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吧 关注:596,759贴子:8,267,847
  • 6回复贴,共1

紫砂壶──工艺特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茶具类型
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团饼茶改芽茶作为贡茶之后,泡饮成为最为普遍的饮茶方式,茶具的功能和类型也反映着这种新的饮茶方式,其中工夫茶和盖碗茶具颇具代表性。这一时期常见的茶具类型有茶壶、茶碗、茶盏、茶船(茶托)、茶匙、茶洗、茶叶罐、茶盘、盖碗、茶巾、竹夹。这一时期英国的茶具通常也是成套地出现,一般包括:茶壶、茶杯、茶叶罐、茶匙、茶刀、滤勺、小碟、放茶渣的碗、糖罐、奶盅、饼干夹、三层点心盘、茶巾、保温罩、热水壶、托盘。


1楼2017-07-04 19:31回复
    2.造型特征
    中国的茶具造型丰富多样,仅壶的造型就有提梁壶、方壶、圆壶、子母壶,以及各种模仿自然形态的南瓜壶、竹节壶、梅段壶、莲蓬壶、桃壶等。另外,用于作为茶碗底托的茶船也是中国茶具中造型比较特殊的一类茶具。这种茶具因制作成船的造型而得名。整体来看,中国茶具造型趋于典雅规整,外轮廓线条流畅简洁。由于对饮茶的特殊定位,茶具体量相对较小。


    3楼2017-07-04 19:32
    回复
      在茶壶和茶杯把手的设计上,尤其是茶壶把手的设计,通过提高把手的位置使整个茶壶更加高挑挺拔。从茶具的体量来看,这一时期的英国茶具相对普遍偏大,尤其是茶壶、茶杯的容积,与中国的同类茶具有显著差异。茶具的体量折射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和观念,即西方人饮食重营养功能和中国人饮食重口感的传统在各自饮茶文化中的折射。


      5楼2017-07-04 19:32
      回复
        3.材质之美
        这一时期的中国陶瓷茶具以瓷器和紫砂陶为代表。景德镇是中国极其重要的陶瓷产地,景德瓷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瓷类茶具的代表。“色如玉,声如罄,明如镜”就是从色彩、声音和光泽等方面对景德瓷茶具材料质地的生动描述。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代,紫砂茶具通常以壶为主,材质质朴典雅。在这一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在其表面进行各种装饰。但是,从总体上看,简洁优雅的造型和质朴雅致的肌理仍然是这一时期紫砂茶具的主流形态。在文人雅士们的参与下,通过镌刻诗文与陶艺结合等方式,使其在质朴、典雅、洗练的材质和造型特征中融入了更多的文人气息,自然本身的泥色之美反映出返璞归真、崇尚“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意蕴。


        6楼2017-07-04 19:32
        回复
          白色瓷器,尤其是英国这一时期发明的特色瓷器——骨质瓷,其拥有着光滑细腻,而又洁白柔和的材质肌理。白色对于欧洲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西洋人印象中对白色所捕捉到的特别联想是拜受圣体、结婚、光彩照人。一般来说,意味着纯粹、公明、天真烂漫、清洁。”英国人将这一审美意识通过瓷器的肌理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局部的处理上,通过彩绘、描金等手法,在白色瓷器材质上,瓷质的白色与丰富艳丽的色彩以及闪闪发光的金色相映生辉,细腻白净的优雅材质中透露出豪华与浪漫,配上优雅的蕾丝桌布,不同材质视觉和触觉特性瞬间交织在一起,成为英国陶瓷茶具材质肌理最为典型的材质组合。


          7楼2017-07-04 19:33
          回复
            文化内涵
            茶具与茶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茶具不是孤立的工艺现象、它是茶文化的承裁和及映,茶具只有在茶文化的语境中才有生命。中英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茶文化品格,発成铒具特色的陶瓷茶具工艺风貌。从茶文化的历程和时代环境看。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它生根,于农耕文化,中国种茶,自己饮茶,从茶出现时它就带有十分浓厚的田园色彩。


            8楼2017-07-04 19:33
            回复
              英国茶文化发源于东西方贸易中茶叶的输入,发展于汹涌澎湃的工业革命进程中,反映的是工商业经济社会模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由于英国本土不产茶叶,这一时期英国的茶叶输入全部来自中国、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亚洲地区。从英文单词“tea”的来源就可以反映出英国茶文化中的跨文化性质卜——它源于东方,在英国本土生根发芽,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英国茶文化形成的过程其实是源自东方的茶在英国不断本土化的历程。它发端于宫廷,自上而下,流行于全社会。这一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本命的汹涌浪潮中,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问工业社会转型,因此,这一时期英国的茶具工艺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


              10楼2017-07-04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