引逸禮云:『小學業小道,大學業大道。』以學道言,則大學之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是也。
5、学术
則學正崇四術,凡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皆是也。此則學也。是诗书礼乐,乃贵贱通习之学,学已大成,始得出仕。所谓先进于礼乐者也。
6、读书
蓋學者所以學聖人之道,而聖人往矣,道在方策也。劉逢錄論語述何:學謂刪定六經也。當春秋時,異端萌芽已見,夫子乃述堯舜三王之法,垂教萬世。非是則子思所謂『有弗學』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7、修身
今人以求知識爲學,古人則以修身爲學。觀於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門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而孔子獨稱顏淵,且以不遷怒、不貳過爲好學,其證一也。孔子又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學也,禄在其中矣。』其答子張學干禄,則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是可知孔子以言行寡尤悔爲學,其證二也。大學之道,『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證三也。
时
1、时时
时习之:无时无刻不学习。焦氏筆乘: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人辟雍。同舍趙孝孫仲脩,伊川先生高弟趙彦子之子也,於某有十年之長。辛丑春同試南宮,仲脩中選,而某被黜。仲脩勉之曰:「公盛年一跌何傷,姑歸讀書可也。」某意不懌。趙曰:「公頗讀論語否?」卽應之曰:「三尺之童皆讀此,何必某。」仲脩笑曰:「公卽知讀此,且道『學而時習之』以何者爲學?」某茫然不知所對。仲脩徐曰:「所謂學者,非記問誦說之謂,非絺章繪句之謂,所以學聖人也。既欲學聖人,自無作輟。出入起居之時,學也。飲食游觀之時,學也。疾病死生之時,亦學也。人須是識得『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方可以學聖人。」某聞其言,頓若有悟。』
2、按时
皇疏云:凡学有三时:一是就人身中为时。凡受學之道,擇時爲先,長則扞格,幼則迷昏。故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内则云:“六年教之数目,十年学书计。十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并是就身中时也。二就年中为时。王制云:“春夏学诗乐,冬夏学书礼。春夏是陽,陽體輕清,詩樂是聲,聲亦輕清。輕清時學輕清之業則爲易入也。秋冬是陰,陰體重濁。書禮是事,事亦重濁。重濁時學重濁之業亦易入也。”三就日中为时。前身中、年中二時,而所學並日日修習不暫廢也。故學記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學而時習之』者,時是日中之時也。
3、时机
焦循論語補疏:當其可之謂時。說,解悦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時也。『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時也。『求也退,故進;由也兼人,故退』,時也。學者以時而說,此大學之教所以時也。
习
1、练习 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此章乃孔子教人之語,卽生平學行始末也。故學必兼誦行,其義乃全。
2、温习。温故而知新
说
梁清遠采榮錄:論語一書,首言爲學,卽曰悦,曰樂,曰君子。此聖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於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適,動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羨之意,而不得不勉力於此也。此聖人所以爲萬世師。
朋
1、志同道合者
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以朋友講習,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遠人且至,況其近者乎?道同齊味,歡然適願,所以樂也。学记言:“学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然则朋来,正是学成之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天下之善士故樂。』
2、同门曰朋
同门者,谓之同处一师门也。大抵學中境次,從黨庠肄習之後,既已分開,又復來合,致足娛樂。與學記所云『敬業樂羣』,檀弓所云『離羣索居』,正可比觀。蓋以離爲苦,則必以合爲樂也。
3、弟子
朋自遠來者,孔子道兼師儒。周禮•司徒師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藝教民。各國學者皆來從學也。蓋學而時習,未有不朋來。聖人之道不見用於世,所恃以傳於天下後世者,朋也。史记世家:‘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即指弟子。礼中庸云:“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此文“时习”是“成己”,“朋来”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验己之功修,又以得教学相长之益,人才造就之多,所以乐也。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亦此意。
人不知:
1、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
“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己学有成举用之也。
2、没有人了解自己 皇疏此有二釋:一云:『古之學者爲己,已得先王之道,含章內映,他人不見知而我不怒也。』
3、学生不知
皇疏后一解云:“君子易事,不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人有钝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之也。后汉儒林传注引魏略云:“乐详字文载,黄初中,征拜博士。时有博士十余人,学多偏,又不熟悉,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质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寑食。”王衡論語駁異:羅近溪謂『愈學而愈悦,如何有厭;愈教而愈樂,如何有倦;故不愠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厭不倦處』。論語補疏:注言『人有所不知』,則是人自不知,非不知己也。有所不知,則亦有所知。我所知而人不知,因而愠之,矜也;人所知而我不知,又因而愠之,忌也。君子不矜則不忌,可知其心休休,所以爲君子也。何平叔云:『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其云『有所不知』者,言學有所不解也。
不愠
1、学在自己,用由天命
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愠之有。又论语下篇:“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正谓己之为学,上达于天,为天所知,则非人所能知,故无所怨尤也。夫子一生进德修业之大,咸括于此章。是故学而不厌,时习也,知也;诲人不倦,朋来也,仁也。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不知不愠也。唯圣者能之也。夫子生衰周之世,知天未欲平治天下,故唯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
2、礼中庸记:“子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3、君子易事不求備
『君子不怒』者,猶言『君子易事不求備』也。
4、此非得之深、養之厚者不能如此
朱子語類:人不知而不愠,自是不相干涉。己爲學之初,便是不要人知,至此而後真能不要人知爾。若煅煉未能得十分成熟,心固有時被其所動,及到此方真能人不我知而不愠也。又曰:不愠不是大怒,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此非得之深、養之厚者不能如此。鹿善繼四書說約:說樂不愠,向非於人所不見之地有內省不疚之功,何以如此真切,如此超脫?此章是孔子自寫生面,全重時習。蓋本心難昧,未嘗不知修持,祇轉念易乖,學而易厭。時習則功夫無問,本體流行,深造自得,欲罷不能,說可知矣。張履祥備忘錄:朱子謂『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難』,不知豈特爲人忽易而已,甚者賤辱之,咎責之,怨惡之,無所不至。舜之於家,文王於朝,孔孟春秋戰國之世,一時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孰能知之?當時而能不愠,豈非甚難?非甚盛德,何以履之而泰然乎?何義門讀書記:此與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同意,非謂世無見用者也。此對上說、樂二字,故云不愠。中庸對上『半塗而廢』,故云不悔。揅經室集:『人不知』者,世之天子諸侯皆不知孔子,而道不行也。『不愠』者,不患無位也。學在孔子,位在天命。天命既無位,則世人必不知矣,此何愠之有乎?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者,此也。此章三節皆孔子一生事實,故弟子論撰之時,以此冠二十篇之首也。二十篇之終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與些始終相應也。蓋獨學共學,教人以學,皆學中事。夫子一生祇學不厭,教不倦,自言如此(見默識節),門弟子言如此(見公西華節),後人言如此(見孟子),故首章卽以此發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