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yxww.cn/news.asp?newsid=315282
如今的剑阁县城已于14年前迁址到40公里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早在清初,乔钵在剑州任上就提出了迁城到离城北半里的汉阳山的想法。他有一双穿透黑夜的眼睛,他的心中琢磨着剑州的未来。
城市为兵锋指向,其兼具的固守功能一直被政治家、兵家看重。不大的州城在明以前就屡遭破坏,乔上任时的官署早已经破败不堪,任初不得不带头捐资重修廨舍。他洋洋洒洒写就《迁城议》:“城居剑阁之南,为入蜀孔道,自古用兵者必出剑阁,则州为首害之地。城东南逼河,时有水患,南北西皆处高山之麓,……无怪乎其屡失也。睇观城北半里有汉阳山焉,山顶平衍,较州城更大,三面有陡崖,……真天府矣。……有力而行之者,功在万世”。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颇具远见卓识的,这样的考量出自州城先天不足的地理环境和千百年来惨痛的守城教训,如果说剑门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相隔仅30公里的州城则是易攻难守之地,几无军事价值可言,还大大消抵了剑门“蜀北屏障”作用。
如今的剑阁县城已于14年前迁址到40公里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早在清初,乔钵在剑州任上就提出了迁城到离城北半里的汉阳山的想法。他有一双穿透黑夜的眼睛,他的心中琢磨着剑州的未来。
城市为兵锋指向,其兼具的固守功能一直被政治家、兵家看重。不大的州城在明以前就屡遭破坏,乔上任时的官署早已经破败不堪,任初不得不带头捐资重修廨舍。他洋洋洒洒写就《迁城议》:“城居剑阁之南,为入蜀孔道,自古用兵者必出剑阁,则州为首害之地。城东南逼河,时有水患,南北西皆处高山之麓,……无怪乎其屡失也。睇观城北半里有汉阳山焉,山顶平衍,较州城更大,三面有陡崖,……真天府矣。……有力而行之者,功在万世”。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颇具远见卓识的,这样的考量出自州城先天不足的地理环境和千百年来惨痛的守城教训,如果说剑门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相隔仅30公里的州城则是易攻难守之地,几无军事价值可言,还大大消抵了剑门“蜀北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