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吧 关注:23,675贴子:409,359

分享一下我县(川西北某县)川话的一些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带uang韵母的字,在口语中很多时候韵母变成ong;比如黄huang被读成hong,为了区分红,有时候需要强调是菜hong色;床、窗、霜等字有这样的变化;
2,韵母是eng的字,南方人很多时候念成的是ong;但是我们县的情况是这些字可以念成ong也可念成ang;比如蒙、风,甚至有时候把芳fang念成Fong;(这种字一般是声母p、m、f、b);补充一个:被水淹死,成为“瓮”死,这个瓮读法分化为wang,wong,ong,wen(现在wen是主流)
3,县里部分字词读法用法有明显分化:①鱼腥草,一派读作猪屁股;一派读作猪皮孔;②水烫或者热,一派用nai,一派用烧sao;而且一般用sao的人住在平坝,用nai的一派多位丘陵;③红豆腐,一种西南西北都有的吃食,县里一派读作红豆腐,一派读作豆腐於或者豆腐嫣儿;同样有平坝与丘陵的区分;④桑葚,一派读作桑果儿,一派读作桑疙儿,还有一派读作桑胚儿,(山上把野生鲜艳的小果被称为胚儿)⑤表示植物或者头发指甲生长或保留的动词,一派用“富”,头发富得很长;一派用“静”,指甲静得很长;⑥长头发,一派称“毛根儿”,另一派称帽根儿⑦玉米剥掉玉米粒,剩下的部分,一派念作fu1fu1(应该就是核核huhu);另一派念作gu2gu2⑧现在打麻将,管一种算钱的打法,一派叫做吃水,一派叫做刮风下雨;⑨把外公、外婆一派称家公、家婆;一派就是外公外婆或外爷⑩老一辈有把爸爸叫“巴巴”,妈妈叫“咩咩”的被认为是广东人;也有称爸爸为“大大”的
4,①县东北方向乡镇存在f、h混用现象,比如理发,念作理华;②县东北接近市区,把“我们”念作wo3们;而其他是念作wo1们;③同样县东北乡镇同市区一样将“扔”念作“耳”。其他一般用甩或者丢;④关于“溪”的读法,现在很少念“qi”了;但是县西南一乡镇把一条名为“白溪河”中的溪念作ji;⑤有把"就是”念做“豆是”的老人,也有不这样念的老人;⑥有把菊花、局长的ju念作qu的存在,类似的捷jie念作qie;⑥东南方一乡镇存在把麦、墨念做mie的现象
想起了再补充


IP属地:四川1楼2017-07-03 14:38回复
    那个我的念法是ngo;习惯打成wo了


    IP属地:四川2楼2017-07-03 14:40
    收起回复
      你说的第一个,我外婆就有。我外婆是丹棱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3 21:46
      收起回复
        红豆腐,和豆腐於,哪派是平坝哪派是丘陵?


        IP属地:四川4楼2017-07-03 23:10
        收起回复
          植物,头发,指甲那条的叫法很稀罕。也听说过叫“秀”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5 09:07
          回复
            楼主说的这些好像我们这边也是这样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05 13:59
            收起回复
              正想说是不是安县,结果前面有人说了。借问一句,楼主说的是否就是:以秀水为代表的平坝片区跟安县其他地区的区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14 07:35
              收起回复
                肯定是安县。。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2-09 01:22
                收起回复
                  帮庞盲是不是ong?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09 01:25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个,比较特别的,县西南部乡镇把拉链称作“拉簧”(具体叫拉簧的,并不是拉链;而是弹簧的一种);而川东好像叫拉丝的挺多。顺便说一下空竹叫提簧。这个挺普遍的。


                    IP属地:四川11楼2017-12-10 20:43
                    回复
                      说外公外婆都是普通话影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29 17:10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个,关于儿化音的问题,我注意到本县人,特别是70后以前生人,存在一种现象就是er这种卷舌卷不上去,就发成ei或者e的音。比如老汉儿与老黑同音。儿与额叠韵。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注意去听,还是比较诧耳。可能80后90后受到普通话影响更多,这种现象较少存在。但是在老一辈中,这种现象也不是整齐出现,感觉两种读法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可能与部分广东人说普通话时,读二读成恶。道理类似。


                        IP属地:四川14楼2018-03-30 13:00
                        收起回复
                          再补充一个,有听到过把“专”zuan1,念作zuen1的老人。组词zuan1门。但十分稀少


                          IP属地:四川15楼2018-03-30 15:40
                          收起回复
                            关于全县分派的问题,做一个总结性说明。全县比较大的河流有三条:干河子、秀水河与安昌河。前两条河属于凯江(中江)支流,后一条河涪江上游。这三条河的流域范围大致可以就可以说明方言中分派的情况。凯江流域上游乡镇为高川、雎水、沸水、秀水、迎新、河清、永河、塔水。而安昌河流经的区域为茶坪、晓坝、安昌、黄土、花荄、界牌等乡镇。这两大流域之间的一些乡镇属于过渡区域。但是我提到的分派情况并不是如此一致,但范围大致相当。根据红豆腐的喊法分为A(红豆腐)、B(豆腐淤);鱼腥草的喊法A(猪屁股、折耳根)、B(猪皮孔、截耳根);表示植物生长、头发指甲生长的动词A(富)、B(静)。桑葚的喊法A(桑果儿)、B(桑per)
                            A派:高川、雎水、沸水、秀水、迎新、河清、桑枣、安昌(现属于北川,但原先是县城)等
                            B派:黄土、花荄(新县城)、界牌、罗兴、兴仁、塔水等
                            B派中前几个花发、黄房想混,A派及B派中部分不混。
                            称水烫为nai4,也集中在B派。
                            永河,属于塔水、河清的过渡区域,所以两种说法都有。
                            塔水也有比较突出的差异,比如桑葚有很多喊桑ger,红豆腐喊豆腐yer(应该是豆腐淤的儿化变音)。存在e-ie
                            如墨me2-mie2。
                            河清的是除了黄花界这种花发相混之外,口音最为有特色的。具体特征难以描述,相对来说更加硬朗,语末时常会带一点“啊”之类的虚音一样(这是听我同学描述)
                            关于,前面提到的平坝、梁子的分派说法,大体上A派就属于以秀水为中心的平坝地区及周边。B派是黄土到塔水的广大梁子地区(不是很严谨)


                            IP属地:四川16楼2018-04-01 13: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