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弥乐佛吧 关注:30贴子:1,271
  • 10回复贴,共1

【圣主弥乐佛】明道知佛,圆满解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因乘五道:
  成佛的修证过程可以略分为五个道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1、资粮道:是凡夫学佛知见,发愿修道的开始,是消业、培福的身、口、意善增上业行。比如:念佛、拜佛、供奉佛、唱赞佛、读经、自忏、持戒、修善、建道场、禅定、弘法、护法等。
  2、加行道:是凡夫发愿学佛智慧的增广、提高、深入阶段,是培福、增慧的身、口、意清静增上业行,是强化资粮道修行的精进。
  3、见道:是通过消业、培福、增慧,能够自内所证人无我的身空境界,见到法界体性的部分空智现前,对出世间空慧有所了解,进入圣者行证的开始。
  4、修道:体证身空之出世间智慧之保任行持阶段,对世、出世间福慧进一步增广,有为之修法渐次放下,趋入无为。
  5、无学道:断除我执、法执,证心空无漏慧,入无学位,无住生心,起无住行,自然任运,无为而用,福慧双圆,是度生能力、度生资粮、度生愿力圆满阶段。是出世间智慧圆满和入世间后得智训练圆满的阶段。度生资粮的积累时间一般是三大阿僧祇[qí]劫,是从无生法忍的有余依涅槃,到无余依涅槃的体证阶段。
  五道是罗汉乘、菩萨乘、金刚乘之通途。
  四果罗汉之初果(斯陀含)入流位,属于见道位;二果(须陀洹[huán])一往来和三果(阿那含)不来,属修道位;四果(阿罗汉)属于无学位。
  十地菩萨之极喜初地位,属于见道位;二地到七地菩萨(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属于修道位;八地到十地菩萨属于无学道位。
  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凡夫行证;见道和修道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圣者行证;无学道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实践之佛行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1 11:12回复
    二、报化身果乘四佛:
      1、因地佛:烦恼所知二障尽,根本后得智圆满,入法界性等觉心,常乐我净超一异,无住涅盘究竟位,清净自在出入世,无为任运度生行,愿力能力勤训练,无厌垢中结佛缘,历劫随侍果地佛,弘法救度护佛法,圆满功德因地佛。
      2、果地佛:寂灭智慧妙觉心,三念已住大自在,度生愿力和能力,世出世间功德圆,功德福德广积攒,历劫无厌默默干,供佛承事及威仪,随侍法王福慧全,择生清净导众生,成熟有情到彼岸,弘法救度护佛法,圆满福德果地佛。(三念:对敬信者不喜,对不敬不信者不怒,对敬信与不敬信兼具者,不生相应喜怒)。
      3、法王佛:福德圆满大愿王,三界慈悲大普渡,具大威猛无能胜,三不自律行愿心,圆满我无利他誓,圆满度生圣事业,规则方案总设计,导化众生得解脱,依报庄严广摄授,佛土超拔带业灵,引领诸佛诸菩萨,诸佛之王法王佛。(三不自律:身不须自律、言不须自律、心不须自律,因获自在,无须约束)。
      4、圆满佛:法王最后人间现,度尽有缘愿圆满,应度可度皆度尽,未度也做得度缘,授记接班替补佛,安排交接法王位,大愿大行大圆满,四如意足功果圆,愿做能做所做尽,唯涅槃心是归趣,无有能封所封佛,清静寂灭圆满佛。(四如意足:身如意足、心如意足、智如意足、缘如意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1 11:15
    回复
      三、报化身佛的十别名号:
        1、如来:乘智慧抉择之愿而来,于第一义谛,正觉本原法身遍满,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成等正觉者,名如来。莲花化生,报身如来也,人间应身,化身如来也。
        2、应供:为人天福田,应受天上人间供养。众生由供佛善因,结佛缘,得到正向他力帮助,得善启,增福慧,直至圆满福慧,解脱烦恼苦厄轮回。
        3、正遍知(亦名正等觉):具足根本智和后得智,了知一切善清静正法,以平等心,能开觉一切众生,修无上道。
        4、明行足:身口意业清净,觉圆满,于自愿力行一切善,修满足,行圆满。
        5、善逝:能断诸惑,妙出世间,妙往涅盘,趣证佛果,自在入寂。
        6、世间解:对法界和众生,世出世间因果诸法、解脱诸法,无不了解,善巧解疑答惑,方便引导入解脱门。
        7、无上士:业惑净尽,更无所断,入世出世,福慧圆满,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
        8、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悲切语、棒喝语、直言语等,说种种法,行种种大丈夫度生事业方便,调服制御一切众生,令其修行,离轮回垢染,使往涅盘。
        9、天人师:为众生眼目,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令解脱烦恼,趣入涅槃,所有天上人间的天魔、外道、释、梵、天龙、人、非人等一切众生,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
        10、世尊:以无上智,破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无我利他,慈悲导化救度,而为世间天人凡圣,尊重恭敬。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1 11:16
      回复
        四、五种佛身:
          1、本原法身:自有永有,无形无相,遍一切处;
          2、自受用报身:无始无终,真空妙有,教化法身大士(因地佛)所现身;
          3、他受用报身:有始有终,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教化罗汉、地上菩萨、天仙、天使;
          4、胜应化身:亦名变化身,有始有终,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所见身;
          5、劣应化身:也名化身,有生有死,凡夫所见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01 11:17
        回复
          五、报化身佛七智:
            1、根本智:断除结缚,无烦恼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空无漏,也叫漏尽通和一切智,因地佛所证,法界体性空智;
            2、后得智:真空生妙有,妙有四灵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不圆满现前,也叫道种智;
            3、一切种智:根本智、后得智圆满,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现前;
            4、愿生依报庄严智:愿觉知定,发愿广度众生,圆满福德智慧资粮,感生佛土和眷属庄严生所智;
            5、四无碍智: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辨才无碍智。
            6、四无畏智:说觉知无所畏惧智,说染净无所畏惧智,说解脱道无所畏惧智,说障蔽无所畏惧智。
            7、无上智:一切种智、愿生依报庄严智、四无碍智、四无畏智圆满,世、出世间自利利他圆满之智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1 11:17
          回复
            六、圆满佛十八不共功德:
              1、身无失误;2、言无失误;3、心无疏忽;4、定无散乱;5、见无相异;6、事无遗误;7、不失意向;8、不失勤奋;9、不失观注;10、不失禅思;11、不失智见;12、不失静慧;13、一切身业不离智慧;14、一切言业不离智慧;15、一切意业不离智慧;16、知过去一切事无碍;17、知一切未来事无碍;18、知一切现在事无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01 11:18
            回复
              七、四种佛土:
                1、常寂光净土:大圆镜智所现,自受用报身住处,在无色界;
                2、实报庄严土:平等性智所现,他受用报身住处,在色界;
                3、方便有余土:妙观察智所现,胜应化身住处,在欲界空居天界;
                4、凡圣同居土:成所作智所现,劣应身住处,在欲界地居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01 11:18
              回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源自 圣主弥乐佛救度网(www.stlord.top)。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01 11:19
                回复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南无圣主弥乐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01 11: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01 11:2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7-01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