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科学家还向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材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极光提供了方便。伽利略是第一个用“北极光”一词来定义此这一自然现象的学者。极光的出现与地球磁场密切相关。得出这一科学结论的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些科学家。研究表明,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每小时以150万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所捕获。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中的氮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紫色和红色,被碰撞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
关于北极光活动的范围,纳兰?科奇女士告诉我,它常常在北极磁附近的一个椭圆形区域内移动,能够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在每11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极光活动区域最大。也有人说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一年中有200多个夜晚可以见到北极光。现在对极光的观测又向新的领域前进。一些科学家把兴趣放在搜集极光发声上,他们中有的人已经侦测到极光发出嗡嗡声和嘎吱声。
逢笑必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