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慈智慧养老吧 关注:4贴子:215
  • 5回复贴,共1

【君慈智慧养老】怎么吃都不胖的人的翔,就是你的减肥良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事的源头,要回到1958年。
当时,一种名叫伪膜性肠炎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 Eiseman,对4名患有严重伪膜性肠炎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益生菌等治疗手段,但病人仍腹泻严重,甚至出现休克。无奈之下,医生最终和患者及家属商议,用患者家属的大便制成粪水对患者进行灌肠。结果,其中3名患者在几天之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另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则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记录了粪便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疾病。


1楼2017-06-28 10:01回复
    然而事实上,采用粪便治疗肠道感染/炎症的历史甚至更早:
    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便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 16世纪,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
    其实无论是健康人的或者动物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严重肠道炎症/感染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肠道微生物群紊乱都可以通过移植健康微生物群的方法加以纠正,从而“屎”到病除。
    所以与其说这种治疗叫做“粪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ation),不如说是“肠道微生物移植”(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病患更好接受一点。所以学术界为了折中,干脆叫它“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2楼2017-06-28 10:02
    回复
      其实治疗过程并不是让患者把健康人的翔趁热吃下去。中间还有很多步处理,使翔从色香味上更好接受一点。比如制成微生物悬液(淡黄色),微生物干粉装进五颜六色的胶囊外壳里,等等。让吃翔的患者可以好接受一点。


      3楼2017-06-28 10:02
      回复
        说了粪便移植的这些好,再说一个粪便移植造成的副作用——发胖: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报告了一个病例,一位以前不胖的女患者在移植了超重女儿的粪便之后体重增加了36磅。她在手术之后食用了由医生监督的液体蛋白质饮食和进行了运动疗法,但仍旧变胖了。 她的医生说,患者一年之后回来抱怨增加了大量体重,她觉得自己体内某个开关突然翻转了。医生表示他现在建议不要使用肥胖者捐赠的粪便。 此前科学家已经发现,移植偏瘦的人捐赠的粪便能降低体重。
        后来通过一些列动物实验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移植肥胖个体的粪便菌群,受体会逐渐变胖。而肥胖个体接受了较瘦个体的粪菌移植则可以慢慢变瘦。
        可见有些时候不是你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就能够真的瘦下来的。人家胡吃海塞还能照样苗条的人可能是肠道菌群比你的更加健康一些。
        学术界也有人指出遗传是肥胖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科学家们也确实通过基因操作制造出先天性携带肥胖基因的老鼠,也制造出先天性缺乏 SEL1L基因 的小鼠,使其脂肪细胞囤积脂肪的能力受限,不易变胖。


        4楼2017-06-28 10:03
        回复
          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确实可以左右个体的肥胖程度,但是有时候这种一家人都胖/瘦不一定全是基因的锅。
          有可能是一家人一天到晚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吞进一些来自家人肠道的细菌。真的是这样,别笑。就算你洗手洗的干净,也还是难免的。尤其是刚会爬行的婴儿,哪儿都敢去,啥都敢往嘴里放,你懂的。
          这种微生物引起的特质被误认为“遗传”的例子还有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给受者。所以说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家长千万不要把食物嚼烂了喂给婴儿,你的爱真的有可能是伤害。
          最后总结一下,本答案给出的两个可能性:
          1.肠道菌群影响个体胖瘦;
          2.遗传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低也会影响个体的胖瘦。


          5楼2017-06-28 10:03
          回复
            南京迈特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君慈智慧养老品牌为您提供专业养老解决方案!


            6楼2017-08-01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