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章莹颖案延伸出的关于社会治安的讨论,反映出不少安全观念、犯罪学普遍规律上的误区。比如在衡量一个社区是否安全时,有人把“深夜外出撸串”“深夜独自外出或回家”当作重要的判断标准。作为一种个人经验,这未尝不可。只是一旦进入公共讨论,单纯地运用主观、感性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误导他人。
要点速读
1“安全”不能仅凭普通人的主观感受,也要看数据。网友津津乐道的“深夜撸串”的安全感,不过是个别人流量大、繁华的区域所带来的安全幻觉。
2数据有时候也会骗人,只看犯罪率,也不能得出谁比谁更安全的结论。
3普通人看得到危险,有安全预警,才叫真正的安全。
要点速读
1“安全”不能仅凭普通人的主观感受,也要看数据。网友津津乐道的“深夜撸串”的安全感,不过是个别人流量大、繁华的区域所带来的安全幻觉。
2数据有时候也会骗人,只看犯罪率,也不能得出谁比谁更安全的结论。
3普通人看得到危险,有安全预警,才叫真正的安全。