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乘五道:
成佛的修证过程可以略分为五个道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1、资粮道:是凡夫学佛知见,发愿修道的开始,是消业、培福的身、口、意善增上业行。比如:念佛、拜佛、供奉佛、唱赞佛、读经、自忏、持戒、修善、建道场、禅定、弘法、护法等。
2、加行道:是凡夫发愿学佛智慧的增广、提高、深入阶段,是培福、增慧的身、口、意清静增上业行,是强化资粮道修行的精进。
3、见道:是通过消业、培福、增慧,能够自内所证人无我的身空境界,见到法界体性的部分空智现前,对出世间空慧有所了解,进入圣者行证的开始。
4、修道:体证身空之出世间智慧之保任行持阶段,对世、出世间福慧进一步增广,有为之修法渐次放下,趋入无为。
5、无学道:断除我执、法执,证心空无漏慧,入无学位,无住生心,起无住行,自然任运,无为而用,福慧双圆,是度生能力、度生资粮、度生愿力圆满阶段。是出世间智慧圆满和入世间后得智训练圆满的阶段。度生资粮的积累时间一般是三大阿僧祇[qí]劫,是从无生法忍的有余依涅槃,到无余依涅槃的体证阶段。
五道是罗汉乘、菩萨乘、金刚乘之通途。
四果罗汉之初果(斯陀含)入流位,属于见道位;二果(须陀洹[huán])一往来和三果(阿那含)不来,属修道位;四果(阿罗汉)属于无学位。
十地菩萨之极喜初地位,属于见道位;二地到七地菩萨(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属于修道位;八地到十地菩萨属于无学道位。
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凡夫行证;见道和修道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圣者行证;无学道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实践之佛行证。
成佛的修证过程可以略分为五个道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1、资粮道:是凡夫学佛知见,发愿修道的开始,是消业、培福的身、口、意善增上业行。比如:念佛、拜佛、供奉佛、唱赞佛、读经、自忏、持戒、修善、建道场、禅定、弘法、护法等。
2、加行道:是凡夫发愿学佛智慧的增广、提高、深入阶段,是培福、增慧的身、口、意清静增上业行,是强化资粮道修行的精进。
3、见道:是通过消业、培福、增慧,能够自内所证人无我的身空境界,见到法界体性的部分空智现前,对出世间空慧有所了解,进入圣者行证的开始。
4、修道:体证身空之出世间智慧之保任行持阶段,对世、出世间福慧进一步增广,有为之修法渐次放下,趋入无为。
5、无学道:断除我执、法执,证心空无漏慧,入无学位,无住生心,起无住行,自然任运,无为而用,福慧双圆,是度生能力、度生资粮、度生愿力圆满阶段。是出世间智慧圆满和入世间后得智训练圆满的阶段。度生资粮的积累时间一般是三大阿僧祇[qí]劫,是从无生法忍的有余依涅槃,到无余依涅槃的体证阶段。
五道是罗汉乘、菩萨乘、金刚乘之通途。
四果罗汉之初果(斯陀含)入流位,属于见道位;二果(须陀洹[huán])一往来和三果(阿那含)不来,属修道位;四果(阿罗汉)属于无学位。
十地菩萨之极喜初地位,属于见道位;二地到七地菩萨(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属于修道位;八地到十地菩萨属于无学道位。
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凡夫行证;见道和修道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实践之圣者行证;无学道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实践之佛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