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吧 关注:343贴子:3,356
  • 10回复贴,共1

《吊屈原赋》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的中国,其千年的帝王制度之下,不知道诞生了多少忠臣功臣佞臣小人,不知道存在了多少怀才不遇之士。这是我们所无法统计的一个数字,但是无数优秀的文 学作品告诉了我们作者的忧郁与怨念。屈原的人格,千百年来,对于文人学者已经成为一种典范。历代的诗人词人、尤其是迁客骚人,大抵都以屈原的精神为依傍。也可以说,屈原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形成一个修身洁行的传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29 14:06回复
    汉代的 贾谊,唐代的杜甫,其精神境界都直接继承了屈原的传统。从这一点看,屈原影响于传统的民族性格,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屈原在文学方面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屈原的《离骚》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骚体作品。从 汉代开始,贾谊的《吊屈原文》、《鵩鸟赋》固是骚体,严忌的《哀时命》、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也都是骚体。到唐代,柳宗元的《瓶赋》、《惩咎赋》等也都是骚体的传统。其次是在屈原的《卜居》、《渔父》之后,也产生了一些“对问”体的作 品。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5 09:27
    收起回复
      宋玉的《对楚王问》固是开端,而在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杨雄的《解嘲》都是此类作品的继续。到了唐代,韩愈的《进学解》也是这类作品的传统。当然,屈原的文学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上述两端。刘勰《辩骚》说:“枚贾追风 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其影响之深远,遍及历朝历代,而且深入到各类文人学子。这不是任何作家诗人所能企及的。屈原用一部《离骚
      》 宣告了中国古代诗歌时代的伊始,更是阐明了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7 19:38
      回复
        我们看到了,后人记住了,记住了这个愤懑而投江的爱国诗人臣子的呐喊。当然,不仅仅是我们,别人也看到了,少 年得志而又遭群臣忌恨被贬的贾谊在其被贬长沙之后也想到了屈原,贾谊之才路人皆知,18岁便开始走上了仕途,其火箭般地蹿升速度终究让他成为了群臣嫉妒的对象,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才子被贬到了偏远的南蛮地区,成为了长沙王的太傅 ,这一中央下调到地方的反差让贾谊郁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13 13:30
        回复
          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长沙民间认为猫头鹰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凑巧碰上这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 便写下《鸟赋》,假借与鹏鸟的问答,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宽解。所幸的是,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这一不幸的遭遇也让贾谊修成了与《过秦论》,《鵩鸟赋》一样被广为传扬的名赋:《吊屈原赋》。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20 09:05
          回复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由来和投书江中以凭吊屈原时的尊敬而哀伤的心境,在全文的开端就把 自己的耿耿忠心却要竢罪长沙和屈原的洁白清忠而遭世罔极紧紧的联系起来,为下文的吊古伤今铺垫好了环境与气氛。之后又列举一连串事非颠倒,本末倒置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尖锐激烈地讽刺和批判了这个混沌污浊的社会现实,如果说这里咒骂 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现实,那么今天(汉初)又何尝不如此呢?作者用一石双鸟的办法,即是吊古又是伤今,从而抒发出自己满腔的不平之气。正文只是表达了对屈原的沉痛哀悼,为屈原的生不逢时,对贤愚倒置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平。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25 09:08
            回复
              从而进一步抨击了“汙读”一样的黑暗朝廷和“螘蝼”一样的奸佞小人。纵观全篇,我们看到了贾谊谪往长沙的路上,临湘水凭吊屈原时的愤激之情,吊屈原何尝不是哀自己呢 ?他借屈原之故事,抒自己的不平。用蟂獭,用虾蛭,用犬羊,用螘蝼痛快淋漓地斥骂了那些当路奸佞。用鸾凤,用周鼎、用神龙热烈赞颂了先贤屈原的高风亮节。从中表现出作者善善恶恶,不与小人同伍的强烈爱憎之情。从赋体的演变上看, 吊屈原赋》基本上继承了楚辞的修辞方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02 09:20
              回复
                但句式趋向于整齐对称。表现出从楚辞向散体赋过渡的痕迹。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 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02 09:34
                回复
                  不过,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贾谊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动。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将居住在卑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 能长寿,但仍不愿去自尽。他在《吊屈原赋》中表示 “天下九州都会有施展抱负的地方,又何必仅苟怀这一个都城?凤凰在千仞之上飞翔,选择有道德生辉的地方落下;如见到苛细的小人,险恶的征兆就重击翅膀离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02 09:35
                  回复
                    贾谊和屈原这种见解的差异, 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死观。屈原所怀的是儒家杀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实现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贾谊除具有儒家思想外,还兼有盛行于汉初的道家旷达精神。所以,如将两人的作品加以对比,就可以发现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方面,贾谊没 有屈原那样深沉;在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上,贾谊也不及屈原那么执着,似乎他对世事显得更豁达,更彻悟。《吊屈原赋》篇幅比较短小,但情真意切,打动人心。它一反汉初“《七谏》《九怀》《九叹》《九思 一类东施效颦的形式主义作品,也不像后来的散体大赋那样洋洋洒洒、恣意铺陈,追求辞藻的文字游戏。贾谊的骚体赋,如同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一曲抑郁忧伤的小夜曲,久久地回荡在千百年来读者的心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02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